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波波 黃漢鋮 馮鐘宇 劉璐 程森

【摘要】當下的國家經濟走向了新常態的局面,市場產業正從量化生產走向質量效率型生產的發展道路,因此經濟市場的勞動力供給關系將會發生較大的改變。本文以花溪大學城為例,分析了新常態視野下的高校畢業生的應聘情況,望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大學生應聘環境;花溪大學城;遠郊化
前兩年,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會議中提出:“要全面認識經濟新常態,即經濟增長速度將有所減緩,變成中高速的增長模式,產業結構將整體改革升級,并將走向創新發展的新局面。”因此研究當前的應聘環境對促進大學生的就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新時代下大學生的總體就業形勢
據統計,去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的總量便已達到了750萬左右,今年隨著海歸潮的到來,中國的大學畢業生總量將達到1000萬左右,勞動力數量之龐大與市場的工作崗位的用人量形成較大的反差,市場的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且大學生的就業眼光以及企業對高校生的期望值都較高,一等院校出來的學生愿意吃苦并從事技術類的不多,也有很多的大中專畢業生一味追求專業對口或者是不愿走入一線崗位,給自己設了較高的門檻,專業人數分布不均等情況都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就業率。
二、高校畢業生應聘環境存在的問題探析
現在我國正大規模地建設“遠郊大學城”,目的是通過大學城的發展來帶動城市周邊發展和新城區建設。花溪大學城正是地處偏僻的遠郊地區,因而也引發了一些實際問題。根據調查,關于高校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可以用以下這些表格來表示:
表1:貴州花溪大學城在日常工作和社會實踐中遇到過的困難
表2:貴州花溪大學城學生工作信息獲取途徑
通過以上表格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花溪大學城的畢業生的應聘問題:
1、大學生的個人因素影響
大學擴招后就必然會增加校園的物理空間,處于遠郊的大學當然能夠擁有更廣闊的校園面積。但由于遠離市區,大學生的出行較少,且擁有工作實踐的機會不多,社會上的競爭壓力不能突顯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遠郊的大學生的惰性。大學生活應當是讓學生們學習培養社會關系的時候,卻由于環境和個人的綜合因素導致大學成為孤島,導致在思想、學術、社會實踐能力跟不上時代發展到要求。
2、大學生應聘環境產生的經濟因素
我國在建設大學城的過程中通常都是采用政府與學校,甚至是房地產企業與學校合作主導的模式。我國的大學城通常是由二、三本院校構成,由于這些院校能夠有效推動經濟發展:校園的面積大,也是吸引學生過來求學的一個關鍵因素。種種條件要求都導致了大學城的親“遠郊化”。但這樣也導致了大學城缺失了很多市區大學存在的優勢。
3、高校生應聘環境的社會影響
大學城的特殊環境是導致學生們就業難的其中一個原因,但主要原因還是可以反映出中國大學生就業率低的主要因素:大學生求穩定心理影響、追求去大城市就業,不愿留在中小城市、崗位綜合條件要求過高、離職率居高不下等,例如據相關研究人員統計2013年就有24%的本科生出現離職狀況。
三、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舉措及建議
1、高校保證好教育質量,學生加強社會實踐能力
目前一些高校的專業設置出現了與社會市場脫節或者模式單一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求職意向,也提高了就業難度,因此高校必須要做好相關的專業調整工作。特別是在校園規模擴大以后,更應該研究好市場的發展規律,增加一些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專業。再者,學校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關系處理能力。而作為在校大學生,應當做好職業發展規劃,主動加強自身能力,遠郊大學城的學生應當要自我打破環境的局限,學會另辟視角去學習。
2、相關政府應當做好政策調控,加大畢業生的就業率
政府可以出臺一些扶持政策吸引大學生們走向基層,走到農村去就業,帶動一些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此外非盈利性企業也是大學生的重點就業單位,人社部門應當溝通好相關的用人方式,并利用一些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畢業生到民營單位就職。同時政府還應加大力度鼓勵同學們自主創業,做好創業宣傳、創業項目推薦和創業指導等服務,增加一些創業平臺,讓畢業生們以及一些失業人群了解到更多的創業途徑。
3、高校畢業生們應當看清就業發展局勢,打破就業環境的限制
一些遠郊大學城由于其特殊的位置環境間接影響到了當地大學生的就業情況,但是大學生們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外界環境的影響,努力追求實踐的機會,充分鍛煉自己并勇敢去嘗試。面試是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過程,大學生們應當做好面試準備,學習面試技巧,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給用人單位一個誠懇負責的求職形象,那么簽約率也會得到大大的提高。
4、把握好就業機會,再考慮未來發展問題
人才流動是社會發展的正常現象,所以高校畢業生們不一定一開始就呆在穩定的崗位上,可以先脫離家庭的照顧,可以自力更生后再去考慮長久的發展規劃,多學習社會關系的處理技巧,在不斷的實踐中加強自己的工作能力,積累工作經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后便有資本去尋找更好的就業單位。大學生們應當轉變傳統觀念,走向新時代社會的各個崗位中,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原有的不足之處。而且現在很多企業也在慢慢地降低用人標準,因此畢業生的就職眼光不要過分挑剔,更要避免眼高手低的情況出現。目前政府出臺了很多大學生村官以及進藏等就業扶持項目,同學們完全可以走向這些崗位,大膽鍛煉自己,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就業問題還要依靠國家、政府和學生本身的一起努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大學生們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能力,有創造性的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文指導教師:李漢文
基金項目:本文于2015年申報為貴州省大學生創新訓練省級項目,由貴州財經大學大創辦經費支持,項目編號:201510671022
【參考文獻】
[1] 謝開明. 新常態經濟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及出路[J]. 山東青年, 2014(12).
[2] 秦 巖. 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及問題的成因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09(02).
[3] 鄭 瑋, 徐 娟. 淺析經濟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J]. 科協論壇: 下半月, 2009(07).
【作者簡介】
韋波波,男,貴州湄潭人,貴州財經大學2013級財政學專業本科生。
黃漢鋮,男,河南臺前人,貴州財經大學2013級財政學專業本科生。
馮鐘宇,女,山西汾陽人,貴州財經大學2013級財政學專業本科生。
劉璐,女,貴州盤縣人,貴州財經大學2013級財政學專業本科生。
程森,女,山東菏澤人,貴州財經大學2013級財政學專業本科生。
【指導教師簡介】
李漢文(1978—),博士學位,貴州財經大學教務處處長、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