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葉民

【摘要】本文通過對一個教學案例的分析,提出高職高等數學課堂可以作為德育的有效陣地,并探討了實施的途徑和方法,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教學案例;高職;高等數學;德育
一、引 言
為培養合格的現代高等職業人才,高職教學應該堅持“既教書、又育人”.德育的陣地不僅僅局限于思政課、班會課以及課外活動等,更應該把日常課堂教學這個“大本營”有效利用起來.那么作為公共基礎課的高等數學,如何在高職課堂開展德育教育呢?下面本文就從一個教學案例談談對此的一些認識.
二、教學案例分析
無窮小的性質1:有限個無窮小的代數和為無窮小.
1.教學實施.我在講解無窮小的概念之后,首先給出上述性質的內容,然后結合例題對概念進行辨析.
然后問學生哪一種方法對,這時學生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方法1.這個例題說明了無窮個無窮小的代數和不一定為無窮小.這樣,已經從正反兩個方面辨析清楚了無窮小的這個性質,照例這個內容的教學環節可以完成了.我第一次教這個內容的時候也確實只講到這些,但通過課后反思,其實這里錯失了一次難得滲透德育教學的機會.于是在后來的教學中,我進行了改進.
2.改進的教學實施.在講完例1和例2之后,我增加了一個互動的環節,問:大家思考一下,例1中無窮小的個數如何從3個增加為4個、5個是不是還是無窮小?學生回答:是.再問:如果一直無限增加下去呢?學生回答:那就不一定了.然后我說你們不要小看這個無窮小,其實里面蘊涵著大道理呢,在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比如屋檐底下一塊青石,年代久了可以明顯看到中間凹的吧,這是下雨時雨水滴的,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一直滴下去,直到有一天,中間就會滴出一個洞來,這個就叫“水滴石穿”,一滴水的力量是很渺小的,但年長日久積累下來的力量卻又是不容忽視的,這個無窮小的性質給我們的啟示,它不正說明了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的哲學原理嗎?對你的學習有啟發嗎?
這次講完之后,仍舊感到意猶未盡,感到學生雖然聽了覺得新奇,但觸動不是很深,于是在后來的教學中又進行了改進.
3.再次改進的教學實施.在講完水滴石穿之后,我問學生,學習了無窮小的性質,你們思考一下能不能找一些生活或學習中的現象來說明呢?于是學生很踴躍地發言,舉出了許多例子,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王羲之練字”、“平時付出一滴水,難時擁有太平洋”,甚至有同學唱出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麗的人間”.最后我總結:學習和愛心,哪怕再小的努力也不嫌少,只要持之以恒,終將有美好的結果,有道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個就是我們今天從無窮小的性質中得到的啟發.
這次課堂學生參與非常積極,不少原來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同學也覺得數學原來很有意思,不但學到了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心靈上的一種洗禮,而且不容易忘記.這就是高等數學課堂開展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
三、從教學案例中得到的啟發
(一)高職高等數學開展德育教育的途徑
高等數學是人類文明發展到高度成熟階段的結晶,它蘊涵著我們這個世界的許多客觀規律和豐富的哲學原理.作為高職數學教師不應該“入寶庫而空返”,而要做一個有心人,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時機,選擇合適的內容和切入點開展德育教育,比如教學案例中的無窮小的性質1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要找到這樣的切入點,關鍵是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積累教學案例,從高等數學的概念,定理,公式中結合實際應用發掘素材.下面是我在教學中采用的一些其他案例:
(1)利用數學史開展愛國主義及敬業精神的教育.
(2)利用極限的概念進行量變與質變規律的教育,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和愛心等.
(3)利用微分的知識開展如何看待個性與共性以及實現中國夢的教育.
(4)用概率中的加法公式解釋“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通過這個案例,可以開展一次很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的教育.
(二)高職高等數學課堂開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1.要注意選擇適合的切入點,話題導向要自然并且契合情景,不能讓人感覺突兀,本文案例的切入點就選擇的比較合適,這樣才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其學習興趣.
2.要注意圍繞教學重點展開,最好對教學內容起到錦上添花甚至畫龍點睛之妙,激發正能量,使得在學生情感上得到激勵和升華,如果脫離教學內容進行說教式的德育教育,可能效果會適得其反.
3.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好是教師搭臺學生唱戲.在第二次教學反思的時候,我意識到了教師最好通過啟發和引導搭建一個合適的平臺,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把思考的內容自己講出來,這樣學生的感受才會更加真切而深刻.
【參考文獻】
[1]陳玉發,巴玉強.論高職數學的教育目的[J].教育與職業,2008(30):74-76.
[2]徐利治,王前.數學哲學、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結合──數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J].數學教育學報,1994(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