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毅
摘 要:通過實驗、文獻、統計分析等研究方法,論證了高職院校體育課引入社會流行運動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這些新穎運動項目的引入,有利于擴展學生的職業技能,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并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高職體育課程;體育教學;健身健美;健身會所;能力素質
1.研究目的
2002年8月教育部印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第二十條明確提出“因時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現目前,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很多社會新穎的健身項目離學校體育課還有段距離。隨著時代的進步,高等職業院校越來越注重發展學生職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高職體育教學需要向健身性、終身性、實用性及時代性等方向發展。課程設置應注重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注重學生的鍛煉意識和運動方法的養成。學校體育教學引進時下流行健身項目可以很好的改進現在體育教學的局限性,也可以更廣泛的為學生創造其離開校園投身社會后繼續參與鍛煉的條件。
2.研究方法
2.1實驗法:
以重慶財經職業學院2012、2013級體育選項課健身、健美項目班(兩個年級各2個班)為實驗對象,共計140人。對其進行問卷調查,跟蹤其課中、課后鍛煉行為及教學效果。
2.2文獻研究法:
廣泛搜集整理國內外專家學者有關高職體育教學、健身健美類新穎課程的學術論文和文獻資料,以及近年來國內對高職體育課改新方向和新思想的研究文獻
2.3統計分析法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統計工具對獲取的詳細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新課程開發
目前,社會上較為流行的健身項目有瑜伽、普拉提、搏擊操、有氧操、防身術、動感單車、輪滑等。但都僅限于在健身會所開展,并未引入到學校體育教學。而在大多數新版高職高專體育教材中,都把這些內容羅列其中,歸為“健身、健美”或是“休閑體育”類。在新課程開設前,通過廣泛的查詢資料,結合重慶財經職業學院場地器材、師資隊伍等實際情況,課題組將課程名稱確定為“健身、健美”。并邀請了社會健身會所負責人及教練一起共同對新課程的教學資料進行開發。通過討論調研,確定健身健美課程涵蓋器械、瑜伽、防身術、有氧操、部分基礎理論等內容。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4個學時的校外健身會所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實地體驗會所活動。
在經過了對2012級一期的教學后,根據學生的反應,課題組及健身會所相關人員對課程資料進行了修訂。因為女生和男生的興趣愛好差異,在修訂教案時提出了針對男生占多數的班和女生占多數的班兩種教學模式,同時調整教學中各項內容所占比例。修訂后,在2013級體育選項課中進行實施。
3.2學生參于新課程情況
開設“健身、健美”課之初,學生對該門課程充滿了好奇,提出的疑問也是最多。體育教師在對體育選項課進行宣傳的時候,很多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選課時,傳統的熱門項目健美操、羽毛球依舊火爆,不過,“健身、健美”課也是在選課系統開放后3分鐘之內被選完的課程。
在2012級第一次課的時候,對每位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學生認真地參與了調查。從對調查問卷的分析中,發現有86%的學生是對課程非常感興趣,有9%的學生是跟隨好朋友一起來選擇的這門課,剩下的5%則是報以試試看的態度。在期末最后一次課的時候,我們對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96%的學生表示對該門課程非常滿意,僅有4%的學生認為效果不理想。課題組在這96%的學生中隨機抽取訪問,被調查學生表示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了解到了一些時下流行的體育健身項目,掌握了一些傳統項目以外的鍛煉方法。特別是一些小器械練習,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體育鍛煉。
在課題組收集到的學生反饋信息中,有幾條非常有意思,也從學生的角度反應出了對“健身、健美”課程的態度。有學生寫到“哇,我去了健身房了,看到了好多年輕人在鍛煉,有些人肌肉真發達。”;“去了健身房,有很多比我們大一些的年輕人,和他們交流了解到了一些在學校了解不到的東西。”;“今天去健身房體驗了瑜伽課,那個教練的身體好柔軟,動作好優美,看來我以后要加強鍛煉了。”;“動感單車真是太有激情了,太HI了。”。童言無忌,學生的思想是單純的,直接的。但是這反應出,學生對這4學時的健身會所實踐課充滿了驚喜,帶給了他們參與運動鍛煉的激情和不一樣的體驗。
3.3新課程對學生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先從“健身、健美”課程考核標準來看,考核內容1:身體各部位肌肉群練習動作和瑜伽基礎動作編排。考核時,教師隨機點2-3個肌肉群,由學生根據平時上課所學知識編排一套合理、有效的練習動作,此項主要針對男生;女生在考核時教師會隨機點2-3個身體部位,由學生根據瑜伽的基本動作來編排一套合理、有效的練習動作。第一項考核內容就明確的區分了男、女生的生理特性和興趣愛好,并且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把平時所學的知識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融合再發展。考核內容2:防身術。主要考核學生對防身術的一些基礎動作的掌握情況,例如:拳法、肘法和腿法。考核時教師會設計一個簡單的情景,兩位同學配合展示,點到為止。除開防身術的防身本質不說,防身術要求頭腦冷靜、反應敏捷、機智果斷善于分析和觀察,這卻是我們現代學生往往所不具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這些能力教授給學生,也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提升。
再從教學內容來看,器械鍛煉、瑜伽、有氧操、防身術這些內容不但具有一定的技術性,還具備一定的鍛煉價值。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運動量是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的。這些都證明了“健身、健美”課程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結論與建議
4.1將社會流行運動項目引入高職體育教學具有應用價值
高職學生根據其性質決定了他們在畢業后將直接走上生產第一線。初出社會的不適應,工作、生活的壓力往往給他們帶來較重的包袱。適時地、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鍛煉能夠很好的起到鍛煉身體和減壓的作用。時下流行的辦公室運動也是由這些項目擴展來的,而在學校所學的運動技術和健身知識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幫助。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到健身會所、俱樂部進行鍛煉,那么經歷過“健身、健美”類似課程的學生就不會有陌生感,反而會覺得如魚得水,信心滿滿。新設計的課程能夠給學生帶來如此多的積極作用,自然也就體現出了其在現代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4.2結合實際情況適機開展
前面提到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都是在具備一定條件下展開的。首先需要有場地器材、設施設備,其次需要有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師。在這些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將社會流行運動項目引進課堂可能就會適得其反。課題組在課題籌備初期就考慮到學院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所以采取了和社會健身會所合作、共享資源和師資的辦法,最大程度的使新課程更加的專業和結合社會實際。
4.3打破傳統思維,擴展課程價值
高職學生精力充沛,課余時間無所事事,而成立多種單項體育俱樂部能夠吸引學生參加日常體育鍛煉,豐富課余文化生活。通過體育俱樂部的活動組織模式,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運動技能和體育知識運用于實踐,開展學生喜歡的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有助于發展學生在校期間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培養專業所需的身體素質。這對娛樂身心和強身健體,形成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滿足學生職業發展需要是非常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雷鳴.高校體育選項課開設輪滑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0(16).
[2]姜維萍.試論普通高校健美操課的地位與作用[J].四川體育科學,1997(2).
[3]韋繼康,等.論健美操運動在高等職業大學中的教育功能和社會功能[J].體育教學研究,2000(3).
[4]劉志紅.學校形體教學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驗[J].體育學刊,2000(5).
[5]貢娟,等.試論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新體系[J].體育科學,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