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晨
復述主要是對曾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重復,其與背誦相似,但是卻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復述作為一種學習技能在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打下堅實基礎。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更加需要復述的應用,只有對學生們的復述能力進行指導,才能夠讓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平衡發展,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優化。
一、文字指導,記憶復述
利用文字進行復述指導首先應當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了解,然后選出每一個段落中的關鍵字詞或者關鍵語句,指導學生將該部分中的“關鍵”內容寫出來,結合復述的方式加深記憶。通常來講這些關鍵性的詞語會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且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關鍵詞語可以是名詞或者是連接詞,幫助學生復述時進行提示。
比如,我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課程進行教學時,要求學生能夠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我在學生復述時給出如下提示:“異鄉、佳節、兄弟、茱萸”,通過簡短詞語的描繪,學生們往往可以看到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思鄉”的情感立刻呼之欲出。而且,在提出這幾個關鍵詞的基礎上,我讓同學們首先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自己感覺到的情感,用自己的話將這幾個“關鍵詞”進行“串聯”,從而讓學生們感受到全詩的主要內容,正確、完整將詩句復述出來。關鍵詞的引導讓學生們抓住了每一詩句的核心,在進行復述的時候輕而易舉地將整首詩重現了出來,在幫助學生背誦全詩方面效果顯著。
文字指導方式是最為常用的復述提示方式之一,對于引導學生有意記憶相關知識十分有必要,而且實際效果也非常好。另外,在一些優美的散文背誦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運用文字指導法來幫助學生快速熟記文章,并對所學文章中的經典句式等進行不斷鞏固和內化。
二、圖畫指導,形象復述
相對于較為枯燥的文字而言,圖畫或者圖像就更為生動、直觀和形象了,利用圖畫方式來給予學生復述提示,符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學習特點,圖像所承載的信息往往要比文字多,教師有序的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圖像,學生就能“按圖索驥”,條理清晰地進行復述,達到較好的復述效果。
比如,我在進行小學語文《望月》課文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們通讀課文,然后幫助學生認真分析每一個自然段所描述的景象,使學生在腦海中呈現出相應的場景。在學生們都學習和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通過幻燈片有序地播放一些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中的場景,根據圖像中的景象、人物等,緊密對照課文段落,并用自己的話將該部分內容進行復述。學生們看到優美的圖片,立體化地感受到了課文中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了文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不僅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文中的人物形象,而且還感受到了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教學目的。讓學生能夠看到圖片就能聯想到相關的課文內容,能夠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形象復述技巧。
有針對性進行形象復述訓練,學生就能夠“看圖說話”,同時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圖畫的審美能力,讓復述變得像翻照片或者看電影一樣生動、簡單,對于學生復述能力的提升有著較好的積極推動作用。
三、表演指導,趣味復述
小學生大多都喜歡表現自己,希望自己成為他人尊重和關注的焦點,而且小學生往往對他們感興趣的事物關注度更高,因此,教師要在學生復述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其學習熱情,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喜歡模仿,教師可以抓住學生該特點,運用豐富多彩的表演指導形式,讓復述變得有趣。
例如,我在進行小學語文《會走路的樹》課程內容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們對文章進行了通讀,標出其中的生僻詞語,然后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主要角色,讓學生三人一組,分別扮演“樹(馴鹿爸爸)”“小鳥”“馴鹿”,并進行模擬對話表演練習。在課堂結束前15分鐘,讓每一個小組上臺進行表演,全班同學和我投票,選出表演最佳的一組給予小紅花。學生們通過表演,對文章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都有了較為全面和深刻的把握,進行課文復述也就更加簡單了。在對文章中的一些美景進行描述過程中,我還讓學生轉變自己的身份,扮演一名小小導游員,對該段進行講演,為其復述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且在表演的過程中,也是學生將文章內容再加工和整合的過程,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記憶技巧。
通過表演,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體會和了解,幫助學生記憶相關知識,而且營造了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建立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互助協作、注重交流的生生關系,使得課堂教學變得妙趣橫生,讓學生對于課堂更加喜愛。
復述訓練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其一方面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另一方面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只有兩方面一起努力,復述的效果才會更好,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更高。教師更加需要探究更好的復述指導方式,通過有效的指導應用,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優化,讓語文課堂呈現蓬勃之勢,讓學生的語文素養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單位:蘇州市相城區北橋中心小學石橋分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