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生+卜文斌+祁凱+謝迪
摘要:開展課堂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緩解學生就業壓力。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的創業思維、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課堂教學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主要形式。文章通過分析我國創業教育課堂教學的背景和意義,提出改進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課堂教學體系的基本策略框架,為高校更好地實現創業教育目標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高等院校;創業教育;課堂教學體系
一、創業教育課堂教學體系的現實背景
大學生畢業首先想到的是何處工作或者繼續深造,但是很少有學生會考慮自己是否可以創業,同時很多沒有上過大學或者上學很少的人開始尋找創業的發展方式,以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高校創業教育的缺失是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我國高校的學生工作多數以就業為主,開展創業教育課程的高校相對較少,因此學生很少擁有創業意識,即使部分學生具有創業意識,也常會被一些現實情況抹殺。這種現象既影響了學生的就業質量,對社會的經濟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社會提供各方面人才。高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素質、增加學生的知識,還要培養綜合型人才,加強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這是高校提高人才質量和自身發展實力的內在要求,開展創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陸續將創業教育納入學生的學習范圍,創業教育的效果直接取決于創業教育體系是否合理構建和實施,構建符合創業教育規律的課堂教學體系對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和實現創業教育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創業教育課堂教學體系的構建原則
建設合理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是創業教育的發展重心之一,構建課堂創業實踐主要是樹立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挖掘學生的創業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創業教育課堂教學體系可以總結為“四個結合”的構建原則。
(一)創業課程和專業課程相結合的原則
創業教育要與專業教育相結合,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就是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結合。專業課程是指根據各學科培育目標和要求所開設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課程;創業課程是指為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開始的課程如《創業導論》《創業管理》《商業計劃》等。創業課程和專業課程的結合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兩類課程在基礎性和普及性上的結合和搭配,使學生既具有專業能力,又具備創業能力;第二個層次是兩類課程在課程內容上的深度融合,將學科特點融入到創業教育中,基于學科開發出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業課程,如《旅游創業》《營銷創業》《科技創業》等,將創業教育立足于專業技能之上,將專業知識滲透到創業教育之中。在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結合上可以將創業基礎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程,將創業專業課程設置為選修課程,因材施教。
(二)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相結合的原則
創業教育理論課程是指創業基礎知識課程,通常有規范完整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是創業教育的基本功;實踐課程是指對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進行綜合運用的課程,緊密地圍繞著創業實際。通過系統的理論課程和靈活的實踐課程合理配置,使學生將創業基礎知識深度理解和掌握,通過實踐課程來體驗、內化為自身能力,形成創業教育的一個完整體系,既傳授了創業知識和原理又培養了創業能力。為使二者相互結合,要有創新的教學方法與之適應,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案例研究、創業者現身傳教、創業模擬實訓、現場體驗和測試等為實踐課程的依托;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教學互動、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促使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積極性,要特別強調案例研究,以精選的案例增加教學的鮮活性。
(三)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的原則
創業教育的開放性、參與性特別突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是創業教育并行的兩個重要環節。通過第一課堂的學校和訓練,學生掌握系統的創業知識;通過第二課堂的創業活動,學生訓練專業的創業技能。如舉辦“挑戰杯”“創業大賽”“創業俱樂部”“創業孵化”“創業者巡講訪問”等活動,并整合教學、科研、學工、創業園、校友會等學校和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富有實效、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四)創業知識和創業意識相結合的原則
創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傳授創業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和素質,除了創業能力,更基礎性的工作是使學生擁有創業的心理特質和創新意識,使學生能夠以企業家的視角思考和看待問題,具備商業思維。例如英國根據功能作用將創業教育分為“創業意識”、“創業通識”“創業職業”三種類型。創業意識的培養是向學生傳遞社會價值觀念,塑造學生的商業觀。校園文化具有培育學生創新觀念和創業意識的重要功能,學校應通過政策制定和文化活動營造一種鼓勵創新的寬松、自由的人文環境,允許失敗、重視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崇尚創業的良好文化,滲透到學生的創業意識中。
三、創業教育課堂教學體系的實施策略
高校應積極面對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各種障礙,尋找一條符合自身情況和特點的道路,改進自己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重視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為有意創業的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構建和完善課堂創業教育實踐教育體系。
(一)在課堂上樹立正確的創業理念
創業首先要有理念上的創新,以理念上的創新為基礎將其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具體到課堂創業教育體系中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作為教育目的的根本出發點,培養學生在德、育、體、美等方面實現全面發展;其次是面向全體,把創業教育融入到培養人才的體系中,貫穿培養人才的整個過程,向全體學生全面、廣泛、系統地開展;再次是重視引導,使學生正確了解創業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及創業與職業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第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培養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注重實踐教學,完善和豐富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緊密結合,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最后是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保護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長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同時也要結合學校的辦學特點進行合理定位,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開展不同模式的創業教育教學。
(二)完善創業教育的課堂教學方法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認為:“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教學方法問題,不同的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創業需求,明確學生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學會對待問題獨立思考,學會用批判性的思維解決問題,學會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這種教育模式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使角色互換,增加課堂中的互動性,以研討式、互動式和模擬式等方式組織教學課程。從傳統教育觀念轉變為現代教育觀念,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為重點。
(三)完善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從中國的教育體制來看,學生的創業意識主要是通過課程中所學習的內容來實現的,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必須優化和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在課程體系上可以嘗試減少必修課的學分,增加選修課的學分;減少理論課的課時,增加實踐課的課時,特別是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可多開設一些實踐研究型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改變傳統的“死板式”教學模式,除了學習課本中的知識,增加一些有關能夠培養實踐能力的知識,提高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發展。在開展課堂創業教育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全面推動課堂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完善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善于發現創業機會,敢于創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宇飛.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湖南社會科學,2010,(4):180-182.
[2]馬雪.試論高等院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7,(2):17-18.
[3]楊曉慧.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知識結構與實施策略[J].教育研究,2012,(9):73-78.
[4]徐萍平,楊海鋒,鄔家瑛.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構想與實踐[J].科研管理,2005,26(S):78- 81.
[5]孫委,劉桂艷,郜春雨.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有效結合途徑[J].現代教育科學,2011,(6):49-50.
[6]徐小洲,張敏.創業教育的觀念變革與戰略選擇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12,(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