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貴剛++石國慶++唐秀麗
摘要 闡述了核桃樹的特征特性,介紹其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品種選擇、苗木繁殖、栽植、肥水管理、整形剪枝、病蟲害防治、采收與儲藏等方面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 核桃樹;特征特性;栽培技術;黃淮地區
中圖分類號 S66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054-02
核桃為核桃屬植物,其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也具備良好的醫藥效果;此外,核桃富含維生素、蛋白質以及多種礦物質元素,通常被視為良好的油料作物之一。
1 特征特性
作為落葉喬木的一種,核桃植株樹形高大,根系發達,具有強健的樹體以及很好的干性,其頂端優勢表現突出,上部生長茂盛、中下部多呈現休眠狀態,樹冠中枝條相對稀疏,但是它適應性強,病蟲害少,管理省工,結果壽命長,喜干燥涼爽的生長環境,高溫、高濕環境不適宜核桃生長,且在養分充足的條件下容易出現徒長問題,形成發育不良的花芽,進而影響果實的豐產。
2 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普通核桃和鐵核桃是作為經濟樹種栽培的2個主要品種,以普通核桃為主,將播種后2~4年結果的稱之為早實核桃,將5~10年結果的稱之為晚實核桃,又可根據核殼的厚薄程度細分為薄殼核桃、厚殼核桃。比如山東豐元、北京薄殼香等為早熟品種,陜西綿仁核桃以及河北石門核桃為晚實品種。近年來,山東果樹研究所等單位已陸續選育出香玲、豐輝、魯光等新品種,具有早實、豐產、優質、抗病等特點,可供黃淮以北地區選用推廣。
2.2 苗木繁殖
采用種子實生繁育方式,其結果較遲且易變異,導致果實品質下降,因此通常采用嫁接方式進行繁育。種子秋播或春播(經沙藏60~90 d以后播),對于春播來說,播種前需要進行溫水浸種,每天換水1次,持續浸泡5~7 d,以便提高出苗率,待種子吸漲裂口時便可進行播種。采用嫁接方式時,多以春季枝接為主,時間通常選擇在砧木萌芽后10 d左右,提前剪取接穗,并置于低溫保濕(0~5 ℃)處貯藏。芽接多采用方塊芽接法,多于7—9月之間進行。由于核桃枝皮內有較多單寧,容易在接口處形成隔離,因此嫁接時動作要精準迅速,以便提高嫁接成活率[1]。
2.3 栽植
雖然核桃樹的適應性強,對環境條件要求不是很嚴格,但是以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砂壤土上種植較好。栽植時間在3月下旬萌芽前后,栽植一至二年生樹苗成活力很高,樹坑要求1 m見方,70 cm深,挖坑時土壤分層放置,將表土與農家肥混合填入土坑,栽植后澆透水。株行距要依據品種特性及土壤肥瘠而定,一般株距為4~5 m、行距為5~8 m,并注意配置授粉樹,可 8行或10行配置1行授粉樹。
2.4 肥水管理
核桃樹根深葉茂,對肥水需求量很大。春季在發芽前施基肥,以土雜肥和復合肥為主,澆解凍水。眾所周知,夏季是核桃生長最為旺盛的季節,充足的肥料將保障樹體的迅速、健康成長,也是保障高產、穩產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夏季保證追肥充足十分關鍵。一般在開花前、落花后及硬核期3個階段進行追肥2~3次,施肥深度30 cm,要及時覆土,生長初期建議多施氮肥,以促進幼果、新梢的快速發育,生長后期則需使用氮磷鉀復合肥料,以實現花芽快速分化、果仁充實飽滿,并適時進行增施葉面肥,以起到促進果實膨大、防止落花落果的效果。注意雨季及時排澇。入冬前結合秋翻施入基肥并澆封凍水[2]。
2.5 整形修剪
由于核桃樹喜光、喜干燥,因此在整形剪枝方面通常采用自然開心形或疏散分層形。定干高度一般以1.5 m左右為宜,因核桃樹具有背后枝容易徒長的特點,因此不宜選擇背后枝作為副主枝,且主枝上的第一副主枝盡量距離中心干距離大些,以便樹形更為舒展。對于干性較弱與樹冠開張以及土壤肥力較差的情況,通常適宜選用自然開心形,每株留有2~3個主枝,每個主枝上在留有副主枝3~4個,以便自然舒展。
幼樹修剪非常關鍵,是確保植株樹形是否合理的基礎。在幼樹時期,對于大量的雄花枝、二次枝以及徒長枝等干擾樹形的枝條進行及時修剪清除,對保留下來的枝條及時進行短截、摘心,以便形成結果枝。此外,對于第1層主枝和副主枝上的多余枝條,以及生長旺盛的背后枝應當從基部進行剪除。根據具體需要,對第2、3層主枝和副主枝上的枝條進行合理疏除。
對于成年大樹來說,對過密枝、下垂枝應當及時修剪,如果某些輔養枝占空間較大也應當及時疏除,以便改善樹冠的通透性。樹體逐漸衰弱的表現為雄花枝、短枝逐漸增多,對此,可以通過在結果枝中回縮更新、去弱留強的方式來增加壯旺枝的比例,使其恢復生機[3]。
2.6 病蟲害防治
黑斑病、核桃炭疽病是危害核桃的主要病害。黑斑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可危害果實(引起果實腐爛及早期落果)、葉片和新梢。其防治可通過萌芽前噴1次3~5 °Bé石硫合劑,并在開花前后再噴200倍石灰倍量式的波爾多液,連續施藥2~3次,每次間隔20 d左右。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葉片和苗木,其防治可通過選擇抗病品種,如香玲、魯光、風輝等品種;健壯樹勢,改善光照條件;清園、清樹、減少菌源;合理用藥,殺滅病菌。發芽前在全樹噴5 °Bé石硫合劑,鏟除樹體上的病菌。發芽后至落葉前每月1~2次以內吸藥物和保護藥劑交替噴施。內吸藥劑有50%多菌靈7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等,保護藥劑主要有80%代森錳鋅800倍液等。
核桃小吉丁蟲、核桃舉肢蛾、木撩尺蠖、云斑天牛等是危害核桃的重要蟲害。核桃舉肢蛾又名核桃黑,多發于我國華北地區,被害植株多表現為核仁干縮、幼果脫落,且其幼蟲能在土中越冬,常常帶來連年蟲害。對此,可在落葉后進行深耕翻土,地面噴灑50%辛硫磷300倍液,在成蟲產卵和蛀果前噴50%殺螟松1 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5 000倍液[4]。
2.7 采收與儲藏
核桃的采收期通常在每年8月底,成熟的表現為果實總苞由綠轉黃,且部分自然開裂。采后總苞如不自行脫落,需要進行漚制脫皮,具體方法:將核桃堆高30~50 cm積于場地上,并用濕草席覆蓋,3~5 d后用木棍輕輕敲打,青皮即可脫落,脫皮后用清水清洗,并立即漂白,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并及時翻動,避免背光面發黃。當核仁變脆、斷面潔白、隔膜易碎裂時即可放在通風干燥處收藏。
3 參考文獻
[1] 郭忠選.核桃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8):22-23.
[2] 劉勝清.山核桃栽培技術初探[J].浙江林業科技,2001(2):58-62.
[3] 張日清,呂芳德,陳亮明.美國山核桃優質豐產高效栽培技術[J].經濟林研究,2003(4):87-89.
[4] 任邦來,李志軍,楊麗霞.黃土高原地區山地核桃栽培技術[J].隴東學院學報,2015(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