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宏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性;踐行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核心價值觀的發展就是一個民族靈魂的發展,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必將被時代的浪潮掀翻。面對新的時代,應該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加強北大荒精神引領
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農墾人形成了特有的“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幾代建設者用青春、智慧和生命澆灌黑土,將這片神奇的黑土地染成一片綠色。在新的歷史時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過程中,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始終堅持場史場情教育,把老一輩建設者戰天斗地、不怕吃苦、忘我奉獻、不計回報的精神廣泛傳播。使北大荒精神成為宣傳引領職工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導。
二、抓好六個融入,讓宣傳教育潤物細無聲
1.融入典型人物學習宣傳。用先進人物的榜樣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宣揚身邊的美德善行,組織開展道德模范典型評選活動。結合“好人工程”,營造學好人、做好人、爭當好人的良好氛圍,發揮榜樣的帶動和引領作用,提升城鎮的文明程度。
2.融入精神文明創建。用創建活動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大在精神文明創建測評中的權重。念好“展、唱、演、講”“四字經”,形成“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唱響時代主旋律。一“展”。利用廣場大屏幕、戶外廣告牌、宣傳櫥窗展板、條幅、個體工商戶門前電子屏等宣傳陣地,在全場營造出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二“唱”。從娃娃入手,教育孩子傳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曲,讓孩子從小記住作為一個公民應該確立的價值取向。三“演”。發揮廣大業余文藝愛好者特長,積極創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節目,在各種文娛活動平臺演出,讓職工群眾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四“講”。利用“道德講堂”等平臺進行宣講,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宣揚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引導和鼓勵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身道德建設,廣泛普及核心價值觀。
3.融入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基層理論學習計劃,融入黨組織“三會一課”內容,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計劃。用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抓好黨員干部的表率示范,用不言之教影響和帶動群眾,使核心價值觀融入農場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4.融入學校教育。發揮學校的基礎性作用,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過程,滲透到各類文化課的教育教學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融入校園文化。融入學校管理,用校訓師德、規章制度、學生守則,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5.融入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用雷鋒精神感召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志愿服務制度化。精心設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志愿服務系列活動,創新志愿服務活動形式和載體,使廣大職工群眾在活動中被感染、受教育,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以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為重點,精心設計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把志愿服務做到基層、做進社區、做進家庭,使之覆蓋各行各業、各個領域,融入生產生活各方面,引導人們立足崗位學雷鋒、走上社會學雷鋒,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6.融入節慶禮儀。用節慶禮儀體現和傳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利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節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國際性節日,黨史國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紀念日等,以競技比賽、登山活動、文藝演出、演講比賽、征文、紅色電影放映等形式為載體,舉辦莊嚴莊重、內涵豐富的群眾性慶祝和紀念活動。
三、以三個“推進”為目標,推進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
1.實施全員參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化。培育和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激發全體社會成員參與的熱情,形成人盡其責、人人爭先的社會氛圍和推進機制。要結合各類主題實踐活動,運用日常問題、身邊事例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職工群眾能從生活細節中感知意義、體驗崇高、增進認同,將普遍號召內化為價值追求和行動自覺。通過展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模范人物的動人故事、生活情景、感人場景,喚起社會成員的共鳴,形成“愛模范、學典型、當標兵”的社會風尚。
2.推進依法治場,明晰社會主流價值。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場、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個方面,用法律的權威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要求上升為具體法律規定,充分發揮法律的規范、引導、保障、促進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法治環境。以誠信建設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把開展道德實踐活動與培育廉潔價值理念相結合,營造崇尚廉潔、鄙棄貪腐的良好社會風尚。
3.推進誠信體系建設,構筑評價系統。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準繩,構筑起對集體、個人的評價體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全社會認同和遵守的價值取向。探索建立企業、居民的“德信檔案”,通過“明禮守信臺”、“崇德向善榜”等方式方法對企業、個人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進行評價,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的要求融入其中,構筑起全面系統的評價體系,評價要與企業和個人的利益適當銜接,使評價體系切實發揮作用。在堅持正面宣傳原則的同時,適當運用評價體系,通過開設“曝光臺”,開展“不文明行為大家談”等載體和活動運用好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