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芭蕾自傳入中國并走進舞蹈專業課堂已有幾十年,培養出了眾多的芭蕾舞蹈人才,并為其他舞蹈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研究者深入的探究,經過反復的實踐和認知,對芭蕾基訓課堂的教學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認識和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在繼承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外,開拓創新,使芭蕾基訓課堂更和諧、更具有時代精神。
【關鍵詞】芭蕾基訓;課堂;方式;方法
一、芭蕾基訓課程開設的目的
芭蕾基訓課程的開設,一方面為芭蕾專業舞者的學習打下扎實基礎,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扎實的功底,才能在臺上看起來“毫不費力”。也正因為日積月累的訓練,才能心身合一。只有將感情注入于動作中才能稱為“舞蹈”,單純的動作,只能稱之為動作的集合,而只有身體能力足以表達情感時,人的情感流露才是完整而飽滿的。因此,芭蕾專業的基訓課不僅解決了身體和技術問題,更為表演的質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舞蹈專業學生也應當重視芭蕾基訓課程,芭蕾基訓是一套系統的、完整的訓練體系,對人的形體塑造、身體柔韌性、協調性、靈活性、穩定性以及人體動作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這些正是一個舞蹈表演者進行舞蹈作品呈現所必備的條件。芭蕾基訓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訓練,使人體提高身體各方面能力的同時,并且具有規范性。舞蹈學習都是相通的,在解決了軟開度和跳、轉、翻等技術能力訓練后,學習其他舞蹈就具備了基礎條件。
二、芭蕾基訓課堂的教學方式
1、傳統教學方式——言傳身教
傳統的芭蕾課堂的教學方式即“言傳身教”。“言傳”是指教師對動作的做法和要求的口頭敘述,使學生明白動作的要領。“身教”是指,教師親自師范動作,讓學生對動作有直觀的了解。而“言傳身教”對于教師來講,是不可分割的,在講述的過程中,以規范的動作演示,能夠更清晰的讓學生理解動作,把握要領,迅速掌握規律。而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有準確、簡潔的語言表達以及規范化、專業化的動作示范。
2、結合科技化教學方式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科技的發展,科學技術滲透于社會各個領域,舞蹈藝術也不例外。科技的進步在輔助舞臺表演的呈現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對課堂教學的應用還有待更好的開發落實。芭蕾起源于西方,我們可以借助大量的視頻資料去更深刻認識芭蕾背后的西方文化,以及當代背景下芭蕾的發展,緊跟時代步伐,并在觀看的過程中,提高自我審美能力,反省自我不足,提高對芭蕾訓練的興趣。其次我們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如帶有攝像功能的手機,將教師課堂內容進行錄制,發送到學生平臺,不僅利于監管教師上課的規范性也提高了教師上課的嚴謹程度,大大提升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學生可重復觀看上課內容,對于上課沒聽懂的、沒理解的,通過多次觀看、模仿、練習而有所提高。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錄像觀看,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評審自我,更加立體、多方位的看到自己的動作是否達到要求。學生間互相觀看,不僅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也學會了通過觀看別人正確或錯誤的動作,吸取經驗,改正不足。
3、情景化教學方式
在一些演出芭蕾經典片段過后,往往會有一些道具、布景,合理的利用這些道具布景,可以營造芭蕾訓練的氛圍。此外,通常情況下的芭蕾基訓課程是在教室里上,每天面對同樣的場景和布局難免會厭倦或產生疲勞,而場景的布置只需收集舞臺表演后不用的道具、布景,并在上課前擺放到合適的位置,營造出不同的氛圍,給學生和教師上課以良好的心情和狀態。此外,也可以在每學期定期去學校劇院或音樂廳里布置好場景,設計一些情節,上一堂別開生面的芭蕾基訓課。
三、芭蕾基訓課堂的教學方法
在芭蕾基訓課堂中,有了基本的模式,也要細化教學的方法。
1、細致、耐心的講解和關于美感的啟迪
課堂講解時,教師首先要對動作進行基本的分析和講解,并在講解的過程中加以標準的示范。在講解的過程中語言盡可能的做到講普通話、用術語、吐字清晰、發音準確并且語句要簡練,對于重點、難點、規律和節奏要多次強調。此外在學生掌握了基本動作要領后,更要在動作完成的基礎上,強調動作的質量和感情,例如:battement releve lent 在控制之后要注意延伸感,拉長腿部線條,要有一個“再延伸”的意識和過程。再比如:做suivi的時候,腳底下要細碎、快速、連綿不斷,動作整體感覺活潑而優美,猶如花季少女,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可以給學生這樣的提示,用美好的想象去啟迪學生提升動作完成的質感。當然,課堂氛圍提倡教師做到“嚴肅活潑”四個字,對待動作要本著嚴肅認真的態度,但是不能過于死板,給學生在一種壓抑感,適當的時候教師也需要幽默的比喻和生動的講解以調節乏味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嚴肅活潑的課堂氣氛中,感受舞蹈帶來的“美”,享受其中,而不是機械的完成。
2、獎罰分明的課堂理念
當學生有所進步時,教師要不吝嗇贊美之情,適度的表揚和鼓勵可以激勵學生更好的完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其他同學以此為榜樣,更努力的去爭取自己也能夠得到表揚;相反,學生動作做不到位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詢問原因,不可貿然斥責,如果是因為自身原因(課下不練習、有不懂的地方不去請教),教師可適度的提出批評,或使其加倍練習,讓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決心改正。如果是大部分同學做不到位,教師首先應再次講解動作要求,并在課堂上反復練習,課后組織班委帶領同學集體復習動作。總而言之,教師對學生要做到獎罰分明、一視同仁,言而有信。
3、提升鋼琴伴奏的輔助作用
鋼琴伴奏作為芭蕾基訓課堂必不可少的要素,在選曲上,長期使用單一的曲子,會使學生造成疲勞,也不利于學生培養樂感,提高課堂質量。因此教師對鋼琴伴奏的選曲要多花費心思,一套訓練組合和另外一套訓練組合的曲子要有所變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更可以采用學生搜集的鋼琴伴奏曲。當然不僅僅是可以選擇西方音樂,教師也可以多結合中國傳統音樂,為芭蕾中國化起到推動的作用。選曲要遵循節奏清晰、明朗,風格要與動作相統一,旋律優美的原則。
4、學生為主體的參與性
在傳統的言傳身教的課堂方式中,都是以教師為主體,通過教師對整堂課程進行教授和把握,學生去執行,使得學生缺乏了參與性,處于被動的地位,因而學生失去興趣覺得課堂枯燥乏味。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教師可在教授完新動作、新組合后,對于低年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以原有組合上節奏變化的創編或部分改變。對于高年級學生,則可以以個人為單位,對組合進行整體創編。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也為他們日后的創編和對動作的理解及講解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綜上所述。芭蕾課堂對于舞蹈專業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人體訓練,也是對美感和正確的心理態度的培養。在注重學生舞蹈動作訓練的基礎上,更要強調學生全方面的發展,為日后更高層次或其他舞蹈種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復合性人才,不僅學會舞蹈基本技能,也要具備創編能力和教育能力。在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上,教師要肯下功夫進行鉆研,提倡創新和借助其他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注重教學中的方法,對學生恩威并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真正的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去考慮,課上課下,亦師亦友,在學習上起引導作用,心理上也要與他們進行長期溝通,增強對舞蹈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李永明. 芭蕾舞及教學論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7,67.
[2] 閻振偉. 多媒體反饋教學法在芭蕾基訓課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07(08):23-24.
【作者簡介】
李媛(1992—),女,寧夏銀川人,陜西師范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學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