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臣


摘 要:文章對義務館員的培養模式進行了總結,通過對一年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了義務館員的現狀,論述了現行培養模式的可行性。
關鍵詞:“互聯網+”;應用型;培養模式;義務館員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2-0074-03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同時也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1]。近幾年隨著高校的擴招和圖書館創新服務意識的增強,高校圖書館吸收學生館員參與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工作已很普遍。筆者以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對義務館員的培養模式進行總結、分析。
1 義務館員簡介
所謂義務館員(又稱“讀者積極分子”),是指經常來圖書館看書,自愿利用業余時間熱心幫助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的讀者。國內關于義務館員的論述最早見于《發展義務館員是促進圖書館工作的有效措施》一文[2],而最早的實踐活動源于山東師范大學圖書館[3],之后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陸續實施義務館員制度,但都處于探索階段,直到2007年高校圖書館實施義務館員制度才開始成熟起來,范圍也越來越大。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自2008年開始實施義務館員制度,招收義務館員至今已有8年時間,義務館員隊伍規模逐漸擴大,他們承擔圖書館的一些日常性、基礎性的工作,有效地緩解了圖書館人力資源的緊張狀況,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其自身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了鍛煉。
2 義務館員的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對人才培養目標、方法、機制、措施及人才培養過程中各種關系的規范[4]。綜合培養義務館員的歷程,大體上可將其培養模式分為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及激勵制度三個方面。
2.1 管理方式
2.1.1 直管制。直管制即直接管理制度,由圖書館指定專門教師負責直接管理義務館員。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從2008年4月23日發出招聘義務館員通知,到5月底共有34名同學報名,首次招聘即獲得成功。鑒于首次招聘的義務館員數量較少,故采取直接管理的辦法,由專門的教師負責義務館員的日常管理。
2.1.2 導生制。導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貝爾-蘭卡斯特制,是由英國國教會的貝爾(Andrew Bell)和公益會的教師蘭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共同開創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5]。導生制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朋輩教育”[6],其主要做法是將學生按能力分成小組,每組選一名優秀學生為導生,先由教師對導生授課,再由導生分別傳授給其他學生,以鏈條相扣的形式,減少損耗,提高工作效率。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在2009年6月組織成立義務館員自主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管會”)[7],采用倒金字塔式管理,以公開競聘的方式從義務館員中選出會長、部長等組成領導機構。自管會由副館長主管,圖書館辦公室設專人負責監管,主要負責義務館員的日常管理,如招新、分配、考核、機構設置、干部任免、制定規章制度等事項;根據圖書館工作特點設置流通工作部和自習區管理部,選拔勤奮好學、樂于助人、有責任心的義務館員擔任會長或部長,經過圖書館的培訓后通過其自身的行為影響更多的同學,其效果勝過圖書館員的說教。
2.1.3 導生制與導師制。義務館員是自愿性、義務性的,因此人員流動性很大,實際工作中各部室義務館員的穩定性也呈不均衡狀態。指導教師應主動了解義務館員的學習、生活情況,在其遇到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通過情感溝通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穩定義務館員隊伍的作用。導師制起源于英國,由威廉·威克姆首創,在牛津大學的“新學院”首推[8]。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于2012年9月實行義務館員指導教師制度,對義務館員采取導生制與導師制交叉的雙重管理。
2.2 考核制度
2.2.1 義務館員考核制度。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把積分制管理理念引入義務館員的管理中,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規則進行積分管理。如:義務館員工作開始及結束須刷卡,管理系統自動計時。刷卡考勤獲得積分,時間少于5分鐘的,不記錄服務時間,不獲得積分;時間多于5分鐘少于30分鐘的,只記錄服務時間,不獲得積分;工作時間多于30分鐘的,積分按時間計算,每分鐘獲得2積分。指導教師可根據義務館員的實際表現贈予積分,每名義務館員每月的贈予積分不超過1,000分。積分管理相對科學、公平,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競爭性,既有利于調動人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增進制度的執行力,滿足義務館員的自我成就感,將人性與制度完美結合,有利于義務館員隊伍的穩定。
2.2.2 指導教師管理制度。圖書館的指導教師負責義務館員的入館培訓、等級考核及輔導教育等日常工作,教義務館員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成為義務館員的人生導航員和生活領路人;掌握義務館員的基本情況和思想動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成為義務館員的校內親人;了解學校及院系關于學生管理的規定,開展經常性的思想工作,培養學生的自強自立精神及自我管理能力;負責義務館員的上崗培訓、工作安排、考勤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處理好本職工作與義務館員管理工作的關系。圖書館每年年末對指導教師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繼續擔任。
2.3 激勵措施
義務館員的積分達到3,000分,綜合測評加分2分,評為優秀的,綜合測評加分3分;大三下學期(或大四)考研期間可用6,000積分兌換考研座位;圖書館幫助其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學習小組,如:數理化學習小組、計算機學習小組、移動圖書館講解員和計算機興趣愛好小組;不定期邀請已畢業或已考取研究生的同學到圖書館介紹其找到理想工作或考取研究生的成功經驗,激發義務館員的學習熱情;每年在11月月末舉辦義務館員聯歡會,所有的節目都由義務館員自編、自導、自演,對穩定義務館員隊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 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義務館員的工作現狀
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的積分系統自2015年4月開始實行,期間經過指導教師、自管會的辛勤工作,目前義務館員隊伍相對穩定,服務時長及次數都得到了保證。
3.1 服務時長
經統計,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2015年全年義務館員服務時長為1,219,224分鐘=20,320小時=847天,極大地緩解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緊張的情況(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義務館員的人數隨年級的不同而不同,服務時長的比例也不同:2012級(大四)部分學生因考研、畢業設計及找工作等原因,因此服務時間不長;2013級(大三)部分學生面臨考研,需有固定的學習場所,考研座位對其吸引力很大,故其人數最多,圖書館為了義務館員隊伍的健康發展,對其人數加以限制,上限為150人,其服務時長也最多,隊伍相對穩定。2014級和2015級(大二與大一)學生人數相當,但服務時長相差近三倍,表明2014級義務館員相對穩定,流失率不大,能保證出勤,而2015級義務館員流失率大,出勤沒有保證。各年級人數結構合理、梯次明顯,符合圖書館對義務館員長遠建設的要求。
3.2 審核確認分析
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2015年全年服務時長20,320小時、11,470次。平均每次1.77小時,義務館員總服務次數為16,151次,通過審核11,470次。數據存在一定偏差,跟系統初次投入使用及新義務館員對相關制度不清楚(單次服務時長少于5分鐘不記錄服務次數)等有關。
從圖1可以看出,義務館員通過審核的服務次數各月份間有一定差距,積分系統于4月中旬投入使用,故4、5月通過審核的服務次數呈上升趨勢,6月達到頂點;7、8、12月涉及暑假、寒假,通過審核的服務次數較少;9、10、11月通過審核的服務次數只有極小的差別,說明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留下來的人員都是真心想做義務館員工作的,因此隊伍非常穩定。
3.3 義務館員院系分析(見表2)
表2的數據反映出義務館員人數多少與各二級院系人數多少有直接關系,人數多的二級學院的義務館員的人數相對較多,反之亦然。
3.4 展望
隨著義務館員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的轉變,黑龍江科技大學圖書館義務館員的數量逐年增多、服務時間也越來越長,隨著“互聯網+”、云端服務器等新技術的應用,必將帶來新的服務模式,今后的工作管理模式及方式又該如何轉變,值得其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深入研究和探索。
4 結語
義務館員對緩解圖書館人力不足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的新生力量,因此圖書館一定要加強對其的組織和管理,在人格上對其有足夠的尊重,在管理中要以人為本,理解和關心他們,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使他們的工作得到廣大同學和教師的尊重和理解,得到圖書館員的尊重和肯定,激勵和啟迪他們實現個人的價值目標。
參考文獻:
[1]譚運桂.圖書館: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6):54-56.
[2]袁建新.發展義務館員是促進圖書館工作的有效措施[J].圖書館,1982(2):27-29.
[3]李若榮.在學生中聘請義務館員[J].晉圖學刊,1986(4):59.
[4]袁振國.教育管理大辭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56.
[5]百度百科.導生制[EB/OL].[2016-12-26].http://baike.baidu.com/view/2258765.htm.2013-4-8.
[6]畢亮.新時期高校科學化“導生制”管理模式運行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2(2):108-109.
[7]張玉琢.義務館員管理中的“彈性化”原則[J].圖書館建設,2011(3):106-107.
[8]高昀.牛津大學的導師制對我國本科生教育的啟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4):59-60.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