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國斌
摘 要:本文通過對當下技工學校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進行分析,列舉了校企合作模式所存在的相關問題,為推進汽修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針對性地提出了創新培養策略,以供相關人員參考借鑒。
關鍵詞:校企合作;創新模式;技能;管理;策略
0 引言
校企合作模式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等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建立創新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需要建立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創新運行機制,利用學校和企業各自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全面培養技能型人才,使校企合作發揮最大價值,真正意義上提高技工學校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1 技工學校汽修專業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現狀
1.1 頂崗實習模式
頂崗實習模式也稱為“準員工式”,即“2+1”或“2.5+0.5”人才培養模式,指技工學校院校人才培養劃分為兩個階段,前4個學期或5個學期主要在校內學習,完成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及選修課程的學習,最后2個學期或1個學期在校外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完成生產或崗位工作實踐,即生產性實習,進一步加深、熟練理論和技能知識,提技工學校業素養。同時結合崗位工作實際選擇畢業設計題目,在學校老師、企業老師的共同指導下按要求完成畢業設計,以達到培養汽修專業高技能技術人才的目標。頂崗實習式人才培養營造出了學校+企業雙育人環境,是學生由學生向員工身份的一個過渡培養,學生明確就業崗位及職業定位,同時也為企業進行人才儲備。這也是目前高等職業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種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1.2 訂單培養模式
訂單培養模式是借鑒企業訂單生產概念,根據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標準與數量,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招生,共同培養。通過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共同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或編寫自用教材、共同參與整個教學與管理等,完成人才培養協議。訂單培養模式的最大優點在于學校根據訂單要求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學生畢業即到協議單位就業,對企業而言,節約了人才招聘與培訓成本,對學校而言,緩解了學生就業壓力的同時,將企業的生產與管理理念引入教學,使學校的專業方向與人才培養更符合行業企業需求,做到用人單位和學校之間的零對接。
1.3 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是由學校聘請企業專家、同等院校專業權威、專業教師等組建專業建設委員會,制定委員會工作方案及相關職責,定期組織研討,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改革課程內容及教學模式改革等,做到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緊密結合。借助專業建設委員會平臺,聘請企業實踐專家及技術骨干作為學校兼職教師,擔任學校專業課程、實訓與實習課程的講授或指導工作,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與職業素養。同時校內專任教師定期到企業掛職鍛煉,獲取相關崗位操作能力,提高校內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為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組織培養師資力量。校企聯合模式提升了學生培養質量,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被各技工學校院校廣泛采用。
2 技工學校汽修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現存問題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在職業院校優化課程設置、促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提高專業教師實踐教育教學能力,促成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滿足企業人才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地成果,但在校企合作的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需改善,總結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學生的培養質量與企業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根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近3年的畢業生數據跟蹤調查,企業對技工學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大多數還是滿意的,但企業對學生工作態度滿意度不高,學生工作的積極性、學習能力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創新能力缺乏。
按企業人才需求標準而言,仍有大部分學生實踐能力屬于眼高手低型,實訓實習課程沒能引起學生及老師的重視,在校期間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專業培養的人才要求既要懂得汽車結構、原理、維修等相關業務知識,又要懂得汽車維修企業管理相關業務,同時學生還要有汽車維修相關崗位的實踐能力。技工學校院校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質量與行業企業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2.2 學生的實習管理跟進不到位
由于頂崗實習學生人數較多,實習單位分散,學校管理指導教師欠缺等客觀因素影響,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存在管理和檢查制度執行不到位的現象。造成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對企業和崗位認識不足,無法圓滿的完成企業生產任務和實踐學習任務。在制定完善的校企協作頂崗實習管理機制,密切頂崗實習單位與學校之間、教學管理與企業管理之間、專業教師與企業指導老師之間的配合協作關系,協調一致的開展學生頂崗實習管理仍需進一步提高。
2.3 缺乏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校企合作在不斷的實踐中開創了一些新局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深入。
3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制約性因素分析
3.1 缺乏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
雖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逐漸成為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評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國目前盡管教育部有宏觀的政策引導,還沒有完備的機制或體系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運行,缺乏整體規劃和政府資金、政策支持。導致目前很多技工學校院校的校企合作多為自發性行為,合作缺乏穩定性、規范性和協調性,合作成效也參差不齊。當校企合作運行出現問題或沖突時,靠學校或自身難以協調,沒有專門的協調機構進行引導、組織協商。
3.2 企業缺乏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
校企合作為企業帶來的效益間接體現在人才儲備、減少企業員工就職培訓成本等方面,而大部分企業對校企合作的認識局限在企業在有人才需求時能及時輸送人才,即使無法達到這個要求,企業還可以依賴公開招聘等途徑獲取所需人才,對合作學校沒有形成依賴關系,很少有企業重視與職業院校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
3.3 頂崗實習學生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頂崗實習過程中,教學的主、客體發生轉變,由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擔任教育的主體。而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往往在分工協作、職責權利等方面界限模糊,學校對企業指導教師沒有明確的責權利定位,導致實習學生在崗位上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存在。另外教師對企業生產管理流程不熟悉,企業指導教師對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不熟悉,造成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管理質量出現偏差。
4 加強技工學校汽修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策略
4.1 完善支持政策,推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發展
校企合作是學校、企業在利益結合點或契合點的基礎上尋求共同發展的一種特殊合作模式,但由于校企合作的任務和目標不同,無法靠校企雙方協調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在政府政策引導、協調組織下才能實現。發達國家基本依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實施,我國應從法規政策上對校企合作進行剛性規定,從經費上制定優惠政策進行支持,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建立校企合作的協調機構,維護校企雙方共同利益,對校企合作的實施進行指導、監督及評價。
4.2 拓展校企深入合作
校企之間良性的、深度的合作,關鍵在于校企雙方達到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效果,需校企合作主體共同探索建設。技工學校院校方面要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完善教學管理。
4.3 加強頂崗實習管理
建立完善的“三階段、三主體”校企合作實習管理體系,克服實習管理困難,改善實習管理缺位現象,保障實習期間實踐教學質量。三主體指學生、實習企業、學校三方共同參與頂崗實習管理。實習前階段,制定實習企業選擇標準、明確校外實訓基地標準、制定實習計劃,確定校企雙方指導老師的職責。實習中階段管理,針對學生實習計劃的執行情況,結合學生、實習單位的反饋情況,協調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督促學生完成預定的實習目標。實習后考核階段,采用校內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實習企業三方多元評價考核,通過對實習管理中的問題進行經驗總結,不斷完善實習管理制度及體系。
5 結語
總之,通過加大職業教育政策投入力度,在當下社會背景中,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必將成為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也將為培養高技能人才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洪田.探索校企合作新機制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4(02).
[2]趙欣、李美麗.高等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淺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