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平

摘 要:文章介紹了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的評估體系內容、優勢,對高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配置、數字資源與學科建設的結合、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的使用價值進行客觀評估,科學合理規劃電子資源建設,為高校圖書館采購決策工作及挖掘讀者使用需求提供支持。
關鍵詞:電子資源;用戶;訪問日志;評估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2-0058-03
近年來,隨著高校圖書館購買電子資源的比例逐年上升,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的評估也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對使用電子資源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與評價,以電子資源能否切實符合本單位的用戶需求作為制訂和調整電子資源建設政策[1]、開展資源推廣及用戶培訓等工作的可靠依據。另一方面,隨著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增多,教師和學生對電子資源的使用需求越來越大,而圖書館又沒有掌握電子資源的具體使用及需求情況,且電子資源內容重復性較多。因此,為了爭取資源建設經費[2]、合理規劃預算、采購更多有需求價值的電子資源,選擇合適的電子資源就成為高校圖書館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1 目前單個電子資源的訪問日志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1 高校建設電子資源的目的
高校建設使用電子資源的主要目的反映為以下幾種情況:①讀者對電子資源的實際利用量,也就是讀者在一定時間內瀏覽、訪問和下載電子資源的數量。②教學科研效益,即電子資源如何對教學活動及讀者發表的科研成果提供學術支撐。③讀者對電子資源文獻的保障獲益,也就是讀者如何從電子資源所包含的文獻資源的學術價值和核心資源中受益。④讀者的滿意度,主要是讀者對于電子資源提供的各項功能與服務的滿意度。
1.2 電子資源的訪問日志存在的問題
每個公司的電子資源一般都提供訪問日志,但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①不同數據服務商的統計標準和計量方法不同,導致各個電子資源提供的統計數據無法相互比較。②在線訪問行為統計的數據沒有統一標準。③有的電子資源提供的使用數據的真實性及有效性無法判定,統計數據也無法真實反映讀者的實際需求[3]。
1.3 目前電子資源自帶的訪問日志不完善的解決辦法
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通過技術方案,采集一定范圍內訪問數字資源的數據日志,對數據進行統計、甄別、識別及分析,挖掘讀者使用數字資源的行為數據,集中記錄多個用戶訪問電子資源的行為,將用戶訪問電子資源的有用信息記錄下來并形成標準的日志。采集用戶訪問電子資源的數據日志,為圖書館提供客觀真實且遵循統一標準的電子資源訪問日志,便于圖書館對電子資源的使用價值進行客觀的分析評估,為科學合理地選購電子資源提供了數據保證,從而為圖書館采購決策工作及挖掘讀者使用需求提供了支持。
2 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評估體系內容[4]
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系統”)按照“CALIS 技術標準與規范”的“日志和統計子系統”的要求,結合自身特點形成了一個基本規范:①系統架構先進。系統采用安全、高效、穩定的網絡與系統三層架構,安全性能好,提供B/S架構及Web訪問方式,用戶界面友好、美觀、流暢,檢索區間關鍵詞簡易豐富,且只有合法授權用戶才可使用。②網絡抓包分析性能優越。系統采用網絡均衡負載技術提高抓包分析性能,并對網絡抓包數據進行分析,降低網絡抓包丟包的概率。③數據安全性得到提高。系統基于日志數據的安全性,提供日志數據定期備份并可遷移成其他格式。④電子資源訪問日志的訪問操作行為。系統的用戶操作訪問行為、資源利用及其他參數統計包括登錄、檢索、瀏覽、下載、退出等數據,形成統一的訪問日志,并設立日志查詢和統計系統,提供按檢索方法、檢索詞、訪問時段統計,形成開放型的數據類型,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形成報表和趨勢圖。⑤電子資源訪問日志的統計內容。電子資源訪問日志的統計內容提供期刊統計和電子書的檢索與下載次數,能夠提供使用次數預警,并采取相應措施避免使用等級上升、跳級,使管理人員能夠及時處理,防止數據庫被查封;能夠統計各個子庫的檢索與下載次數及未購買的子庫拒訪和下載次數,能夠統計使用者身份,如學院、教師、博士、碩士、本科生等。另外,統計內容也包括文獻傳遞內容和數量、調用圖書館購買的不同中外文數據庫次數等。⑥惡意行為的過濾及預警機制。系統對同一網址的反復惡意的訪問記錄引入過濾機制,拒絕惡意的繼續訪問,同時引入預警機制,將此類惡意的訪問列為禁訪名單,從系統上杜絕這種事情的再次發生。系統對惡意訪問和惡意下載的行為,根據情節會禁止其訪問一定時間或直接通知本人。⑦電子資源的訪問日志基于國標統計數據通用標準。訪問日志統計的數據符合Counter標準格式并能以標準格式導出,以多種分類圖形方式進行展示,并自動形成趨勢圖反映被使用狀況。統計以日、月或年為單位,可設定統計起始時間范圍并形成報表。⑧電子資源的電子日志符合相關信息安全標準規范。電子資源的電子日志參照和執行相關法律和法規,不對網絡報文進行備份存儲與上傳,不對網絡報文進行內容分析與密碼記錄等操作,保障讀者的操作受到保密和保護。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評估體系部分內容見表1。
3 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的評估體系優勢
系統對高校圖書館內的電子資源進行測試,通過科學部署并準確記錄校內或遠程用戶電子資源訪問情況,對訪問的數據進行篩選和歸納識別,生成多種樣式的分析報表并呈現出來,為圖書館提供真實準確且遵循統一標準的資源訪問數據日志,幫助高校圖書館對電子資源的使用價值進行客觀分析和評估,從而為高校圖書館科學合理地選購電子資源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同時,系統的使用又可以優化訪問效率,預警惡意下載與非法訪問[5],充分發揮電子資源的使用價值。
3.1 實現了對電子資源日志讀者訪問的有效管理
系統提供了訪問日志統計功能,對數據進行訪問、檢索、瀏覽、下載等的大數據分析,記錄用戶訪問電子資源的詳細信息,包括訪問時間、訪問時接入的IP地址、訪問電子資源的IP地址、用戶使用的操作系統、使用的網絡瀏覽器、訪問的具體站點及與第三方數據庫對接并顯示對接信息等。系統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并形成多種樣式的輸出形式,能夠讓圖書館決策者明白各種電子資源的訪問量、利用情況及能夠給讀者帶來的潛在價值,作為區分重點與非重點電子資源的依據,同時也為圖書館下一階段建設電子館藏資源提供參考。
3.2 多種數據形式的數據輸出便于對比各類資源的讀者使用需求
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將日志數據形成多種樣式的統計報表或圖形,使管理者易于查看日志數據,更加容易對不同的電子資源進行對比分析,有利于分析讀者對電子資源的使用需求。
3.3 電子資源規范化管理是今后發展的方向
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的數據日志符合統一的Counter標準[6]。Counter標準無疑是目前最受歡迎也是最被認可的一種在線電子資源使用統計標準,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軟件非常重視日志數據輸出標準,其文本格式、圖形等輸出都符合Counter 標準。
4 結語
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的評估作用越來越受到高校圖書館的重視,日志功能的標準化使電子資源評估更容易被高校圖書館所接受。因此,高校圖書館通過建設完善的電子資源訪問分析管理系統體系,能夠更加科學、公正、合理地對電子資源產生的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高校圖書館利用它可以掌握讀者使用電子資源的情況,更加便于對所購電子資源進行科學評估,明確電子資源是否符合本單位用戶的需求,從而使高校圖書館能夠高性價比地引進所需要的電子資源,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和科研工作,服務于讀者。
參考文獻:
[1]馬彥波.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采購工作策略研究[J].現代情報,2010(5):94-96.
[2]李俊賢.普通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的投入與產出分析:以茂名學院圖書館為例[J].現代情報,2008(2):51-53,56.
[3]于靜,金巖.電子資源采購評價體系實踐探索[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4):134-135.
[4]羅文森.常用中文電子資源訪問日志功能分析及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2):93-95.
[5]張敏,張磊.數字圖書館電子資源過度下載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任務驅動與懲罰抑制的雙重情境[J].圖書情報工作,2016(7):116-122.
[6]錢鵬.電子資源評估及COUNTER 體系簡介[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6(1):12-14.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