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霞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才能在鞏固擴大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英語是他們提起來就頭疼的科目。讓他們能夠學習英語、愛學習英語的關鍵是使他們對英語感興趣,所以教師對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精心設計,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教學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概括和總結能力。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情境教學;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法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相對于高級中學的學生來說基礎薄弱,有的甚至可以說是無任何基礎,這就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但是,教師可以通過教授和引導,使學生掌握一定知識,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教師要“教”好一節英語課不容易。教是教好課,教好學生;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學結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下面是我對怎樣“教”好一節英語課的一些淺顯看法。
一、 引領學生學習
(一)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是近年來語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中提倡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以布置任務的形式來完成教學內容。
布置任務要求目的明確,因人而異,方法多樣化。可以以問答、對話、小組討論、查閱資料、做選擇題、填空題、寫作、復述課文、表演等方式來完成任務。如在學習一篇文章時,我們可以根據文章內容設計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文章并回答問題。這些問題回答之后,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顯現出來了。在學習了這篇文章之后,我們可以布置這樣的任務:寫出這篇文章的摘要。這樣,學生再一次溫習了文章內容,培養了“寫”的能力,增強了總結概括的能力。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課程改革后,很多課程都很接近生活實際,具有實踐性和實用性,也很淺顯。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增加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情境中擔任主要角色;基礎差些的學生說些淺顯的句子,在好學生的引領下進行了積極主動的學習和練習;對于毫無基礎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擔任不用說話的總裁、小樹等,使他們有事可做,不至于玩手機或者睡覺,同時,也會讓他們感到學習的必要性,想要在下一次的活動中有表達的機會。創設情境比起機械操練,可以讓學生進行更多的口語練習,克服他們的害羞心理,改變學生張不開口學英語的狀況。在情境中,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新的知識來做游戲、對話或是發表看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生活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自己所上的這一節課獲得最大的收獲,當然這份收獲就是讓我們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們要創設適當的情境,并不是說我們就要放棄機械操練。而是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操練,鞏固新學過的知識,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操練也要使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只有這一環節練習的熟練,才能進行到情境練習。中等職業教學的基本方法是任務型教學法,所以老師要精心地為學生設置任務,通過創設情境和操練的方法,提高學生聽、說、讀、寫這幾項基本技能。
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一) 合作學習法
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交流。交流是相互的,是需要和別人合作的。在學習的過程中采用和別人合作的方式,那么在實際生活中和別人交流就會覺得自然流暢。語言的獲得不是習慣的形成過程,而是不斷進行測試的過程,所以操練必不可少。
在理解學習內容到檢查學習效果再到運用所學內容過程中,可以運用操練、設置情境等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兩人為一組、小組活動等進行對話、朗讀、表演;可以參加集體課外實踐活動,參加英語沙龍、英語角等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可以互查作業、習題,互相激勵督促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如在學習《 Food 》一課時,兩人為一組,在一些食物圖片中,使用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 My favorite food is...和——What do you like to eat?——I want to eat...進行選擇。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之情,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二) 探究性學習法
探究性學習主要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探索問題的方式。探究的目的就是獲得知識,解決問題。要學生能夠去探究,需要所探究的內容有足夠的吸引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確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探究的方式不盡相同。探究性學習可以自己獨立完成,可以和他人合作,可以查閱資料,可以做實驗,可以進行實踐活動。如在教授《Florence Nightingale》一課時,讓學生查找佛勞倫斯·南丁格爾的相關資料,并要求他們能夠用英語簡單地說出她的生平和主要事跡,可以一個人介紹,也可以采用對話的形式。學生的家長有很多都在醫院工作,所以他們樂于查找這位偉大女性的資料,交上一份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這種親自動腦、動手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們對所探究的內容印象深刻,有成就感,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活動。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都是為了使學生了解運用知識和技能,提高認知能力、語言能力、開發智力,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三、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就是要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要引領學生進入好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進行操練,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分析課文,引領學生做練習和檢查練習。教師要引導學生自愿自主地學習新的知識,而不是在上課時把知識強行一一灌輸給學生,課后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教師要發揮其監督者的作用,不能放任學生肆意而為。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發現他們的疑惑和錯誤,解答和糾正,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教師所有行為都是為了學生,要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教師不能一言堂。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各種教學器具的使用,甚至是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所給的例句都要圍繞著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把時間留給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也要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接受老師的引領和答疑解惑,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 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教書”就需要學識淵博。不僅要有精準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相關知識。教師要掌握語言學。精通單詞、短語、習慣表達法、句型的用法;了解各地的文化差異。教師要掌握運用教育心理學。教師要以平等謙和的態度和學生交流。一方面,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無論學生學習成績好壞,都要一視同仁,甚至對英語不好的學生要專門設計一些話題,增強他們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看到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對表現好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對不太掌握學習內容的同學耐心細致地給予幫助。
“育人”就要使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培養他們優秀的道德品質。師者,傳道解惑授業。我認為傳道為教師之首要任務。首先樹人先樹己,言傳身教。教師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其次,德育進課堂。德育要滲透到每一節課中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當中。現在的學生,接受了太多的表揚,過著優越的生活,道德意識相對來說有些淡漠。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學會為他人著想,有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德育的平臺。《Seasons》一課讓我們熱愛自然;《Environment》一課增強我們保護環境的意識;《Florence Nightingale》一課激勵我們為所熱愛是事業獻身;《Job Planning》一課讓我們努力學習,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在一節節的英語課中,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好的加以鼓勵,不健康的給以開導。把我們的學生教成有知識、有良好品質的人就是教師最大的安慰。
教師還要有其他方面的素質,例如教師的語言要簡練,具有啟發性;給出的解釋和講解要準確透徹;板書設計要合理新穎;會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等等。
在一節成功的英語課中,教師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要有豐富的學識,組織好教學材料,選擇好教學方法,完成教學過程,使學生習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編輯/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