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國+鞏葵花
摘 要:地方文獻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色的諸多文化要素的結晶。地方高校身居特定的地域環境,其在收集整理地方文獻方面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又有自身的諸多優勢。
關鍵詞:地方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濱州學院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2-0038-02
地方文獻是從各個角度記錄、研究和探討特定區域內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沿革、發展及其現狀的資源,即內容上帶有地域性,同時又有重復使用價值的文獻[1]。它是地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社會事業發展及風俗、民情、自然資源、人文景觀等方面的綜合反映,主要涉及地方志、家譜、地圖、地方史料、年鑒、資料匯編、地方辭書、文告、檔案、筆記、碑刻、拓片等。地方高校圖書館在面向校內師生提供各種服務的同時,還應彰顯自身的內涵實力和獨特價值,積極開展地方文獻的收集和整理,以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社會文化與經濟的發展。
1 地方高校圖書館收集整理地方文獻的必要性
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和開發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職責。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散存在民間的大量優秀的文化遺產面臨著消失的危險,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收集、整理、保護,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將是一大遺憾。同時,收集、整理、開發地方文獻也是地方高校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重要體現。通過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和開發,地方高校直面當地社會各個領域和層面,加深了自身與當地政府、各團體以及基層群眾的聯系和溝通,促進了文化資源的共建和共享,直接或間接地為地域文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2]。
2 地方高校圖書館收集整理地方文獻的優勢
2.1 人員方面
地方高校圖書館組織結構健全,人員配備合理,匯聚了一批專業化的管理和研究人員。濱州學院圖書館現有館員56人,其中碩士學歷14人,本科學歷33人,專科及以下學歷9人。在學科結構上,涉及法律、哲學、文獻、圖書情報、漢語言文學、教育、歷史、管理、藝術等專業。他們不僅愛崗敬業,而且業務水平高,在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同時,有能力開展地方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2 資源方面
近年來,高校圖書館發展的特點表現為館藏圖書資料的數量急劇增加和圖書內容的日益豐富。同時,圖書館系統地保留并繼承了一大批歷史文獻資料,如濱州學院圖書館收藏的濱州學院建校初期的文獻資料多達4,300余冊,豐富的館藏資源為地方文獻資料的整理提供了條件。
2.3 技術優勢
在技術上,地方高校圖書館也有著地方文獻機構無法比擬的優勢。濱州學院圖書館自2004年以來,先后投資了300多萬元,建立了擁有200多臺計算機的電子閱覽室和擁有60多臺電視機的音像閱覽室,以及文獻資料服務器,既為讀者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務,也為文獻資源的查詢、搜集和加工提供了便利條件。
3 地方高校圖書館收集整理地方文獻的主要措施
3.1 制訂長期規劃,組建專業化隊伍
地方高校圖書館要從實際出發,通盤考慮,制訂地方文獻工作的方針與計劃。同時,其還必須組建一支學科合理、文化層次高、吃苦耐勞又肯于奉獻的專業化團隊;成立專門的機構,組建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室”或“地方文獻中心”。濱州學院圖書館自2003年新館開館以來,始終堅持“深化改革,開拓創新”的辦館理念,在服務全校師生教學和科研的同時,著眼創新,積極加強內部制度建設以促進圖書館工作的整體發展。該館立足于濱州學院所處的地域特色和學院發展目標,統籌規劃,制訂了“濱州學院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長期工作計劃”及“地方文獻的分類收集和中期建設計劃”,組建了“黃河三角洲地方文獻中心”。中心下設“中國孫子兵學研究所”和“黃河三角洲地方文獻室”兩個機構,調配了由5人組建的文理科兼具的地方文獻建設隊伍,其中本科學歷2人、碩士學歷3人,其中包含兩名文獻學專業人員。他們的學科知識結構合理,文獻知識豐富,事業心強,且現代化技術水平高,保證了濱州學院圖書館文獻工作的順利開展。
3.2 對原有館藏文獻進行整理
地方高校圖書館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收藏并保存了一大批反映本地特色的珍貴文獻資料,因此,圖書館應首先厘清自身的館藏文獻情況,及時整理現有的文獻資料。濱州學院圖書館自2003年以來,按照地方文獻整理的總體計劃和任務,對館藏地方文獻資料進行了詳細的摸查。經過排查,濱州學院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料有以下兩個特點:①內容豐富。有地方志、年鑒、地圖、報紙、檔案、拓片、年鑒、資料匯編、專著等。②雜亂無序。濱州學院圖書館歷經幾十年的學校變遷,圖書館人員頻繁更替,大量的資料只是簡單地整理存放,沒有科學合理地進行分類整理。基于此,濱州學院圖書館首先對館藏地方文獻進行整理匯總,編制書目,并依據地方文獻分類編目規律,編制了《濱州學院館藏文獻分類表》。館員根據文獻內容、形式的不同將現有的文獻資料進行分類排架,同時,利用現代化手段,擴展數字化電子地方文獻信息源,使網上數字化信息成為館藏的重要內容。這不僅使濱州學院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料的管理逐步系統化,實現了文獻資料功能的自動化、網絡化,也便于今后館藏信息資源的加工、儲存和共享。
3.3 征集地方文獻
征集地方文獻的渠道主要有:①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宣傳,發布文獻征集通告。如:利用學校和圖書館的網站及電視、報刊等媒體進行地方文獻知識宣傳,發布文獻征集通告。濱州學院圖書館為征集地方文獻資料,多次在濱州學院和校內圖書館網站、《濱州日報》、當地各縣區電視臺以及黃河三角洲新聞網站發布征集通告。多年來,先后有師生及各縣區文史資料研究人員和民間熱心人士捐獻頗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如:一位熱心人士將幾十份發刊于20世紀30年代的記錄當時渤海解放區(今山東濱州、淄博、東營、德州及其周邊地區)革命斗爭、政治和經濟形勢的《渤海日報》無償捐獻給圖書館。②構建地方文獻征集工作網絡。濱州學院圖書館要積極運作,廣泛運用社會各種資源,在高校所處區域內組建專門的地方文獻收集網絡與隊伍,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及單位的支持,加強與政府各部門、地方圖書館、檔案館、史志辦公室等單位的密切聯系,健全征集工作網絡體系。濱州學院圖書館為做好地方文獻收集工作,與學校所在地的各級檔案館、文化局、史志辦公室、政協文史委、宣傳部門及相鄰的高校圖書館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經常進行溝通聯系,探討地方文獻資料收集與管理的辦法,做到互通有無,互利互惠。
3.4 實地采訪
地方高校圖書館除利用傳統的公開征集形式外,也應積極主動地走出去,深入田間地頭、街道鄉鎮,利用在文獻收集工作中的各種優勢,現場采訪、摸底排查;拜訪民間人士,仔細采錄他們的講述,做到資料來源清楚、內容翔實、數據真實可靠,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本地區文獻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濱州學院圖書館自2003年以來多次組織專門人員赴縣區單位、鄉鎮、鄉村實地采訪,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其中有圖片300多幅、音頻2,000多份(種)。
3.5 網絡搜集
濱州學院圖書館自2003 年開設“黃河三角洲地方文獻中心”以來,打破傳統的搜尋方式,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渠道,多方搜集地方文獻信息。但是,網絡、電視、報紙等渠道呈現出的文獻往往龐雜、分散、無序,需要進行仔細的甄別、篩選和加工,才能使雜亂無序的信息成為便捷可用的資源,成為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3.6 購買珍貴文獻資料
針對一些珍稀的、信息內涵高的等有較高價值的文獻資料,高校圖書館可通過商業購買的方式對其進行收集。濱州學院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人員經常下鄉鎮、走民間,進行廣泛的搜尋。他們經常到一些廢舊物資回收點、舊書攤及古舊書店等場所,搜尋并購買有價值的文獻資源。如:《山東省國民經濟文化教育統計資料:1952—1957》(1959年出版,內部資料);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博興縣志》及清咸豐九年(1859)《武定府志》等珍貴文獻,這些文獻資源豐富了濱州學院圖書館的文獻資料館藏。
文獻資源的搜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地方高校圖書館利用自身的區域優勢、技術優勢及人才優勢,采取各種手段,收集并整理地方文獻資源,這對于發掘和保護地方文獻資源,凸顯館藏特色和內涵,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曹雯.圖書館地方文獻讀者情況分析及思考:以云南省圖書館地方文獻讀者為例[J].學園,2013(13):186-187.
[2]楊慧英.地方高校圖書館對地方文獻資料的收集開發利用的實踐與思考[J].賀州學院學報,2008(4):124-127.
(編校:馬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