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博
摘要: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國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存在不足。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不協調、處罰機制不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存在漏洞、公眾參與機制滯后是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法律制度,對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建設法治國家、促進社會和諧都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許可;食品安全監督
1.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分析
1.1食品安全行政許可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規定,食品安全許可需經過行政許可,即行政相對人首先向行政部門進行申請,然后行政部門根據我國規定的食品安全標準要求進行審查,最后行政部門給予行政相對人生產經營食品安全法律所允許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用品的資格。跟據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法律規定,食品安全許可粗略地能夠分為以下六類:(1)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許可;(2)新資源食品的安全許可;(3)保健食品的安全許可;(4)特殊營養(強化)食品的安全許可;(5)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新建、擴建、改建工程設計的審查和竣工驗收;(6)食品添加劑的安全許可。以上六個類型的許可如果根據行為內容分類又能夠劃分以下兩類:產品類許可;生產及經營條件類許可。
1.2食品安全監督
在我國食品安全監督領域,對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行政相對人進行的監督主要是以下兩種方式:(1)分段式監督。在該種監督方式下,對于食品安全許可的監督要求從地頭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覆蓋。進行分段式監督的監管部門包含農牧、衛生、質監、工商、食監、藥監、商務、糧食及城管等多個部門;(2)品種監督。在該種監督方式下,監督部門需要同專業人士進行合作,讓擁有專業素質的監督人員完成食品的監督工作。
2.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實施機制的缺陷問題
2.1監管的實施缺乏專業性
通常來說,食品安全監督體系運行的好壞取決于監督技術的好壞,因此食品安全監督的檢驗檢測工作依賴于較高的專業性技術,在機構設置上,需要匹配好執法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檢驗檢測設備的先進程度、食品監督的專業性。但是在很多技術性的事情上,食品安全監督的執法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專業性程度較低,往往在遇到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復雜問題時很難及時地做出正確判斷,更別提解決該問題。拿民眾都熟知的“三氯氰胺毒奶粉”事件來說,拿奶粉行業通用的“凱氏定氮法”能檢測出奶粉中的氮含量,然而該方法對于判斷含氮物質到底是真蛋白還是“偽蛋白”卻無能為力,導致該行業的企業愿意冒險在乳制品中加入冒充蛋白質的高含氮化合物。
2.2分段監管模式阻礙綜合監督
由于食品安全監督的費用由地方財政撥款維持,而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千差萬別,導致分段監管模式下不同階段、不同地區在檢測水平、技術實力和資金配給上有比較大的差距,這種情況下,一些違法企業就會鉆空子到技術較為薄弱的行政區域注冊驗收完畢,正好使用了地區間的這種差異規避監管。同時,就分段監督模式本身對各監管部門的職責說明上來說,職能分工很模糊,語句很抽象,這在實際行動中難免不會出現監管工作交叉以及空白,很難保證食品的供應、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各環節環環相扣,難以實現分段監管的監控目標。
3.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的構想
3.1完善我國食品標準體系
我國食品相關標準目前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企業標準,現已制定和發布了各類食品產品標準、食品污染物和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食品衛生操作規范在內的食品衛生及其檢驗方法、食品質量及其檢驗方法、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食品貯存和食品標簽等方面的國家標準1000余項,行業標準1000余項。但因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出自各個相關職能部門之手,過于分散且體系極不完善。因此,應當首先建立一個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制定機構由其獨立進行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工作,并逐步建立科學、合理、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3.2建立企業內部自我監督激勵制度
我們可以借鑒英國在這方面的先進經驗,對于能夠做到“適當的勤勉”的企業在相關食品安全問題的責任上予以相當的減免。這就要求在法律、法規的設置上進行相應的改進,這不僅涉及到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甚至會涉及到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相關法律。同時更重要的是為了配套這種制度,我們要完善第三方認證體系,除去其行政性和非專業性等問題,建立專門統一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使第三方認證做到獨立、可信、可行、統一。
結語:鑒于我國現今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的大環境和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市場經濟以及市場經濟不完善、自身局限性的現實。必須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其對于一個崇尚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的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從公眾角度講,可以為公眾提供更安全的食品,使其福利提高,有利于公眾身體素質和整體國民素質提高。從國家角度講,可以提高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更有利于社會的整體利益和綜合國力發展。而作為這一工作的重點,其監管制度的設計要經過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長遠規劃、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瑞灼.“毒奶粉”事件考驗食品安全立法[J].大眾標準化,2008(10)
[2]?楊輝.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思考[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6(06)
[3]?趙盼盼.食品安全監管中的行政問責制[J].知識經濟,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