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要: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科目,也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必要基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的認知差異,性格、興趣愛好上都有非常大的差別。由于這種差異,教師在施教時要注意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分層教學。文章對分層差異教學概念的理解及發展現狀分析,指導分層差異教學的策略研究,以此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分層教學;發展現狀;教學策略;學習能力
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學生之間性格、興趣愛好等,有所差別。面對學生的不同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要只顧實現教學目標,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學生之間的 差異,使學生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教學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分層差異教學就是基于此提出來的,為了讓分層差異教學更加有效的實施,廣大學者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究。本文就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路徑研究進行淺要分析,希望有助于提高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實施水平。
一、分層差異教學教學概念的理解及發展現狀
(一)對于分層教學的理解
分層教學的提出是為了讓教師更好地實現他們的教學目標,更加高效地教育學生,從整體上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在分層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把學生規劃成不同的整體,進行針對性教學,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分層差異教學不歧視任何的學生,即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再差也會得到教師的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存在感,都有被重視的感覺。因而,分層教學是對所有學生開展的,“因材施教,尊重每一個學生”是分層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要重視分層教學的注意事項,否則會適得其反的:對于劃分的每一個整體的學生是有要求的,不要隨意劃分,在一個整體的學生學習成績、學習效率等特性必須相類似;每一個整體內的學生不是固定不變的,當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時,教師要適當作出調整,但是為了不讓學生產生自卑感,調整結果不要告知學生;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教師在制定學習任務時,不要太難,也不要太過于簡單,制定過程要遵循適度的原則,爭取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得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二)發展現狀
學生的個體性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因此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革新工作也一直朝著這個大方向去進行。經過教學人員的努力,分層差異教學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找到發展的最佳時機。近些年來,隨著教學革新工作的逐步深入,分層差異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師的青睞,如今,分層差異教學在各個課程的教學應用更加普遍,而且效果十分明顯。分層差異教學的有效展開,可以讓學生的成績逐步提升,能夠及時發現學習能力超強的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大踏步前進,而且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實現班級學生的全面提高。但是成績喜人的同時,分層差異教學的實施也存在不足,某些教師對分層差異教學如何開展、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等還不是很明確,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分層差異教學策略
(一)注重分層,巧設提問
分層差異教學的關鍵是教師要對所教學生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深入了解學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習性、興趣愛好、學習狀況等,根據這些相關因素進行全面把握。依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狀況等水平的高低,將學生劃分不同的等級。可以用甲、乙、丙作為相應等級的代號,甲、乙、丙分別表示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這種注重分層,巧設提問的方式對于學生收獲自信、提升學習興趣有著重要意義。例如,教學木塊的堆積問題,有長20cm、寬15cm、高10cm的木塊,要求堆積成正方體。教師考查學生時,就要根據學生的狀況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對于丙組學生可以問,需要多少塊堆積成正方體?對于乙組教師可問至少需要多少塊長方體?對于甲組的學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可以提問,這道題考察的知識點是什么等高難度的問題。
(二)因材施教,分層指導
分層指導是教學過程中最關鍵和最不容易運用的環節,它不但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有著十分清晰和透徹的認識,而且對于教師針對不同學生展開目的性教學的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對于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區別對待。教師指導的內容是不相同的,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的深入,有的則學習的淺顯,要根據所指導學生所在的層次安排不同的指導方略。例如,小學數學的追擊和相遇問題,甲車速度為90km每小時,乙車速度為60km每小時,乙車提前一個小時出發,問甲車幾小時追上?分層指導一般而言,要遵循這樣的規律:乙層次的學生能力較差,教師輔導時只要幫助學生解出題目即可;丙層次的學生處于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間,教師輔導時可以改變以下數據,比如乙車提前兩個小時出發等;甲組學生的能力最強,解題較快,教師輔導要加大題目的難度,比如甲車出發后,100km以外駛來速度30km每小時的丙車,丙車和甲車幾小時相遇,相遇時各自的路程是多少?
(三)注重層次,巧設練習
課堂講解完成后,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適當適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數學知識點的靈活多變和密切相關聯必須引起數學教師的足夠重視,教師要巧妙地設置較為細致的系統化練習。設置練習時,教師要重視一些細節問題。練習的設置要源于課文的知識點和練習題,教師設置練習的實質是對數學課本知識的升華和創新,但是決不能一味追求難度和創新而脫離了本源的數學知識。對學生設置練習題,注重層次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所設置練習題的水平和學生的能力不搭配,再好的、水平再高的練習題也發揮不出它的價值。教師要在題目的難度和數量上分出層次,從而訓練甲、乙、丙不同組別的學生。以數學的平面面積、周長為例,丙組學生的題目為正方形邊長為5cm,它的面積和周長為多少?乙組學生題目為有一個20cm的繩子圍成一個正方形,問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甲組同學可以出這樣的題目,在一個正方形內畫圓,圓的面積是正方形的幾倍?
(四)注重差異,巧妙評價
有時候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重大的影響。所謂評價就是教師每隔一段時間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客觀的評述,并給予適當的改進措施。評價看似不起眼,其是分層差異教學有效實施的保障。甲、乙、丙不同類別學生能力的不同,教師所采用的評價準則和對學生的期望也是不一樣的。評價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煥發學生學習動力,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例如,小學數學的四則運算,對于丙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進行適當鼓舞,出一些簡單的運算題目,發現他們的優勢;乙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指出其不足和他們改進的方向;對于甲組教師要格外注意,要降低他們驕傲自滿的情緒,適當為他們營造出互相競爭的環境,比如比較他們的運算速度,訓練他們的運算能力。因此,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教師評價才會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科目,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在小學生的課程學習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些年來,教育部門對小學教育密切關注,課程的規劃實施更具人性化,課程的教學也不斷革新,因而對教師和教學的目的有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教育革新的要求,小學數學分層差異教學應運而生,然而廣大教師對于小學數學分層差異教學理解和實施還不充分。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路徑研究,注重分層差異教學的有效實施,從而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希望有助于提高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實施水平。
參考文獻:
[1]周一平.初探小學數學分層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2).
[2]石棉.小學低段數學分層教學研究[J].教育科研論壇,2009,(02).
[3]李曉梅.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課程·教材·教法,2007,(02).
[4]李英花.淺議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05).
[5]張強德.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異步教學嘗試[J].甘肅教育,1999,(09).
編輯/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