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紅
摘 要: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總書記在視察三家主流媒體后,根據我黨以往新聞輿論的工作經驗,對新時代、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縱觀習近平在十八大以來關于新聞宣傳工作所作的講話,形成了習近平的新聞輿論觀,這些講話不僅繼承、創新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并且對新聞工作及新聞工作者做出了一系列指示,都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包括政治價值、文化價值、時代價值和個人價值,我們要致力于實現這些價值,明確我國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性。
關鍵詞:習近平新聞輿論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01 — 0060 — 03
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一件大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并提出了理念方法創新、推動融合發展、話語體系創新、加強輿論引導等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觀點,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發展指引了方向,提供了發展思維。習近平的新聞輿論觀中對媒體、媒體工作者的指示體現了總書記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既要求我們做新聞要講導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方向,又要求我們新聞工作者要遵循新聞規律,報道確定事實,創造良好的氛圍,不歪曲事實,致力于傳播社會正能量,還對媒體人提出了專業素質要求,使他們有“一支專業的隊伍”,有優秀的作品,提高輿論報道工作整體的真實性、可信度、傳播度。
一、習近平新聞輿論觀
習近平的新聞輿論觀的概念界定沒有明確的定論,主要指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以后在一些會議上關于新聞宣傳工作的講話,其中包括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北京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等會議上發表了關于新聞宣傳、思想宣傳、輿論工作等方面的講話。這些講話既繼承了黨的原有新聞輿論觀,又結合了新時代下新媒體的定位和傳播特點,從而有了具有新時期氣息的新聞輿論觀。主要內容有的學者歸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對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指示主要有:堅持一個原則、遵循一個基本方針、三個堅持,提升四個力、“五個事關”、“48字職責使命論”、“四個牢牢”,“三個都要”、八個“講導向”,九方面創新;另一方面,對媒體及媒體人的指示有:加快培養一支隊伍、推出“三有作品”、爭做四個角色。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體現
(一)社會價值
1.政治價值
新聞輿論工作事關黨的旗幟和工作,習近平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輿論引導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以黨為主要主體,以正確的輿論導向為目標,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的黨性原則和政治意識,軍報要姓黨,其他新聞媒體也要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四個“牢牢”:“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明確要求新聞工作必須講導向:“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副刊、專題節目、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國內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國際新聞報道也要講導向”。
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傳播力,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要求黨的輿論工作能傳播政治意識、引導民眾正確的政治行為,要把握新聞工作的時、度、效,在堅持正確導向的基礎上,抓準新聞的時間即時性,傳播新聞的正能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吸引力,使黨的政策內容內化為群眾的內心感受,并且使人們可以更好的參與建設國家。
2.文化價值
新聞輿論觀的文化價值體現在新聞工作者以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為根本,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將中國文化的綿延發展到今日的輝煌展現給大眾,使每一位中華兒女增強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加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提出:“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傳統優秀文化是我們國家生生不息的精神奠基石,傳統文化的延續就是國家發展的動力。新聞輿論工作中宣傳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文化,摒棄西方一些反馬克思的思潮,學會篩選優秀文化,以傳播中國文化為主。如今,中國文化的傳播凝練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為了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礎,秉持正確的思想理念,為國家改革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價值觀的傳播和發揚依靠廣大媒體,新聞工作者要秉持著個人層面的價值觀,運用輿論的力量,使國家、社會層面的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使每一個人都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人,擁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建設我們共同的家園。
3.時代價值
國際傳媒的傳播、國內媒體形式的多樣發展、社會新聞工作的復雜性以及應對社會突發事件的能力都決定著我國新聞工作的實效性和導向性。新聞工作是一貫延續的社會傳播方式,我們從來都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習近平的思想又結合我國社會的具體情況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輿論觀。時代價值主要體現在提出新聞工作要創新發展,使新聞工作不斷與時俱進,堅持九方面的創新:“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些內容實現傳統與延續的聯系,堅持規律與創新的結合。互聯網+、O2O等形式的出現,都在使互聯網思維浸入每一個人的生活工作中,強調互聯網思維的總書記要求新聞工作要使傳統與新興媒體共同發展,既要傳承傳統紙媒的情感性、文字性,也要結合新媒體的快速傳播、多樣性,打造新型的傳媒結構,這樣才能把握好時、度、效,形成多樣的主流媒體。
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正面宣傳,正面宣傳并不是指只宣傳好的東西,不報道壞的事情,正面宣傳是要求新聞工作本著真實性的原則,負責任的報道事件真相,弘揚真善美,宣傳正能量。新聞輿論工作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形象宣傳者,新聞輿論工作要“連接中外,溝通世界”,習近平講要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我們一定要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故事的講述需要新聞媒體的對外傳播,使中國媒體有了世界上的話語舞臺,構建屬于中國本土的傳媒體系,向世界展示我們中國五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和現代科技水平,讓世界認識中國這個擁有“故事”的國家。
(二)個體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對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效用,在新聞工作中則是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有向上的思想、迸發的精神動力、良好的人格、符合規范的行為等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的新聞輿論觀的教育,對于新聞工作者的指引使每個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的思想和導向,不偏離黨的軌道,激發他們努力工作創作出優秀的新聞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都在不竭創作中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和滿足社會發展的前景要求。新形勢下,國家的發展呈現快速趨勢,我國改革也進入了攻堅期,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形成不同的聲音。 社會上自媒體的大量出現致使輿論混雜,其中不乏缺少考證的隨口一說,即使是網絡大V也為了博眼球制造話題,傳播謠言,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尤其是當一些社會事故或社會新聞的發生,如果缺少真實的報道,信息混亂,容易使國家、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新聞輿論工作者作為傳播時代最強音的主要人物,他們的政治信仰、職業素養、道德水平、行為規范等都是直接影響新聞傳播的導向的因素。時代在進步,馬克思新聞觀一直在更新內容,新聞記者作為“無冕之王”要時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領導地位,在報道中體現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方向。“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建設一支這樣的隊伍“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這十八字對新聞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使每一位新聞媒體工作者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嫻熟的業務水平、優秀的個人綜合素質,這支隊伍成為黨和國家為人民服務的主播,向社會上的不實謠言做出強有力的反擊和證明。
習近平講“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創造出三有產品,新聞工作者必須內化正面導向意識,通過不斷實踐,實事求是,付出真情實感,不矯揉造作,把報道的真情傳遞給受眾,牢記肩膀上的社會責任,堅持走群眾路線,努力創作“有思想”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才能符合社會需求,才能入眼走心。
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
新聞輿論工作是黨宣傳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是事關國家穩定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并且還為此召開最具代表的新聞輿論會議,視察了三家主流媒體,結合實際對我國現在的新聞輿論工作做出了指示,并對新聞工作者提出要求,使新聞工作要堅持一個原則、有“48字”的職責和使命、把握四個“牢牢”、工作“講導向”,建立“一支隊伍”。這些要求都在實現著習近平總書記對于輿論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是從教育的內在規定性而表現出來的實質,要求的提出是具體的,但是只有通過客體的接受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在實際中表現為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堅持黨性原則,工作中要講切確的導向,堅持履行新聞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創作出有內涵、有檔次、有風致的作品。
(一)堅持黨性原則,履行職責使命
新聞工作的開展一定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個導向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習近平講“要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嚴格落實政治家辦報要求,確保新聞宣傳工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對黨忠誠可靠的人手中。”堅持黨性原則是每一個媒體人必備的政治素養,也只有堅持黨性原則,才能搞好輿論工作,使報道凝聚力量、傳播精神,宣傳正能量。新聞工作者在思想上,要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有政治大局意識;工作上,將輿論監督與正面宣傳相連系;實踐上,維護黨的權威,做國家信息安全的護衛者。國家將輿論工作作為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新聞工作者也必須有責任意識,承擔起國家給予的重任,時刻與國家保持一致,致力于宣傳正能量,成風化人。
(二)秉承中華文化,提高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同志基于世界全球化發展趨勢以及我們國家外交戰略整體布局,對我國國際傳播問題極為關注。在這次講話中,他提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應該說這是一項很重要也很艱巨的任務。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不僅體現在我國經濟、軍事等硬實力上面,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逐漸遭受著沖擊,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注重文化發展,并將“文化自信”作為我國的第四個自信,說明我國文化必須要繼承、發展,不能舍本,不能忘根。
講好中國故事,要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國文化積厚流光,儒家、法家、道家等文化都對我國實際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永續發展的文化根基,不能丟了傳統,更不能忘了思想根源。新聞輿論工作者是傳播中國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媒體人,堅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依靠統一的思想基礎、共同的理想信念,創造出具有中國符號的文化產品,增加文化的感染力和傳承力,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必須付出全力去追逐的目標。
(三)實施創新發展,傳播中國聲音
新聞輿論工作的時代性一定是跟著世界的發展,新聞輿論工作要時時創新,創新形式、方法、內容,適應形勢的發展,提高輿論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社會傳媒的多樣化使新聞工作結合新興媒體傳播的優勢,融合多種媒體,運用現階段微信、微博等,使新聞信息更快的傳播,在傳播中才能更好的把握信息傳播的主動權和及時性,保證輿論的正確性。新聞輿論工作的開展一方面是為了在國內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價值導向,另一方面,是為了在世界上構建屬于我們自己的話語體系,我們國家的事情要靠本國的媒體來報道事實,有效的傳播中國觀點。努力增強我國的創新能力,爭取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傳播媒體,讓中國的聲音傳向世界,把中國的故事講給世界,擴寬我國與國際的交流渠道,擴寬我們看世界的視角。
〔參 考 文 獻〕
〔1〕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7.
〔2〕王學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6.
〔3〕丁柏銓.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觀研究論綱〔J〕.中國出版,2016,(08).
〔4〕孟威.習近平的新聞輿論觀〔J〕.當代傳播,2016,(03).
〔5〕鄭保衛.習近平新聞輿論觀的形成背景及理論創新〔J〕.現代傳播,2016,(04).
〔6〕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習近平十八大以來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精彩論述摘編,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0225/c385474—28147905.html.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