王鳳梅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保證他們在祖國未來建設與發展中發揮自己應有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任務。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價值觀多元而復雜,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挑戰。思想政治教育者們應努力提高媒介素養,主動適應新媒體和大學生的特點,不斷拓新教育教學內容資源,創新工作方法與手段,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創新主題班會,充分利用新媒體這一助推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關鍵詞] 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2-0046-02
大學生作為青年人中的優秀代表,其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他們能否在祖國未來建設與發展中發揮自己的應有作用。在大學這一重要的人生階段,如果缺乏正確的理論引導,大學生們的思想意識可能就會偏離方向,無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的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們一方面因為可以便捷地接收到各種資源和信息而具有前人所不具備的思想上的獨立和活躍;另一方面,信息的良莠不齊也會給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們帶來很多困擾,影響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因此,如何有效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提高其對各種思潮和信息的辨識能力,努力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質,保證大學生畢業時不但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過硬的政治素質,保證他們在建設國家的時代潮流中永遠保持正確的方向,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不可松懈的責任。
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于其他專業技能的培養,抽象、變化、隱秘等特點使其具有異常的復雜性,特別是在這個信息異常發達、學生思想變化多端的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戰性。要想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及能力的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須結合時代特點,熟悉掌握新媒體的使用,把新媒體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推器,充分利用新媒體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及正面影響作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體來說,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方面的助推器作用主要體現在有利于促進教育素材、形式及途徑的創新等幾個方面。
一 促進教育素材的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很大一部分因素取決于教育素材的選擇。教育者要主動適應新媒體和當代青年的特點,充分利用新媒體,不斷拓展新的教育教學內容資源,挑選學生感興趣的、與學生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當前事件等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比如說,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在人際交往方面往往表現出自私、任性的個性特點,在寢室與同學相處困難的現象較為多見。針對這一現象,可以選取“復旦大學投毒案”等類似的案例對大學生如何與同學相處進行教育,教育他們要學會寬容,養成豁達的心胸,注意跟同學溝通的方式等。再比如,針對部分大學生嬌氣、不能吃苦的品質問題,選用時下年輕人喜歡的真人秀電視節目“花兒與少年”為素材,以節目中劉濤的表現以及節目播出后劉濤收獲無數好評及粉絲的現象,引導學生分析什么樣的個性品質才是這個社會普遍接受與欣賞的。再如,利用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式這個舉國關注的事件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軍人們呈現出的颯爽英姿、祖國先進的武器裝備所展現的強大軍事力量,會讓學生對自己祖國由衷生出無限的自豪與驕傲,這些最新發生在學生身邊、對學生具有較強吸引力的事件及新聞無疑具有其它教育內容所不可比擬的震撼效果。高校思政工作者如果能用心留意多姿多彩的社會萬象,就會隨時發現大量能夠為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所服務的教育素材。
二 促進教育形式與途徑的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方法、手段來實現影響人、教育人的目的,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能打動人、感染人,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必須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具體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有效利用新媒體,積極開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
當今社會正處于信息時代,新媒體以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黑板、粉筆、一張嘴的教育方式,探索新的教育形式與途徑,以當代大學生們更為喜聞樂見的方式與手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體平臺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戰的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平臺和新起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善待自媒體,善用自媒體,善管自媒體,掌握自媒體語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主動權,更好地運用自媒體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對大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比如通過QQ、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隨時隨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充分利用這些社交媒體,精心挑選網絡中可以獲取的素材向學生傳達教育者希望傳達的教育思想。比如,關注心理健康、哲學人生之類的微信公眾號,可以選取其中有益的文章分享給學生,針對性地對相關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及思想教育,相對于傳統的說教,這樣的方式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再比如,關注一些招聘類網站的微信號,隨時分享招聘信息,為畢業生就業解難,無疑是做好畢業班學生思想工作的一個有效途徑。“除了利用多種網絡資源,還要堅持把網上網下的各種資源整合起來,共同作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互聯網,可以打破時空界限,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實現教師、學生、家長協同互動,形成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實現。”如建立家長QQ群,飛信群、微信群等,通過這些新媒體平臺隨時隨地與家長互動溝通,以便家長及時了解學生情況,和學校更好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用新媒體不但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多便捷,同時也能更好地拉近與學生及家長的距離,可以說,新媒體是當今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利器。
2 加強網絡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
“校園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具有導向和激勵功能。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園文化建設對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高“90后”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校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熏陶是潛移默化的,比起其它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校園文化對大學生來說有著更加久遠而深刻的影響力。在今天這個信息發達、文化多元而異常豐富的時代,大學生們在思想活動方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獨立性、多變性、選擇性和差異性,不少大學生不同程度地產生思想上的困惑與迷茫,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解決這些問題,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網絡時代的特色校園文化,使網絡校園文化成為大學生的精神家園,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無疑是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網絡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求大學校園要與時俱進地加強新興媒體建設,比如加強校園網站、微博、微信和校園論壇等新興媒體的建設,充分利用網絡的開放性、便捷性來引導校園輿論,以此擴大主流價值觀來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情感世界和價值取向。其次,大學生自我意識較強、思想活躍、個性自由張揚,對身邊的生活和社會熱點充滿熱情,因此,在網絡文化主導人們生活的今天,要善于挖掘社會及校園中的積極向上的人和事,選取大學生高度關注的鮮活、生動、真實、熟悉的人和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大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焦點、熱點問題為切入點,巧妙引導大學生主動轉化思想,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 利用新媒體創新主題班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針對性
“主題班會是集中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是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主題班會的開展,對于形成健全的班級集體、正確的集體輿論,發展學生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性和獨立工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挑選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充分利用新媒體,精心設計并組織好主題班會,是能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關鍵要素之一。對于剛進校門的大一新生,為了盡快讓學生之間彼此熟悉,找到歸屬感,進而增加班級凝聚力,可以開展主題為介紹各自家鄉的“家鄉美”主題班會。學生們可以通過網絡搜集有關家鄉的素材,并通過多媒體展示自己美麗的家鄉風景及風土人情。準備過程中來自同一地域的學生互相合作,共同準備資料,可以在合作中促進同鄉情誼,加深感情,其他來自不同省份沒有同鄉的同學也能夠通過展示自己的家鄉讓班里其他同學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加快了解的速度。針對學生們普遍感興趣、關注度比較高的“愛情”這一敏感話題,可以開展以“大學校園的愛情” 為主題的班會,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愛情的本質,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弄清楚什么樣的人才是適合自己的,解答學生的疑惑,如怎樣盡快從失戀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等等。學生們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平臺搜集有關愛情的話題及豐富素材,以故事、歌曲、話劇、小品等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于愛情的態度和解讀。豐富多彩的形式加上各種媒體的運用及學生的親身參與,這樣的主題班會相對于傳統的主題班會來說,對于學生無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通過類似的主題班會活動,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的彼此了解,加強班級凝聚力,解決學生們生活與學習中碰到的思想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們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的鍛煉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可以說,主題班會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傳統形式和平臺,在新媒體時代,如能輔以現代化的手段和形式,主題班會在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將會煥發新的活力,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梁敏捷.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途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4(8).
[2]朱立新. 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應把握的原則[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