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密++馬尚
摘 要:自我效能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培養學習者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增強自信心的有效方法。該文對如何在體育舞蹈教學實踐中運用自我效能理論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從制定合理的目標、成功體驗、積極評價、榜樣表率等方面探討了自我效能理論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體育舞蹈 自我效能理論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b)-0149-02
目前,自我效能理論作為心理學領域中的一個研究熱點,在很多領域內都得到了應用,比如:教育領域、心理衛生領域以及組織行為領域等。尤其在教育領域運用的研究有了豐碩成果。在體育教學中,自我效能理論的運用能夠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該文將自我效能理論應用到體育舞蹈項目教學中,旨在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教學內容,達到提高體育舞蹈教學質量的目的。也希望通過此研究豐富自我效能在體育領域上的理論研究,為體育舞蹈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相應的理論參考。
1 相關概念的界定
1.1 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是摩登舞與拉丁舞的統稱;人們將體育舞蹈的定義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其中廣義的定義為,體育舞蹈是集體育、舞蹈和音樂為一體,通過舞伴間默契的配合,促進身心健康的一種具有觀賞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其表現形式豐富多樣,能促進人體骨骼肌肉協調發展,調整體態。狹義的定義為,體育舞蹈是以摩登舞、拉丁舞為主要內容,以男女雙人練習為基本形式的競技性體育項目,包括摩登舞五支舞和拉丁舞五支舞,還有團體舞[1]。
1.2 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班杜拉1997年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的核心概念。它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務所具有的判斷力和主體自我的感受,即對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達到目標的一個自我評價[3]。同時,班杜拉對自我效能的機制進行了系統和全面概述,最終形成了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能夠影響學習者行為選擇、在遇到困難時的毅力和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歸因方式以及學習者的情緒狀態,是人類行為的決定性因素。
2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作用
2.1 影響學習者行為選擇
自我效能對人們活動環境的選擇以及行為方式有一定影響。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習者傾向于選擇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和情境,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斷進步;然而,具有較低自我效能的學習者,傾向于回避那些難度較大的任務和情境,而愿意執行那些難度較小并能展示自身能力的學習任務,導致學習成績停滯不前。
2.2 影響學習者的努力程度
自我效能影響著人們在完成任務是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及在克服困難時的毅力。在體育學習活動,學習者往往會遇到體能和技能方面的重重考驗。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習者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完成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所遇到的困境,堅持不懈。反之,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學習者在困難面前不愿前行,質疑自己的能力且喪失自信心,放棄希望。認為自己無法完成學習目標,而不愿意為之付出努力去改變現狀。
2.3 影響學習者的歸因方式
自我效能能夠對學習者的歸因方式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其歸因的結果不僅影響著個體的情緒狀態以及個體的行為活動,同時還對個體從事活動的態度有很大影響。在從事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習者相信自己之所以能夠完成高難度技能的學習,是因為自身能力以及自己付出更多努力的結果,并認為是由于自身不夠努力才會導致不良的學習效果。
2.4 影響學習者學習時的情緒狀態
個體的自我效能能夠影響其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情緒狀態。而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擁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習者能夠以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克服困難,并能很好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體育學習活動當中,并對完成學習任務充滿信心。反之,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習者則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任務的難度和失敗上。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不安等消極情緒,從而不利于學習者學習任務的完成。
3 自我效能理論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
3.1 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體育舞蹈是一門運動技能要求很高的項目,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習者的身體素質和專業基礎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實踐中增強學習者的自主能動性。同時,在學習內容難度的確定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易到難,而不能盲目追求高標準,應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和靈活性,使每個學習者都能有成功的體驗,達到提高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的目的。
3.2 提高學習者成功的體驗
個體親身體驗的行為結果(成與敗)對自我效能影響最大[4]。成功的體驗有利于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之,失敗的體驗會使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層次教學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習者設置適合其發展的教學目標。比如,在旋轉練習中,對于相對能力較差的學習者,可適當降低練習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并對其完成的效果給予肯定,提高學生成功的體驗。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有了成功體驗之后,就會去完成難度更大的學習任務,從而達到更好教學效果。
3.3 重視積極評價的作用
體育舞蹈項目不同于其他體育項目,屬于表現難美性項目,是集體育與藝術于一體的具有觀賞性的項目,不僅僅要求動作技術的掌握,同時要求學習者自我表現力的展示。因而對學習者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要求更高,但由于學習者不自信等因素,易導致表現不佳。而此時,如果教師過于消極的評價會嚴重打擊學習者自信心,而導致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習者不能一味進行比較或批評,應對學習者的進步都給予及時鼓勵和肯定,通過這種激勵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力。例如:在新學的單人套路練習中,某一個學生動作完成的質量較好,或許他自己并沒有覺得,只有老師及時肯定才會知道讓他意識到自己的成功。當他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能克服畏懼的心理,充分展示自己,這個過程就包含著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3.4 重視榜樣的表率作用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其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示范教學法,主要包括教師示范和學生示范,其中學生示范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在雙人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安排動作掌握較好且配合較為默契的一對組合學生進行示范,當其他組合看到和自己能力水平相當的同學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功時,就會增強自我效能感,并朝著目標不斷努力。尤其在高難度項目的教學中,教師更應充分發揮學生的榜樣作用,讓表現好的學習者進行示范表演,這樣能使自我效能感較低同學能夠重拾信心并迎接挑戰,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 結論與建議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合理運用自我效能理論是培養學習者對體育舞蹈學習愛好、克服困難重拾信心和激情的有效教學手段,是提高體育舞蹈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體育舞蹈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作用,將其與體育舞蹈的教學有效相結合,尋求最佳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者技能更好掌握。與此同時,體育舞蹈教師需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完善教學方法,促進體育舞蹈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秦文明.體育舞蹈[M].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
[2] 翟林.體育舞蹈教程[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3] 高建江.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形成與發展[J].心理科學,1992
(6):39-43.
[4]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M].Prentice-Hall Inc,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