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蒂
【摘要】從19世紀初開始,歐洲就已開始對老子的《道德經》進行研究,20世紀50年代,《道德經》在歐洲就已有六十多種譯文,是除了《圣經》外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發行量最大的傳世經典。本文通過對老子《道德經》中體現的自然觀、政治觀與管理理念的深入分析,闡述老子《道德經》在世界上的影響。
【關鍵詞】老子;道德經;世界;影響
老子,是我國歷史上的偉大智者,其《道德經》是世界上創造名言最多的巨著之一,是中國多數兵法的源頭,是中華文明的三大根基之一,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比如市場經濟理論——《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就深受老子《道德經》中無為而治理論指導開創的。老子的《道德經》就像一個通用于全世界的智慧寶庫,具有廣泛的世界性與現代意義。
一、老子《道德經》對世界自然觀的影響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最早期,老子通過觀察與思考社會矛盾,提出自然主義的原則與理念,并對這種因人類活動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所造成的后果進行深刻的反思。“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閑。”這是老子曾說過的關于自然“動”與“靜”兩個方面的內容,他認為自然萬物都是在不斷的運動發展的,而且萬物都是向著與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的,人類應對自然存著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界發展的規律,順應自然社會發展的規律,以不變應萬變,不要違背自然規律去改造自然。
老子時期,人與自然的關系沒有現在這么突出與明顯,老子卻能站在全人類乃至整個宇宙的角度上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對自然與社會做了高度的概括,科學的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世界各國正確的認識與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人類規范自身行為提供明智的方法。
“道法自然”是針對維護宇宙和諧,促進人類持續發展的行為準則,幾千年以來,老子的自然主義都對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盡管現代科技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的人類的生活方式,但隨著現代科技與人類智力的發展,對自然無節制的開發,已經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危害到人類的生存,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已經當今全世界共同最迫切的需要。環境的破壞也使得人們對不施化肥、農藥的綠色食品越來越青睞。
當今世界各國人民借用老子關于自然的概念,并根據自然主義人生觀和處世哲學的啟發,于2009年全球峰會上提出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低碳”概念,一方面希望借助相關的政策號召全球對自然環境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通過相關的政策,減輕社會與經濟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壓力。現如今提出的低碳理念,以及我國為響應全球號召提出的低碳環保、低碳經濟、節能減排等相關政策措施便是適應了關于老子《道德經》對人類自然觀的影響。
老子《道德經》的自然觀思想,與現代生態平衡觀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對于現代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模式以及走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具有高度的指導與借鑒意義,也是有待全球深入開發利用的思想資源,對于提升現代人對人與自然平衡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老子《道德經》對世界政治觀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正處于社會大動蕩、大變革、大發展的時期,也是各種思想浪潮交匯發展的時期。老子根據當時的社會現狀,提出類似無為而治的關于治國安邦的思想,即在社會政治領域中以自然主義的原則進行落實和具體操作,盡量減損不適當不必要的政府行為,使自然和諧的社會與幸福安康的人民群眾得到保障,以無為的態度和方法、政治觀構建老子心目中理想的“小國寡民”的治國藍圖,這一思想,對韓非后來提出的“君人南面之術”產生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種高度的政治智慧。
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用來解決矛盾分歧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盡管有正義跟非正義之分,但是老子認為:“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止。”老子認為戰爭是不詳的東西,會給黎民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給社會帶來嚴重的破壞,反對戰爭。老子認為解決矛盾最好的方式是“以無事而取天下”,即用和平的方式,或者計謀戰勝敵人。
當今世界,各國政府需要統籌辦理的事情相對于春秋戰國時期,多了許多內容,但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政治觀對當今的社會管理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警醒和指導意義。無為是只保留最基本、有效的政府功能,減少不必要、不適當的干涉和控制行為到最低的成都,讓社會依靠自身的創造能力和協調功能自發恢復到最佳的狀態。解放初期,農村人民公社化等等,都是由于政府過度干預的結果。歷史證明,老子的無為而治是一種高明的社會管理方式,在社會實踐中,能夠讓社會的管理者們少走彎路,現如今,無為而治已經受到了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成為了各行各業的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
歷年歷代以來,都是靠剝削農民的賦稅維持國家的運轉,成為黎民百姓負擔最重的一塊,黎民百姓因為賦稅的沉重苦不堪言。老子認為“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即老子認為,百姓生活不安寧不幸福是由于統治者收的苛捐雜稅比較多,如果政治統治能夠實現薄稅、無為,黎民百姓就會得到平安、和諧的生活,2004年,我國政府開始見證或者免征農業稅的惠民政策,并將惠民政策上升為國家法律,使在中國大地上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農業稅,走出了歷史,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這跟老子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三、老子《道德經》對現代社會管理的影響
《道德經》是老子貢獻給人類文明社會的偉大智慧,既有十分豐富的生存智慧,又有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對世界的文明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給從事管理經營活動的人無窮的啟示。在世界各國局勢風云變幻的今天,國家的利益都高于一切,提升自身國力是每個國家都應該遵循的真理,但是強大了不應該過分炫耀,應根據本國基本國情,以人為本,發展本國經濟,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國家的發展才有希望。
不管是中國也好,世界上其他國家也罷,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作為一名管理者,還應當具備像江海那樣的胸懷,謙虛跟廉政,將企業的員工、黎民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禮賢下士,只有這樣子才能做好一名受百姓愛戴的管理者。老子指出“知其雄,守其雌”、“知其榮,守其辱”,老子認為管理者還需要具備寵辱不驚、慎終如始的素質,在現實的管理中,管理者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但是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風險的緩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管理工作中。其次,不管是處理簡單還是復雜的事務,都應該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持之以恒,所以不管是什么國家、行業的管理者都要做到,寵辱不驚、慎終如始。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是老子《道德經》將當時君主的分類,而現代甚至未來的社會管理發展趨勢中,強調自主管理,老子《道德經》能夠幫助當今社會管理者重新認識管理的更深層次的含義,對解決社會管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四、結語
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不僅是道教的盛典,更是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指南,直至今天,老子對中國的文化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的貢獻涉及多個領域,對全世界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依舊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宋育文. 老子《道德經》在世界上的影響[J].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2.
[2] 李命權. 老子和世界圣賢們的對話——以老子的“道”概念為中心[D]. 吉林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