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磊敏+趙正威
摘要:人文地理類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質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選取人文地理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等6所高校地理科學專業的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的比較和分析,總結出人文地理實習內容設置、時間安排結構不合理,教學觀念落后,實習所占比重不高,實習基地建設不夠完善,實習路線設置缺乏沿線考察和區域性等問題。根據河南大學的實際需要和發展情況,提出了逐步提高實習時間,增加實習基地建設,壯大實踐教師隊伍等建議。
關鍵詞:人文地理類;實踐教學;現狀;建議
人文地理是關于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學科特點決定了人文地理實踐教學是人文地理類課程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1]。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滿足社會對創新型人才不斷增長的需求,20世紀90年代國內高校普遍開展了以增加基礎課課時、壓縮專業課課時,重視實踐教學為主要內容的課程教學改革[2]。正如一些學者所說實踐是地理學的“心”。
一、現狀分析
(一)實習結構安排不合理
通過對6所院校的調研可知,部分院校在人文地理野外實習中存在著實習內容多以點為主,缺少沿線考察和大區域系統性研究。在實習中所選取的內容也缺乏代表性,無法將課堂中所學內容與實際相結合。而在人文地理實習地點的選取上,多以古河道、遺址、博物館等人文景觀為主,附以文物、書籍等。但缺少了對城市發展中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專業市場等以及其他重要社會經濟文化現象進行觀察、討論與分析。
(二)實踐教學觀念較落后
在調查中,一些高校存在著實踐教學觀念較落后的狀況。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高校不注重實踐教學;另一方面,受社會條件的制約和資金、人力各方面的影響,高校長期以來的教學觀念都沒有得到改變,實踐教學觀念落后。而實踐教學的目的則恰恰是要將課堂中所學習到的自然地理學的原理、方法和內容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以提高學生的技能。因此,應加快自然地理學的教學方法改革,盡快改變實踐教學觀念,從而提高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水平。
(三)實習方法多以認知、驗證為主
在調查的6所高校中普遍存在人文地理學野外實習方法多以認知型、驗證型實習為主的問題,并且知識點零散和孤立,不少實習內容陳舊落后,綜合性和創新性實習項目少。創新型實習項目只是簡單的被提出來,基本上沒有進行開設。野外實習教學的內容只注重部門學科知識、方法的驗證和檢測,各分支學科交叉融合的實習項目比較少,即便是綜合性實習項目也是以人文地理學科內部分支之間的綜合為主,野外實習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因素是在野外實習教學過程中弱化了對人文地理學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把握,逐漸形成了人文地理各分支學科之間的學科壁壘。
二、改革措施
(一)適當延長實習時間,合理安排實習內容
通過對6所高校的調查研究,發現普遍存在實踐教學時間短任務重,學生對野外實習內容一知半解的問題,而且實習的過程如同“走馬觀花”。因此要轉變這種野外實習不合理的時間和內容的安排,優化實踐教學在時間設置上的方案,為野外實習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將每學期中的教學實踐時間調整到暑假期間,這樣不僅不占用正常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假期時間充裕,可靈活掌握,集中精力參加野外實踐[3]。
(二)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實踐教學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解,而忽視了實踐教學的作用。在調查中,6所高校都存在實習時間偏短,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安排的內容結構不合理的情況,導致野外實習達不到預期效果。人文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僅依靠課堂上的知識灌輸,學生很難去完全理解這些概括抽象的人文地理知識,而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把抽象難懂的地理知識和實際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所學的地理知識。
(三)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實習基地的建設要服務于教學目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專業資源基礎[3]。環境與規劃學院近年來建立了王家皂民俗村、日照城市規劃館、劉家灣趕海園等一批具有綜合性的實習基地,為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實習基地的建設要具有豐富性和完整性。實習基地的豐富性是指實習基地的人文地理景觀非常豐富,在人文地理的野外實習過程中能夠將有限的時間、精力、經費投入到實習中去。實習基地的完整性是指在實習基地的選取時要選取的地區具有完整的一個區域,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深入的了解人文地理景觀,而且能夠在實踐中了解人文地理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的艱苦奮斗的品質。
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實習基地的日趨完善,在實踐教學中還應加入現代技術手段,如虛擬現實[4]、VR眼鏡等現代化技術和設備,更好的為實踐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孝坤,馮維波,翁才銀,等.人文地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現路徑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25(4):83-86,93.
[2]Daihui Yang.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J].2014,3(23):197-212.
[3]王建,張茂恒,王國祥,等.現代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改革和實習體系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10(4):56-58.
[4]張巖,王云琦.虛擬實習在高校地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和發展前景[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5,9(28):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