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一
摘 要:廣播電視作為現代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其重要性不容忽視。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廣播電視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互聯網可以取代廣播電視的作用,加之數字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廣播電視傳輸覆蓋也產生了相應的技術體系。地面數字電視、有線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是當前廣播電視的主要傳輸方式,因此,該文主要就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現狀對我國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更好地推進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發展。
關鍵詞:廣播電視 傳輸覆蓋 技術體系 現狀 構建
中圖分類號:TN9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b)-0074-02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無論是人口規模還是地域規模都十分龐大,所以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歷經數十年發展,我國逐漸產生了有線、地面與衛星有效融合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絡。步入21世紀后,數字技術與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并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發展與改變。當前,在我國鄉村與城市中已逐漸產生了以直播衛星與有線數字電視為主,再輔以地面數字電視的傳輸覆蓋體系。
1 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現狀
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實現的前提是為了把握與了解廣播電視的受眾人口與分布特征。現階段,我國廣播電視的受眾人口居多,主要采用的是衛星、地面與有線相融合的方式促進廣播電視傳輸和覆蓋的實現。
有線電視的創新與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戶的數量。基于有線電視,用戶接收到的高清電視節目已經超過20套,標清電視節目已經超過100套,其中涉及了中央電視臺高清、標清、縣市電視與省級衛視等頻道,且支持電視節目的點播。現階段,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無疑沖擊了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有線電視的用戶數量逐漸減少。農村和城市的地面數字電視發揮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從城市角度而言,地面數字電視進一步充實了有線電視;從農村角度而言,地面數字電視在實際發展中與直播衛星共同提供廣播電視業務服務不可或缺的部分。當前,已經初步創建了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網絡,直播衛星的用戶日益增加,尤其是農村居民使用直播衛星的用戶增多,這無疑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農民享用到了直播衛星服務帶來的實惠。現階段,直播衛星能夠接收到的節目越來越多,其中廣播節目有40套左右,電視節目有50套左右,還涉及了標清電視與省市衛視的頻道。
基于廣電部門的不懈努力,無論是廣播電視事業還是廣播電視產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且始終保持健康發展的趨勢,同時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的狀況也得以健全。但在具體發展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廣播電視的服務質量還有待提高,加之我國廣播電視的公共服務存在城鄉失衡的狀況,所以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有待健全。
2 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
目前,我國傳統廣播電視正逐步創新,并快速走向下一代的廣播電視技術體系之中。與此同時,科技與新媒體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也就是說除了廣播電視可以幫助人們獲取信息之外,互聯網也逐漸發展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更為重要的是,傳統廣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互聯網媒體的有力沖擊。可以說,當前傳統廣電的發展既面臨著新的機遇又面臨著新的挑戰,所以,在此形勢下,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促進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從而真正提升我國廣播電視的服務水平與質量。
2.1 有線電視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促使城市居民逐漸成為有線電視的重要服務對象,也就是說有線電視的服務已經遍布城市居民用戶中,使用有線電視觀看節目的家庭越來越多。城市信息化水準的提高,使得城市居民對信息服務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可見,傳統有線電視網絡迎來了新的挑戰,所以制定與實施良好的網絡優化應用模式、創建良好的有線寬帶網絡、促進寬帶用戶的健康發展尤為重要,以更好地促進有線電視的可持續發展。而有線電視傳輸覆蓋體系的構建不僅可以進一步拓展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即逐步轉化為全業務發展,而且可以進一步轉變有線電視機頂盒累計和分散中心,即轉有線電視為寬帶用戶。
總而言之,有線電視傳輸覆蓋體系構建的體現主要有:首先,積極拓展業務形態,創建廣播電視有線寬帶網絡;其次,將傳統有線電視的發展方向轉向互動電視發展;最后,促進廣電直播和互聯網關聯交互業務的實現,進一步創新與改革融合終端。在日后有線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實際發展中,需要深入探索以下幾點技術,即主要涉及廣播網與互聯網有線結合的網絡技術、智能內容發布網絡技術以及寬帶連接、廣播電視互聯網數據中心、結合業務平臺、智能結合終端、云計算、虛擬化、全面網絡管理與物聯網應用等技術,從而真正為有線電視傳輸覆蓋體系的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無線電視
眾所周知,我國城鄉廣電發展呈現失衡趨勢,且公共服務質量與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城鄉公共服務保持均等化的重要性,所以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目標,需要充分發揮無線廣播電視的積極作用。無線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選取的是優秀的數字無線寬帶技術,并有效融合了地面數字電視、數字聲音、直播衛星與移動多媒體等廣播系統,創建了一個新的無線廣播電視寬帶網絡,且具備雙向交互的功能。基于未來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提高農村用戶享用廣電服務水平,完善用戶體驗,以進一步豐富內容、滿足實際需求,最終保障我國城鄉公共服務保持均等化。
未來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有利于促進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的資源整合,構建全面覆蓋農村用戶的無線覆蓋體系;有利于促進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互相配合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有利于促進無線電視機頂盒定位的轉變,即轉向農村用戶信息中心的定位。未來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是基于一定的基礎而構建出來的無線廣播電視互相配合的覆蓋網絡,此基礎指的是充分開發與借鑒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等眾多數字技術的優勢。所以,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需要著重探索以下幾點工作:第一,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互相配合的覆蓋技術。當前,中央節目與眾多省級節目是直播衛星設置的主要節目,而省市縣級本地性節目則是地面數字電視設置的主要節目,可見二者具備互補性,所以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互相配合覆蓋技術的構建豐富了農村用戶可觀看的頻道節目。第二,地面數字電視與直播衛星互相配合的覆蓋結合終端技術。探索不同技術體系互相配合的實現方式,創建注重無線結合機頂盒的農村用戶信息服務的新形式,促進結合終端負荷新業務的發展與開發,以及促進交互性業務的創新。第三,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新技術。不斷學習與借鑒國際未來廣電技術發展的優勢與趨勢,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索地面數字電視技術發展的新方向。第四,無線信道及信源聯合編碼技術。不斷試驗各種信源與地面數字電視等爭做信道之中的聯合編碼技術,最大限度地選取較適宜的聯合編碼方法,真正提供給用戶最佳的體驗。第五,地面無線廣播電視計劃與協調技術。結合地面數字電視技術的主要特征與覆蓋應用需求,主動研究全數字化的地面數字電視計劃新技術,并以省為中心展開全數字頻率計劃,從而真正促進頻譜使用率的提升,促進各級地區地面電視設施的統籌協調,以及避免出現頻率資源浪費的現象。
2.3 地面無線廣播電視及地面數字電視
縱觀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的發展,及對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探索,不難發現,地面無線廣播電視體系是技術人員所希望實現的新型技術,且需要充分展現和諧的計劃性與協調性。為了更好地推廣與應用此新型技術,需要有效參照地面數字電視具備的技術特征,以及有效結合客觀需要與技術覆蓋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與探索,在數字化背景下,在地面數字電視頻率中合理融入先進的技術。例如,研究人員可以將省級試點作為基本單位展開以數字化為主的規劃項目,即合理規劃全數字化廣播電視傳輸覆蓋體系,基于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廣播電視的高頻譜利用率得到顯著的提升。同時,以最快的速度促進市、省級地面數字電視相應設備和諧統一管理的實現,進一步管理與控制資源浪費數額,從而真正減少廣播電視在網絡傳輸中浪費資源的現象。
國際新型技術的學習與借鑒對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技術發展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與幫助。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該技術創新了地面數字電視技術的發展方向,即標準化方向,不僅有效提升了網絡吞吐率,而且提升了廣播電視頻譜的應用效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是人們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但是,現階段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可以提供的公共服務質量十分有限,加之受到新興媒體的打擊,廣播電視的業務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為了合理利用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使人們平等享受高科技技術,就需要深入研究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并不斷健全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
參考文獻
[1] 姜文波,馮景鋒,曹志.中國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J].電視技術,2014(17):18-21.
[2] 蔡偉.我國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J].通訊世界,2015(22):35.
[3] 曾慧穎.我國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J].電子制作,2015(6):96.
[4] 謝江平.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12):46.
[5] 國家廣電總局無線電臺管理局.構建現代廣播電視傳播體系——我國廣播電視無線傳輸發射事業發展掃描[J].中國無線電,2009(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