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張麥俠
摘 要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新課程改革的提出,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翻轉課堂在多種教學模式中脫穎而出,并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應用如火如荼。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學資源,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也輔助了教師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筆者對翻轉課堂及翻轉課堂的創新模式——課內翻轉與微課作簡單的闡述,還對其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具體實施過程與實施結果進行分析,望以后能在課程實施中有所改進。
關鍵詞 翻轉課堂 課內翻轉 微課 信息技術
1微課與翻轉課堂
1.1微課的定義與發展
微課程(Micro-lecture),又稱微課,它是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 提出的,最早的雛形是美國北愛華大學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課程以及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通過對一些先進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微課的概念的總結,筆者在此認為,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為主的對某一學科的某一知識點進行透徹詳盡講解的一套完整的教學活動過程,就可稱為微課。
2011年,可汗學院的創立者薩爾曼·可汗在TED中以“用視頻再造教育”為題的演講中提到,學生可以依照知識地圖,通過看視頻的方式,進行逐步深入的學習,觀看視頻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過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自由選擇暫停、快進、重復等操作,以便于對知識的熟練掌握。而且,從教師的角度看,微課這種形式,改變了信息技術老師疲于回答問題的現象,教師會有更多的時間去鉆研自己的教學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自2010年起,微課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廣東佛山、深圳、江蘇、浙江、上海)的一些學校的探索性建設進行地如火如荼,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逐漸延伸至全國各地。
1.2翻轉課堂
1.2.1傳統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即是將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的順序顛倒,學生在課外的獨立空間內學習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或者其他教學資源并完成相應的課程作業,教師在課堂上就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并與學生互動交流。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滿堂灌的現象,提升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翻轉課堂的由來歸功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老師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他們考慮到部分學生由于個人原因不能來校上課,耽誤教學進度,于是使用錄屏軟件制作視頻并上傳于網上,供學生自行下載學習。
近幾年, 隨著電化教育的不斷發展,電子書包、基于校園網的移動設備等的引入以及制作微課的輔助軟件的開發與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于各個學科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更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并從本質上重構了師生新型關系,對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也有所提升,這是教育改革的新趨勢。
1.2.2創新型翻轉課堂—課內翻轉
課內翻轉——翻轉課堂的一種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模式下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順序與翻轉課堂相同,不同的是,課內翻轉中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都發生在課堂中。學生的“先學”階段完成基礎知識的掌握,教師的“后教”階段不再重復講解,主要是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答疑及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提升。這種創新式教學模式不再局限于讓學生只在課外觀看視頻完成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同時也使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督力度得到了保障。在課內翻轉這種教學模式下,同樣能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3微課與翻轉課堂的有效結合
翻轉課堂利用的有效教學資源大多數以視頻為主,所以,微課成為翻轉課堂順利進行的最有力的支撐。教師在課前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碎片化,錄制成視頻,發放給學生作為課外作業,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進行課外學習之后,完成作業,有疑問的地方可反復觀看視頻,若不能解決,可在課堂上與教師面對面零距離互動,完成深入學習。
課內翻轉與微課的結合更加緊密,對微課質量的要求更加嚴格,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完成對微課的學習,還要進行其他教學活動。微課需要涉及到的知識點,必須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教師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表達清楚課程內容,特別是重難點知識。教師在上課之前需要分配好課堂時間,將課堂上需要用到的教學資源準備周全,以防在必要的時候作為深度學習的資料。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教師在錄制微視頻的時候,必須考慮所在班級學生的學習差距,做好學情分析,提高微課質量。
2課內翻轉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
為收集論文數據,筆者利用校外實習的機會,在所在的實習學校東莞市第七高級中學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實施年級為高一,班級涵蓋本年級所有班級(14個班),課程內容為《信息技術(必修)——信息技術基礎》第四章至第六章全部內容,實施過程主要分為如下幾點,筆者會一一闡述。
運用課內翻轉教學模式的初衷,是考慮到此學校為寄宿學校,學校禁止學生在課余時間攜帶手機等移動設備,再加上學生學業負擔重,若是要求在校外完成對微視頻的學習,由于監督力度與學生自覺程度不同,完成率會大大降低,影響翻轉課堂的實施效果。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自身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很難達到自學的程度。諸多因素,才促成了課內翻轉教學模式的實施。
現以第五章第三節《剖析數據庫》中的建立數據庫為例,對實施過程做簡單闡述。
2.1教學設計
本節課為實踐操作課程,教學目標是,學生在觀看微課之后能夠根據教師給出的素材建立簡單的數據庫,并能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錄入、修改等操作,課程評價是完成隨堂作業,每人提交一份自己建立的數據庫,具體教學過程如流程圖1:
在進行本節課程之前,學生在前一節課已經掌握了有關數據庫的基礎知識。建立數據庫的應用軟件是微軟自帶的辦公軟件Access 2003,學生機上都有安裝。教學策略主要是案例分析與實際操作演示。教師在課前制定學習任務單,讓學生有目地地去學習。
實踐操作課程需要學生親自動手,以完成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教師需要做到的是,讓學生在沒有旁人協助的情況下,能夠觀看微視頻完成實踐操作。
2.2微課錄制
微課的錄制主要用到了錄屏軟件,筆者為了讓學生思路更清晰,從應用軟件的打開,到數據的收錄,會一步一步進行示范,過程中會伴有語音的講解,重要的地方會特別強調,必要的時候會伴有提示字幕。微視頻的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除了操作,不會有太多理論知識的混入,遵循微視頻短小精悍的特點來錄制。課程錄制完成之后,會對錄好的視頻進行適當的處理,如果發現視頻錄制不清晰、語音不流暢等問題的話,則需要重新錄制。
2.3課堂實戰
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課堂活動才會順利展開。課堂任務在2-3分鐘的時間明確下達之后,教師發放微課及數據庫制作素材。自主學習與實踐操作是課堂活動的重要部分,大約占用時間20-25分鐘。學生自主學習階段,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巡視并進行個別指導說明。在實踐操作階段,筆者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與交流,解決部分疑難問題。作業的提交在課堂30分鐘之內完成。由于筆者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有實時監控,為節省時間,只翻閱部分學生的作業并從中總結課堂問題。在講解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完成對本節知識的深度內化與拓展。
2.4課后反思與評價
根據課堂上的反應與課后作業的批閱,本節課實行課內翻轉的效果基本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錄制微課的時候,筆者在說話節奏上要根據課堂的內容進行調整;微視頻中的字幕也需要加強。在課堂中,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解決,多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完成小組協作學習。另外,在本節課內容開始之前,可對上節課內容作簡單回顧。
3實施結果統計與分析
最后,筆者對本節課程課內翻轉的實施結果作了以下統計與分析,統計如下圖2:
在有微課輔助的課內翻轉教學模式中,根據圖2的統計結果可以清晰反映出以下幾點:
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微視頻的學習興趣遠遠超過了教師直接面對面的知識傳授,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會自主去瀏覽教學資源,而不是一味地尋求教師的幫助,學習自覺性也有很大提升;
在微視頻這種可以多次利用的教學資源的幫助下,使得對知識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能夠重復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班級內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絕大多數學生都會自主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課堂作業;
據觀察,與之前的課堂相比,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知識的內化和細化,與小組同學交流后能夠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并與教師進行深層次的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完成作業的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強,彼此還能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觀點,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率。
通過以上幾點的分析,在有微視頻輔助課內翻轉教學模式下,教學效率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學生的的課堂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4結語
通過課內翻轉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實施,筆者從中體會到微課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輔助翻轉課堂課程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課內翻轉作為翻轉課堂的一種創新教學模式,因其符合大多數地區學生的學情被逐漸關注。筆者希望在此方向上能夠有所突破,在以后教學中能夠多實施,希望學者能夠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 2013(04):36-42;
[2] 朱錦秀.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內翻轉”教學模式中的應用——以“E書簽制作為例”[J].吉林教育,2015(25).
[3] 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4] 邊永明.基于微課的“課內翻轉”課堂實踐——以小學信息技術課《兒時的游戲——圖片的插入》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5(0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