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榮
郭思樂教授首先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強調新課程改革要構建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郭思樂教授把生本課堂的教學運行機制稱為“激發式機制,像開動汽車一樣,老師給學生鑰匙,去開啟自身的動力系統。”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的構建要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展開都是以小學生為前提,是一種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生本課堂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作為主要目標。所以,將生本理念貫穿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打造出高效的小學語文生本課堂,就成為目前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都在熱點關注和重點討論的問題。
一、確立小學生的在語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在生本思想影響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生本課堂重點體現出“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換句話說就是,將課堂的主體教給小學生,只有教師由教的“主角”變為學生學習的“同伴或配角”時,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漸漸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教學目標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才能實現。當然了,小學語文老師也要放棄原本設定好的教案,在課堂生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機應變,做到“眼中有學生”。只有這樣,老師才可以及時捕捉到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進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可以算作是有效的。此外,老師還要同時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權利、時間和空間,讓小學生擁有一個能夠充分展現自己想法的舞臺,讓他們在回答問題和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獲取他們要學到知識,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享受成功的同時培養自己的語文素養。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為了更加有效地將生本理念完美地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上,完美地顯現出小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老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可以結合多媒體等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讓語文課堂的氛圍變得生動,取代以往的枯燥無味的語文課堂,引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實現生本理念的教學目標,讓生本課堂發展得更好。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中的《趙州橋》這一課時,首先老師要引導小學生組成小組對這篇文章進行整體的了解,然后在課下查閱相關資料;接著是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背景資料與視頻,帶領小學生感悟課文重點,細細品味與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最后再組織大家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并對課文進延伸。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促進小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學能力,也培養小學生的溝通能力,引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實施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使教學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與合作,從而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學習形式。這種學習形式能夠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實現生本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比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在講解第四自然段時(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扒住墻……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以下問題進行研究和交流:1.仔細讀這段話,你認為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2.請找出這段話中的動詞,并把它圈出來,反復讀一讀這幾個動詞,試著用換詞讀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如將“觸”換成“貼”是否合適?3.小組成員合作,一人讀這句話,其他人表演爬山虎往上爬的過程。這樣,我通過實施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了爬山虎的特點,而且做到了使語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是對生本教育理念的一種良好的貫徹和實施,對于小學語文生本高效課堂的構建,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設計展示評價環節,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舞臺
小學階段學生,有著善于表現的特點,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在給學生布置了合作探究任務之后,設計展示評價的環節,即讓各個小組對本組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由同學和教師做出評價,如此,便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表現自己的舞臺,學生也會通過小組的展示迅速成長,這是對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實施,對小學語文生本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比如,在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之后,要求學生分組準備介紹自己喜歡的桂林山水,介紹之前,我對學生的介紹提出要求:以“導游”的身份進行介紹,要介紹得清楚明白,如果使用一些生動形象的詞語會加分。隨后,讓學生分組進行準備,準備完畢后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對本組的準備成果進行展示,然后由我們進行評價,如,“不錯,說得有板有眼,語言也很詼諧?!薄胺浅:茫瑮l理清晰,口齒伶俐,儼然是一位真正的桂林山水小導游?!薄昂芎?,不過我認為你們使用的語言再生動形象一些會更好。”等等,總之,對于每組的合作成果,我都盡量使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從而讓學生嘗到對小組合作成果進行展示的喜悅感,調動學生日后繼續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生本教學課堂的實效性。
總之,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小學語文生本課堂對于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幫助學生走入語文世界,進行語文知識和情感靈魂的雙重熏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生本教育理念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在豐富學生內心情感的同時促進知識理解,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考、交流、探究與實踐的舞臺,在順利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灌云縣小伊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