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廣躍
提問的無效,提問的隨意,提問的專利……教師在課堂如何“問”“問什么”,不僅是一門技術,更要成為藝術。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因此我認為教師在備課中設計課堂提問的時候應該運用以下四大法則:
一、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要充滿“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所提問題必須緊密圍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接地氣”地提問,不僅可以讓學生精神振奮,專注于學習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朝著既定的目標前行,還可以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在鞏固練習后我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車輪為什么都是圓的?問題一提出,惹得全班學生哄堂大笑,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學生們都在嘀咕從古到今可都是圓的,沒見過其他形狀的。就在這時我緊接著又問:為什么不能是正方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狀呢?頓時學生不再笑了,都進入思考狀態。正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一場賽車比賽,第一輛的車輪是正方形的,第二輛車的車輪是圓形的,第三輛車的車輪是三角形的。它們同時、同地、同向出發。誰會先到達終點呢?看似簡單的問題,通過我的提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馬上調動起來,經過小組交流討論,學生們一致認為,車輪是圓形的這輛車最先到達終點。最后我用課件播放三種輪子的車比賽的場景,再一次惹得全班哄堂大笑,但在這陣笑聲中學生們對圓的特性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二、設計有效課堂提問要把握“度”
這里的“度”是指所提問題要有三度:“坡度”“密度”“深度”。根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設計提問要做到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努力能夠做到使復雜的、學生難理解的知識簡單化,使學生易于接受。問題設計的難易要適度,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
第一,所提問題把握好“坡度”。讓學生體會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喜悅。因此數學任務的完成要盡量“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提出既不讓學生感到太易或太難回答又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把握好問題的“度”。
第二,所提問題要把握好“密度”。課堂教學的推進并非提問次數越多越好。提問多了,學生容易忙于應付教師的提問,不能進行有效思考,教師“一問堂”,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產生了依賴性。提問少了,師生之間很難溝通,教師也難以了解學生對所教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在學生自己動手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后,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原來三角形的底在哪兒?高呢?這個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這個拼成的圖形,其中的一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整個圖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你認為三角形的面積該如何表示?”等一系列問題。
第三,所提問題要把握好“深度”。課堂設計提問時,一般是按班級學生的中等水平來設計提問,有效兼顧“優生”和“后進生”以及某些特殊學生的個性特點。問題如果過難,學生運用已有知識不能解決突破,無從下手,讓學生望“問”興嘆,容易造成學生的兩極分化,不能達到提問的目的;問題如果太簡單,就會使學生產生輕視的心理,從而失去提問的價值。問題太淺,表面上學生對答如流,實際上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是表面熱熱鬧鬧,華而不實,浪費教學時間,根本不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要做到“活”
所謂“活”,是指“靈活”。優化提問方式,提升提問的實效性。課堂提問要因題而異、因人而異,在方法上力求靈活多樣,不能只使用一種固定模式。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掌握更多的提問藝術,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式,如開放式提問、猜測式提問、啟發式提問等等。例如:在教授蘇教版六年級教材中關于簡便計算的知識點時,在學生已經能熟練解決如[14]′[910]′[34]′[910 ]這樣的簡便計算題型的情況下,教師提問:“如果把這里的[14]和[34]化成小數這道題會變成什么樣子?”教師在練習時立即出示一道分數、小數混合的計算題: 0.25[′][311 ][+34′311 ],問學生:“你還會用簡便方法來計算嗎?”這個問題的提出立刻讓學生認識到:原來簡便計算題也會“變臉”,通過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的知識就可以還原題目以“真面目”,問題就迎刃而解,隨即通過練習加以鞏固。
四、設計有效課堂提問要拿捏 “準”
所謂“準”,就是要有針對性和指向性。課堂提問設計一定要緊扣課堂教學目標,在一節成功的小學數學課中,有針對性和指向性的課堂提問一定能推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它可以評價學生思維能力、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還可以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提出一個有效問題就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依據每節課的教學要求,緊密圍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原先的認知結構設計一些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問題。
只有問得得當、得法,課堂提問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實處。學生的思維才會在碰撞中得到升華,學生的智慧才會在交鋒中閃爍。課堂提問的精彩,是教師基本功的體現,這不僅能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更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以最輕松的方式獲得收獲,帶領他們摘取勝利的果實。
【作者單位:淮安市流均鎮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