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季春陽
摘要:教材中的“科學視野”模塊根據內容可分為高考試題、社會熱點以及科學技術三類問題,在講授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問題使用增添法或者聯系法進行二次加工,在二次加工時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既要符合教材水平又要符合學生水平,同時還要注意開發的深淺度,開發的內容以及開發對象,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二次開發;高中化學教材;科學視野
課程目標明確提出:化學教育要讓學生了解化學在科技發展和人類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世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科學視野”模塊正是這一課程目標的反映,它能夠拓展課程的內容,加強課堂的趣味性,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加大知識儲備量,增強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此模塊常常涉及到社會熱點和科學技術,與現實的聯系密切。但是,在講授這一模塊時常常存在教師不講或者帶領學生簡單閱讀的現象,為了更好地發揮“科學視野”模塊應有的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科學的能力,就需要對其進行二次開發。
一、“科學視野”二次開發應遵循的原則
師生共同創造性地使用化學教材的過程即為對化學教材的“二次開發”。在教學中,就應完全開發“科學視野”模塊的教育功能,擴展學生的化學視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要想在實際教學中實施二次開發方案,除了要熟悉模塊內容外,還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以課程標準為依據
課程標準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所以“科學視野”的教學和二次開發也要堅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但是,課程標準是理論上面對全體學生的,具有一般性。而教材的二次開發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開展的,它所面對的是不一樣的學生以及不一樣的教學環境,具有特殊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二次開發之前,需仔細閱讀和研究課程標準,依據課程理念最重要的內容,將課程標準應用到具體的課堂,從而更好地進行二次開發的教學。
(二)符合教材水平
無論教學方式怎么改進,教材依舊是教學的“根據地”,以往進行“科學視野”教學時,教師大多不教或者帶領學生簡單閱讀,現今需要教師研讀教材,然后進行演繹,“科學視野”模塊內容多與社會熱點和科學技術相關,教師可以選擇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來進行教授,但是前提是要正確知曉教材意圖,進而設計出符合教材水平的教學方案。
(三)符合學生水平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過程既要傳授知識,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教學過程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又要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水平。“科學視野”模塊內容大多涉及科學技術前沿,對學生來說過于抽象,難于理解,所以在實際教學時,設計的方案既要能夠傳授給學生知識,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思維活動。
二、“科學視野”二次開發的方法及應用
在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中,除了必修一的第一章外,每一章都有“科學視野”模塊。如果根據模塊將其分類,大致能夠分為高考試題相關問題、社會熱點問題以及新型科學技術問題三類。在教授此模塊內容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分類,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開發,使其能夠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在對內容進行二次開發時,可以使用增添法及聯系法。
(一)增添法
增添法即是增加更多的材料輔助講解重要內容。二次開發中的增添法有兩種情況,一是縱向延伸,加強難度,增強內容深度;二是橫向拓寬,增加不同的材料,增強廣度。高考命題的靈活程度在逐漸加大,在高考試卷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課外知識”。其實“課外知識”并不“課外”,多數都會在“科學視野”中涉及到。也就是說,“科學視野”與高考試題聯系密切。高考試題是對全部考點的濃縮,這就要求其既有基礎性又具有層次性,既可以考查基礎,又可以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又要與時俱進。這些要求在“科學視野”模塊中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例如在選修四第一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的第二節燃燒熱熱源的“科學視野”模塊中,介紹了太陽能、氫能、地熱能等一系列新型能源。環保一直是高考中的熱門命題方向,在化學學科中更是有綠色化學這一部分,所以這節的“科學視野”就是一個高考可以出題的點,可以考查綠色能源都有哪些,綠色能源的開發及用途等。此外,在選修五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礎有機化學物質第一節油脂的“科學視野”中,介紹了肥皂的去污原理及合成洗滌劑的方法,在電離的基礎上又介紹了親水基和疏水基兩個概念,在考試中就可以以此命題,大多數洗衣粉中含有磷元素會導致水華赤潮等現象,這一點也可以結合共同出題,這樣既結合生活實際考查了不同知識點,又培養了學生的化學思想。
通過整合分析近年的高考化學試題,能夠找到許多以“科學視野”為基礎編制的高考試題,例如2015年北京卷的第26題就考查了氫能及氫的制備,與剛才提到的選修四中太陽能、氫能、地熱能等一系列新型能源相關。同樣在選修五中第二章烴和鹵代烴第三節鹵代烴的“科學視野”中,介紹了臭氧層的保護,而在2011年重慶卷第29題,就考查了臭氧的性質及應用。既然與高考相關,在針對“科學視野”進行二次加工時,拋開類似于選修三中雜化軌道這類過于難理解的內容之外,其他的就要采取與高考命題相遷移的方法進行講授,嘗試揣摩命題老師的思路,假設如果依據這類材料命題,會以何種方式考查以及考查的內容是什么,并且增添相關材料與高考題相結合,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也為高考打下基礎。
(二)聯系法
教學中的二次開發不僅限于對原有內容的傳授,還可以聯系其他內容,以重點內容為線,串聯起不同的內容,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面,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還使其逐漸形成了學科思想。利用這種方法,可以解決社會熱點以及新興科學技術這兩類問題的二次開發。
1.社會熱點問題。化學是一門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科學,化學教材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載體,同時也應該作為一本有助于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工具書。在“科學視野”模塊中就涵蓋了大量社會熱點問題,在介紹社會熱點之余也介紹了相應的化學知識。例如,2009年3月,嫦娥一號升空,就在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第三節硫和氮的氧化物中的“科學視野”介紹火箭上天中有所涉及;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會議上倡導低碳經濟也與選修四第一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二節燃燒熱熱源介紹的“太陽能、氫能、地熱能、風能”息息相關;在必修一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三節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中的“科學視野”介紹了用途廣泛的稀土金屬,與2010年12月的世界稀土金屬之爭相契合。
信息時代,高中生對社會熱點新聞獲取的通道多種多樣,他們時刻接受著外界信息,同時高中生對于科學是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所以聯系社會熱點來講授這一模塊,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使其掌握知識,一舉兩得。
2.新興科學技術問題。從原始社會到現在的信息時代,科技水平在不斷增長,“科學視野”的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現有的科技水平。例如,2010年《化學教學》第3期中,陳儒生老師撰寫的“氮化物陶瓷知識和相關試題介紹”與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一節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中科學視野介紹的“新型陶瓷”有密切關系以及2011年《化學教育》第7期中“電池300余年的發展史”與選修四第四章電化學基礎第二節化學電源中“科學視野”的微型燃料電池有關系,從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有很多老師已經注意到了“科學視野”模塊與新興科學技術之間的關系。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內容,也應學習與科技相關的科研想法和能力,所以應從“科學視野”模塊的教學開始,聯系新興的科學技術,逐漸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教材只能作為新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收益,還要靠教師善于運用,靠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煥發活力。”由此可見,教材中的“科學視野”模塊與理論知識、社會熱點以及科學技術密不可分,不僅不能夠忽略,而且還要經過處理、加工,根據實際情況與高考試題、社會熱點以及科學技術相聯系,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結果。
參考文獻:
[1]但世輝,李斌.淺談人教版教材“科學視野”欄目多重功能的開發[J].化學教學,2012,(02):6-7
[2]王夢.高中化學必修教材二次開發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3]王佳旋,馬學敏,衷明華.分析人教版化學必修教材“科學視野”欄目之功能[J].中學教學參考,2014,(26):82
[4]王峰.化學必修教材的“二次開發”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編輯/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