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教育對我們來說不止是文化的教育,同樣體育教育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來自外界的關注。相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體育教育也是技能專業(yè)所要求的一項特色課程,關注高職教育同樣關注體育教育。本文將帶入高職教育中,具體分析在高職教育中體育教育的現狀和教學研討。我們針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提出相應的對策和解決方案,讓更多的學生適應當代的發(fā)展,扎實體育文化的潛修。
【關鍵詞】高職院校;策略;體育教學;發(fā)展對策
在以前,新課改還沒有出臺的時候,教育學者和教育家們都認為體育教育是以“應試教育”教學模式開展的,對成績技能沒多大硬性要求。這樣一來,學生參與度不高,同樣也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老師對待課程的教學懶散松懈,對待體育知識的教學缺乏能動性,較多老師直接忽略了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通過多年的修整,教育院和國家推出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兩個文件。如何認真貫徹落實好教育部文件的要求,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以“人”為本、以“健康”為核心的現代社會發(fā)展理念成為了各高校將要研討和發(fā)展的重點。
1 高職院校發(fā)展現狀
1.1 在現代各大高職院校中,體育教育觀念的變革還是不夠深入。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都秉著以增強體質為主的身體素質教育觀進行教學。學生體質的增強都是以興趣練習、運動習慣養(yǎng)成為鋪墊的。這些理念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下一代的體育教學觀、發(fā)展觀。老師和教育學家往往忽視了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整體教學的重要組成成分。對高職院校來說,發(fā)展體育教學沒有過多的硬性指標,也沒有更多的成績示范標準,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理念和認知更為片面化、單一化。
1.2 高職院校對待體育考核永遠表現出死板單一的模式。學校整體的敷衍導致任課老師也任其發(fā)展。
以往傳統的評定模式就是依據學生在競技考核中的成績分優(yōu)良差。然而,傳統的考核評定已經不再滿足各大高職院校的需要。單純的以量化標準作為考核的標準是一種不完備的考核方式也是最不具代表性的考核方式。
1.3 每年高職院校愿意花大價錢投入到學校的基礎建設中
可每次投入的比例總是軟件設施多過硬件設施。沒有良好的體育器材和場地建設就是導致體育不受重視的直接原因。每年高職院校人數都呈現出攀升的現象,而學校在體育建材和體育設施上的投入卻微乎其微。老舊的體育設施和學生人數的增加導致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直接性的受到制約。
2 高職院校體育改革的建議與對策
時代在不斷的發(fā)展進步,高職院校也在不斷的變革。當我們重視以人為本的發(fā)展教學的時候同樣也對體育教育重新設定了方向。體育教學的重新定位讓學生適應了時代的發(fā)展,重拾了對體育鍛煉的熱情。下面我們將來一起探討一下體育教育的新變革。
(1)現當代的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因此培養(yǎng)學生樹立健全的體育觀念是時代的號召國家的響應。樹立體育教學觀念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發(fā)揮學生特長,挖掘學生潛在的體能活動。高職院校等學校創(chuàng)辦體育教學的理念是讓學生擁有好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打造學生勇于競爭的精神理念。
(2)光是培養(yǎng)學生精神上的理念構造是不行的,學校也應該拿出相應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幫助學生構建理想的體訓基地。學校從師資方面應該聘請跟體育相關的體育老師進行體育課程的研修,同時讓老師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搭配。學校對老師的要求也同樣需要重視,體育老師對高職生的直接教育都影響著他們的體育學習,認識體育的態(tài)度。因此,提高老師的教學素養(yǎng),擴寬老師的教育模式尤為重要。同時,學??梢酝ㄟ^加大對硬件設施的投入來提升學生的鍛煉興趣。例如學校新修體育館、完善體育設備、新修乒乓球臺、網球場地等。如果學校有條件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游泳、棒球、排球等項目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學校應盡可能加大對場地的投資,完善舊的體育設備。
(3)歷年來,考核評價方式一直是對學生學科成績最公正的評定方式。但傳統的考核方式已不再適應當前體育教學的發(fā)展。多元化的評定考核才是近年來一直追求的考核評價方式。我們對學生體育運動的考核評定不能只限于局限性的當前評價,要把他們過去、現在、未來三者相關聯,進行客觀與主觀,終結性與過程性的評價。把學生的發(fā)展過程相對比,照顧每個學生的差異,不要對個別學生產生不耐煩排異的現象。在新課改的狀態(tài)下,應積極提倡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與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同樣可以代替老師的不足之處,發(fā)現自我的問題,并加之改進。
3 高職院校體育的未來前景
我們在發(fā)展教育的時候往往忽視教育本身應該注意的問題。在當前,高職院校中,發(fā)展體育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參與到體能訓練當中,更多的是讓學生體會體育的教育理念和體育發(fā)展的精神理念。高職院校輸出的都是富有一身技能和技術的適用性人才,也是直接投入到社會中的有用之才。當高職院校與體育教學相碰撞的時候,我們發(fā)現體育教學變得很蒼白,更像是教學中的消遣品。想要在將來的教學中發(fā)生質的改變還需要我們學校與師生的共同努力共同創(chuàng)建,把握好“全面發(fā)展”,“協調發(fā)展”,“發(fā)展個性”,“終身體育”的四大原則。
4 結語
綜上所訴,我們可以知道,體育教學不僅是在各大高校中正在發(fā)生著質的改變,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逐漸受到教育學者乃至社會的集體重視。育人為先的教育正在蓬勃的發(fā)展,離不開鍛煉的體能教學也在逐漸發(fā)生著變革。現如今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技能運動人才已不再是衡量體育教學的標準,樹立優(yōu)良的體育觀才是時代的號召。因此,加快高職院校體育建設的步伐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然而,建設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才是打造新興體育教學模式的新起點。
參考文獻
[1]李麗.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現狀與改革探討[J].體育能,2006(03).
[2]張瑞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與公共體育課程改革[J].體育文化導刊,2004(06).
[3]陳宏等.21世紀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觀念之探討[J].四川體學,2002(12).
[4]曾旭升.關于高職體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研究[J].理論與企2013(12):313.
[5]吳婧怡.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課程的現狀與改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3).
作者簡介
王健(1981-),大學本科學歷?,F為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體育。
作者單位
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 重慶市合川區(qū)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