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鎮強++陳焯堅++張琳
摘 要:為了滿足農業氣象學及災害學發展的實際要求,需要構建可靠的農業氣象災害評估模型,做好相關的研究工作。結合現階段農業氣象災害評估的實際發展現狀,可知其在某些理論及方法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對其研究發展、研究內容、未來的展望等進行必要地闡述,推動我國農業氣象學的快速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對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探索構建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入地探討,以便為相關的研究工作開展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研究進展;風險評估;發展現狀;參考信息
結合可靠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理論及風險方法,可以逐漸地加快其研究進展,增強研究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有效處理。現階段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中各種不利因素的客觀存在,對其研究進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作用,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對其未來的發展做出必要地預測,全面提升我國農業氣象災害風險研究水平,為農業氣象領域服務范圍的擴大提供可靠地保障,更好地確定未來我國農業氣象學的主要研究方向。
1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的發展
最初的農業氣象災害風險研究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通過運用風險評價的措施,加強了對風險形成機制的深入分析,并結合系統的方法對各種風險要素及相關的作用進行綜合地評估,間接地推動了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為其實際作用的充分發揮打下了建設的基礎。現階段有關農業氣象災害形成機制的理論較多,像“區域災害系統理論”、“致災因子輪”等,在實際的應用中為災害風險評估效果的增強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促使農業氣象風險評估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了有效地處理,間接地提升了整體的研究水平。同時,隨著“三因子說”及“四因子說”實際應用范圍的擴大,一定程度上為農業氣象災害學研究領域服務范圍的擴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國際上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的研究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主要是通過構建完善的風險評估方法體系,對果樹等農業經濟作物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形成了基于產量損失風險計算、定量評價等方法,并通過對風速、干旱風險等因素的風險,獲得了可靠的氣象觀測數據,加快了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我國在農業災害風險評估方面的研究要點主要集中在:(1)農業生態區中相關農業經濟作物風險分析模型構建;(2)基于遙感、地面信息資源的農業災害風險評估技術體系構建。這些研究要點相關計劃的有效開展,為我國農業災害風險評估整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可靠地保障。
2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的內容
通過對現階段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的深入分析,可知其中包含著豐富的研究內容。這些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有關各種致災因子危險性方面的評估
致災因子危險性主要針對的時災變強度及活動頻率,進而對災害風險造成的影響進行綜合地評估。具體的評估內容包括:災害發生時的類型、致災因子的強度大小、影響過程中的持續時間、等級等,評估過程中主要依賴于構建可靠的危險性評價模型及風險估算模型,增強了農業災害風險評估的有效性。與此同時,通過信息擴散技術的有效使用,為我國農業氣象站的災害風險評估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2.2 相關承載體脆弱性方面的評估
這種評估主要是指在一些較為危險的區域中承災體面容易受到一定強度致災因子的損害,通過對損害程度而做出的綜合評估。現階段承載體脆弱性方面的評估主要集中在:(1)設置科學的評估指標,對不同因素給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進行綜合地評估;(2)對減災能力、耦合防災等不同的要素進行深入地分析,從而構建出相關的參考模型;(3)繪制出有效的作物脆弱性曲線,對不同的災害類型進行必要地分析,掌握脆弱性規律的同時增強實際的評估效果。
2.3 災害風險的綜合評估
通過對農業氣象形成機理的分析,在合成法的支持下對各種影響農業生產的災害風險進行必要地評估,進而構建出可靠的風險綜合評估模型,促使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風險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得到有效地排除。與此同時,通過農業災害風險綜合評估模型的合理運用,可以獲得可靠的參考數據,間接地降低了相關農業生產活動開展中各種風險發生的幾率。
3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的方法
現階段適用于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基于指標的綜合評估方法。這種方法使用中主要選取的是災害風險指標,并在參考模型的支持下計算出相關的參數,對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2)基于數據的概率評估方法。這種方法使用中需要確定資料樣本數量,并通過對資料序列的有效利用,計算出災害風險發生的幾率;(3)基于情景模擬的評估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關注的是可能發生農業災害的過程,利用風險動態評估方式處理實際的問題。
4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存在的問題和展望
4.1 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當前形勢下我國農業災害風險評估發展現狀的深入分析,發現其中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對未來農業氣象災害風險的有效預防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這些問題主要包括:(1)理論體系不完善,研究中的應用方法較為薄弱。現階段很多的研究理論注重于農業災害的自然屬性,忽略了其社會屬性,影響著研究數據的準確性;(2)缺乏必要的農業災害風險評估標準缺乏規范性,在評估方法、風險表征等方面的缺少必要的規范標準;(3)動態化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技術有待加強。
4.2 研究展望
作為農業氣象災害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未來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需要從這些方面入手:(1)加強動態風險評估技術的合理運用,構建完善的多災種綜合風險評估體系;(2)注重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相關理論及方法的深度,利用量化評估及模型支持的方式,全面提升災害風險評估水平;(3)通過對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指標的有效設置,擴大動態評估技術的實際應用范圍,構建可靠的作物生長模型,加強對各種農業災害風險屬性要素的合理運用。同時,需要深入研究多災種農業氣象災害綜合風險評估技術,構建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
結束語:
做好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的相關工作,深入理解其中的研究內容,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加強對評估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將會不斷地加快我國農業氣象學的發展速度,擴大其實際的應用領域,滿足實際農業生產活動需求的同時擴大其應用范圍,促使我國的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水平能夠始終保持在更高的層面上。在未來農業氣象學及災害學發展的過程中,加強信息化技術及其它專業技術手段的有效使用,將會更好地發揮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的實際作用,進而為我國農業生產效益的持續增加提供可靠地保障。
參考文獻
[1]徐磊.農業巨災風險評估模型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06).
[2]喻紅銀.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2016,(15).
[3]郭建平.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測技術研究進展[J].應用氣象學報,2016,(05).
[4]郭麗麗.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與展望[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