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暉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發生變化與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對于高校學子來說,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正是大學中的輔導員,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據此,就使得大學輔導員產生職業倦怠,進而對大學教育形成一定的負面、消極的影響。對此,就需要結合大學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及相關的原因進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科學、合理的改正對策。
【關鍵詞】大學輔導員;職業倦怠;表現;成因;對策
職業倦怠是每一個在社會上工作的人由于長時期的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之中而表現出的一種情緒性的衰竭現象,這種現象是一種消極的體驗,其會對產生職業倦怠人的主觀意志與認知以及其情緒、行為等產生負面、消極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會對其心理產生影響,形成心理問題等等。對于大學而言,輔導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人員。因此,若輔導員產生職業倦怠,則容易與學生發生沖突,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質量。因此,需要針對大學輔導員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及相關的表現進行詳細的研究,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與對策。
一、大學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
1、情緒倦怠
大學輔導員在處于職業倦怠的過程時,其在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表現出一種缺少工作的活力與熱情的狀態,在工作的時候始終處于一種疲勞的狀態。除此之外,還經常會感覺到焦慮、緊張、情感十分的抑郁,以及易怒易悲等情緒不穩定、變化極快的現象等等,對生活與工作都會產生一種冷漠、悲觀的態度。
2、人格的分裂
產生職業倦怠的大學輔導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會表現出一種厭煩的情緒,由此就會減少自身的工作量,同時在工作的過程中缺乏創新的意識與思想。而在對學生開展思政輔導的時候,會顯現出一種與平時不同的一種狀態。輔導員對待學生的態度極其冷漠,拒絕與同事或者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完成相關的工作任務。同時還會對周邊的工作環境產生較多的怨言,只關注自身的待遇及福利等等。大學輔導員在產生職業倦怠之后,就會給人一種與以往不同的另一種人格,且其人際關系逐漸的冷淡。
3、生理耗竭
大學輔導員的職業倦怠在產生之后,若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與緩和,就會表現出一種生理耗竭的狀態。在日常生活方面,日常的作息時間與飲食的習慣都會發生一定的改變,體重也隨之得到而極大程度的變化,身體素質的急速下降,抵抗能力較低導致生病的次數逐漸的增多。同時,還會造成人體的內分泌紊亂或者是失調,極易患上各種心腦血管的病癥,是整個人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的狀態之中,對人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4、成就感較低
大學輔導員一旦產生職業倦怠的情緒及現象,就會對自身的工作產生一種消極對抗的情緒與狀態。進而在工作的過程中就會以一種應付的情緒與狀態來對待,在工作的時候只是對相關的工作進行簡單的、機械性的重復。同時,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輕易的產生想要放棄的念頭,工作時候的效率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會隨之降低。由此,就會對自身工作的滿意度降低,進而就會頻繁的出現缺勤、請假或者是離職甚至是辭職的情況發生。
二、大學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
1、角色定位不明確
大學輔導員所從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對學生進行生活與學習上的日常管理的工作,同時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由此來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大學輔導員長期以來接受學校各級部門的管理,不僅對學生進行著日常學習生活的管理,同時還扮演者教育以及服務等多方面的角色與服務。但是隨著當下人們對大學輔導員滿意及認可度逐漸的降低,輔導員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力與威望也在逐漸的下降。同時,在我國大多數的高校中,能夠對輔導員管理的職能部門較多,進而就造成了輔導員的角色定位不準,產生了強烈的心理落差,打擊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
2、職業發展受到限制
大學輔導員日常的工作量與工作的負擔十分重大,由此就造成了大學輔導員對于自身的專業性知識無法進行鞏固與提升,進而使其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受到了限制。在我國大多數的高校中,輔導員在職稱評定、薪酬待遇以及科學研究方面與授課教師相差的較大,進而造成大學輔導員的發展方向及相關的制度政策的不明確,大學輔導員對自身的前途發展感到困惑,制約了輔導員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3、輔導員的個人因素
就目前我國大學輔導員的發展現狀來看,產生職業倦怠的現象與自身的年齡、性格以及家庭的狀況、自身的期望與支撐等有著直接的關系。大學輔導員大多都是剛畢業本科生或者是研究生,知識水平大多都相同,對大學生了解的比較多,工作時候的熱情較高。但是,由于其缺乏工作的經驗,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比較欠缺等,容易使其在工作過程中產生職業倦怠的情緒。
三、大學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對策
1、學校加強對大學輔導員職業情感的關懷與重視
大學輔導員產生職業倦怠與學校的管理制度等有著直接性的聯系,對此,學校要加強對輔導員工作的重視程度,提升輔導員在學校中的地位。并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加強對輔導員工作的關注與重視的程度,由此來提升大學輔導員對自身工作的一種自豪感,進而能夠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開展相關的工作,有效的避免產生職業倦怠的情緒。
同時,學校對于大學輔導員的管理方式及制度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與更新,進而來彌補輔導員與授課講師之間的薪資與待遇的差別,增加輔導員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通過對原有的管理制度進行科學、合理的更新來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對輔導員的工作環境進行一定的改善,增加更多人性化的教育與管理的理念與措施,由此來增加輔導員的工作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需要保持高漲的情緒,由此才能夠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感染,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獲得更多學生的認可與喜愛。同時,輔導員在日常煩人工作中需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并對學生反應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處理。除此之外,輔導員在對待學生的時候需要保持一顆平等、交流的心態,努力的為學生處理實際的問題與困難,獲得學生的信任與支持,等等。大學輔導員只有與學生之間建立其一個良好、友善的師生關系,其所做的工作才能夠達到學生們的認可,由此就會增加工作的熱情,減少職業倦怠的產生。
3、進行自我調節
大學輔導員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需要能夠面對其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自主、自覺的處理,并通過采取多樣化的形式來環節工作中的壓力。需要在工作的過程中培養出一個良好的情感品質,能夠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自主自覺的舒緩自身的壓力,進而減少職業倦怠產生的幾率。同時,輔導員還可以通過進行相關的體育鍛煉等形式來對緩解工作中的壓力,進行自我的調節,增加自身的認同感和在工作中的自信心。除此之外,輔導員還可以通過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來培養、建立其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由此來避免職業倦怠的產生。
四、結語
大學輔導員的工作與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相關聯,同時其職業倦怠也是我國大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據此,就需要通過對大學輔導員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及相關的表現特征進行有效的分析與研究,并據此來提升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由此來盡可能的減少輔導員職業倦怠情況的產生,有效的提升大學輔導員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鄒 群, 田鐵杰. 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 教育科學, 2012(2).
[2] 潘真真. 高校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應對策略[J]. 聊城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9(2).
[3] 苗玉鳳, 鄭大遠. 高校輔導員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思考[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