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鵬飛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成份、就業分配方式和利益關系進一步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進一步增強,這就導致了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矛盾和新挑戰。如何掌握新情況、解決新矛盾、迎接新挑戰,迫切需要加強國企政工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政工隊伍,這也是構建和諧國企的根基。
【關鍵詞】構建;和諧國企;政工干部隊伍;建設
為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江蘇省礦業工程集團正在加速構建和諧企業,為建設和諧國企指明了方向。我們要看到構建和諧國企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筆者以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成份、就業分配方式和利益關系進一步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進一步增強,這就導致了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矛盾和新挑戰。如何掌握新情況、解決新矛盾、迎接新挑戰,迫切需要加強國企政工隊伍建設,著力培養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政工隊伍,這也是構建和諧國企的根基。
一、構建和諧國企與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構建和諧國企關鍵在人,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首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要保證思想政治效果,必須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素質。企業政工干部如果自身形象不佳,必然會影響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只有抓好了建設高素質政工隊伍的工作,才能保證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才能進一步保證黨的各項任務的完成。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正面臨著新的形勢,需要進一步提高政工干部隊伍的素質。作為一個礦業工程企業,如何做好和諧發展條件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建設一支適應構建和諧企業的高素質政工隊伍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要解決好上述問題就需要企業的政工隊伍能夠既懂政工業務又懂施工技術;既有較深厚的政治理論水平又熟悉企業文化;既有快速反應能力,能迅速針對不和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又能不畏困難,勇于探索,有所作為。如果我們企業的政工干部不加強學習和進一步全面提高素質,就不能適應這種新的形勢下的任務的變化和要求,無法完成企業面臨的艱巨復雜而又十分迫切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務。
二、影響構建和諧國企與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成因
1、對政工價值的認識存在偏差,政工崗位吸引力下降。國有企業政工人員年齡普遍老化,政工工作后繼乏人,嚴重出現“青黃不接”現象。主要原因:一是在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價值觀的沖擊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呈逐步被削弱的趨勢。有的企業領導干部認為組織、宣傳、工會等黨群工作是非經營性工作,是“無用功”,增加內耗,影響和制約日常生產經營工作。二是政工人員的勞動成果得不到認可,技術津貼或工資待遇普遍低于同級業務技術人員。個別政工人員甚至受到歧視,導致很多政工干部尋求機會“改行”。三是年輕干部不愿意“從政”,使政工隊伍欠缺“新鮮血液”。大多數人認為“搞技術,有前途;干政工,沒出路!”四是在企業機構改革中,政工人員通常是“精簡對象”,崗位的不穩定性導致吸引力下降。
2、選配政工人才存在思想誤區,政工隊伍關口“易入難出”。與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相比,政工人員整體文化程度不高,絕大多數人是“半路出家”,欠缺良好的“專業背景”,理論水平相對較低。主要原因:一是政工崗位“入口”寬松。政工工作被視為“打雜”工種,幾乎所有人員都能夠勝任。在機構改革中,政工崗位通常被視為“閑置人員”的“收留所”;二是政工人才“出口”不暢。現有年齡較大的政工人員,多數人是“從政一生”,專業技能比較窄小,崗位交流比較困難。有的年輕政工干部希望通過個人努力考取工程師、經濟師、會計師等資格證書,但得不到相應的待遇,制約著人才的全面發展;三是政工隊伍的后備力量儲備不足。一些喜歡政工工作、綜合素質較好、了解企業情況的年輕人因身份、學歷、用工制度等因素不能進入政工隊伍。
3、企業對政工人員再教育不足,政工人員欠缺“自強意識”。有的政工干部雖然在長期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經驗,但容易受到“習慣思維”的影響,工作創新力度不大;年齡較大的政工人員與年輕員工出現“思想代溝”;有的不敢向學歷、職位高于自己的管理人員做思想工作,工作“底氣”不足;有人也不敢向同級別的行政管理人員做思想工作,認為沒有實權,怕得罪人不好合作。主要原因:一是企業對政工人員的培訓投入不足。往往不惜“重金”培訓專業技術人才,卻把政工人員拒之門外。政工人員的專業本來就“五花八門”,專業理論基礎不扎實,加上長期再教育不足,隊伍素質提高緩慢。二是企業組織政工人員的培訓往往局限于“職稱教育”,培訓渠道單一,學習形式簡單,而且斷斷續續,收效甚微。三是政工人員放松自我改造。有的政工人員以年齡大為由,不主動學習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能,不會運用計算機網絡等辦公技術,工作效率和質量不高,影響政工干部形象。四是政工人員對構建和諧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認識不足,未能準確掌握不同群體的心理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政工人員的事業心、責任心不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三、構建和諧國企與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及對策
面對構建和諧國企的歷史命題,針對政工干部隊伍建設中的不和諧因素,如何才能構建一支和諧的政工干部隊伍,進而全面推進和諧企業建設呢?筆者以為應該從思想認識、制度機制、繼續教育和自我加壓四個層面入手,促進企業政工人員的全面發展,切實形成“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諧局面。
1、正確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我們要加強政工隊伍建設,首先要認同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生產經營工作中的重要要素,關系到企業的興衰成敗。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就是人,貫穿于人進行勞動創造的整個過程,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包括思想理論、組織紀檢、宣傳文化、工團組織等方面,滲透到企業正常運作的方方面面,時時處處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抓好理論學習,有利于提高領導班子成員的理論素養,有利于提高科學決策水平,保證企業正確發展方向;做好管理人員工作,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和諧氛圍,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好宣傳文化工作,對內營造積極向上氛圍,向外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做好群眾工作,及時化解思想矛盾,讓每個員工愉快投入工作,促進企業和諧穩定。
2、創新選人用人育人機制,激活政工人才隊伍。一是引進優秀專職政工人才,增強政工隊伍的核心力量。從社會各種媒體上的招聘廣告看出,幾乎沒有哪家企業公開招聘政工干部。當然,我們不能以高薪養活政治“空談家”,要有針對性地引進在經濟管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心理研究等方面的“尖端人才”,作為專職政工隊伍的領軍人物,提高全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對優秀人才要及時提拔使用,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適當引進與政工相關專業的優秀大學生,逐步優化政工隊伍年齡知識結構。二是選配高素質兼職人員,建立“一崗雙責”工作機制。在專職政工隊伍“少而精”的情況下,要注意挑選素質好的經濟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員兼任書記或副書記,充實政工隊伍力量,同時使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互相結合,互相促進,避免“兩張皮”現象。要層層建立“一崗雙責”的工作機制,要求所有管理人員既要負責行政、生產的管理工作,又要積極承擔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氛圍。三是開發企業人力資源,推進政工隊伍建設。要選擇與政工相關專業或熱愛政工工作的人才,對不樂意做政工工作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不能“強摁牛頭硬喝水”;要加強政工人才與其他人才的崗位交流。積極做好組織與人事之間、紀檢與審計之間、工會與行政之間、不同單位之間的人才交流,把政工崗位的“一潭死水”激活;要從崗位的實際要求出發,打破身份、學歷、專業、職稱等界限,讓這些有潛質、基礎較好、熱愛政工工作的年輕人有機會到政工崗位上磨練成長;要鼓勵和支持政工人員向“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發展,為今后崗位交流做準備,解決“出口”不暢的問題,激發年輕人“從政”的熱情,爭取在政工崗位成才。
3、加強對政工人員的繼續教育,積極創造學習機會。把對政工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作為長期、連貫的企業利潤再生產的經營戰略,不斷提高政工隊伍的整體素質。一是每年制定培訓計劃,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拓寬培訓形式。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經常邀請政工方面的專家教授到我處進行理論輔導、社會形勢報告,提高政工人員對新形勢的認識,同時積極收集社會上的培訓信息,選送政工人員參加黨校培訓或參加專家講座、政工工作交流等活動。三是擴大培訓內容。要積極為政工人員學習政治理論、企業文化、經濟管理、現代技能等知識創造條件,增強他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領。
4、政工人員要增強自我升值意識,提升自身能力素質。加強政工隊伍建設,重在提高政工人員的素質。構建和諧企業,政工人員要著重提升六種能力:一是學習能力。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學習黨在新時期的新理論和新論斷,夯實理論基礎。二是思考能力。思考是政工人員工作最辛苦、也最有價值的勞動,也是創造“政工效益”的關鍵所在。工作沒有思考,就沒有創新,沒有說服力和信服力。三是語言能力。要善于向領導匯報,善于與群眾溝通,努力提高說話的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四是寫作能力。要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因為宣傳報道、起草文件、撰寫報告等日常工作都離不開文字材料,這是“基本功”。五是協調能力。政工人員工作涉及面廣,必須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通過組織協調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六是調研能力。關注當前工作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調研活動,發揮參謀和助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創造“政工效益”。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構建和諧社會及和諧企業是我們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當前,國有企業要把政工隊伍建設作為企業人才戰略的重要項目,圍繞發展這個核心任務,抓緊建設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政工隊伍,進一步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促進企業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