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
【摘 要】融媒體時代的發展為民生新聞的創新提供了良好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通過研究,對融媒體環境下民生新聞創新方式進行了分析,旨在通過與融媒體環境的融合,優化民生新聞的創新途徑,從而促進民生新聞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 民生新聞 創新探究
在社會文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傳統媒體形式發生了系統轉變,各個傳媒環境下新聞體系的競爭呈現出激烈變化,民生新聞作為社會新聞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逐漸成為新聞環境下的核心欄目。伴隨著電視節目的市場化、品牌化發展,精品性的電視體統呈現出戰略性的發展目標,在電視民生新聞傳播理念下,其地域性以及互動性的特點,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所以,在融媒體環境下,怎樣實現民生新聞的有效傳播逐漸成為傳媒行業發展的重點,也成為民生新聞產業運行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現階段傳媒環境構建的過程中,民生新聞需要通過對融媒體環境的合理分析,構建創新性的新聞傳播途徑,實現新聞傳播理念的優化發展。
一、融媒體的概述
“融媒體”主要是指在不同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運行模式,在該種環境下,不僅運用了互聯網資源,而且也實現了廣播、電視及報紙行業的充分融合,通過人力、宣傳以及資源的整合,實現了全新性的融媒體運行理念。同時,在“融媒體”環境下,需要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理念進行充分性的融合,實現當代媒體的多元化發展,從而為資源的相互利用提供穩定支持,促進媒體行業的有效創新。
二、民生新聞的現狀分析
1.節目內容的重復性
在現階段民生新聞節目構建的過程中,其節目內容的設計存在著重復性的特點,而且也會著重強調群眾的話語權。在現階段新聞傳媒形式發展的背景下,其原有的新聞理念發生了系統性的轉變,導致記者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記者職能由地方政府代言人轉變為先進經驗以及先進典型事跡的宣傳者,從而使新聞從原有的政治話語轉變為民眾話語,使新聞內容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過于滿足了民眾的基本需求,在這種環境下,由于傳統媒體觀念的限制,導致一些民生新聞中缺少新聞價值。民生新聞中的欄目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在同一城市中不同的民生新聞欄目存在著重復性的現象,很多新聞媒體中的畫面、聲音以及文字的表達都呈現出民眾化的發展趨勢。在民生新聞中,民意的內容表達是緩解社會矛盾的基本前提,同時也是促進弱勢群體利益訴求的有序性表達,但是,民生新聞作為傳統媒體的基礎,需要在關心弱勢群體的基礎上,掌握好新聞表達的限制因素,不能偏聽偏信,降低節目內容重復因素的出現,從而為民生新聞的有效構建提供支持。
2.民生新聞的娛樂化
對于民生新聞而言,在新聞內容構建的過程中存在著娛樂化的發展傾向,其娛樂化內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新聞事件敘述娛樂化、畫面渲染娛樂化的綜合表達,可以使新聞內容展現出一定的沖擊力;第二,在寫法上其文字的刻意相對煽情,使記錄內容呈現出演繹的形式;第三,在新聞編輯的過程中,其內容的設計存在著刻意化、神秘性的特點,而且,在一些民生新聞設計中,為了體現出娛樂化的特點,在新聞設計的過程中會不惜誤導群眾,從而對事件缺乏人文性的關懷。
3.民生新聞的本土化
對于民生新聞中的本土化而言,其內容會在追求原生態藝術背景的基礎上,不去探求事件中的社會原因以及背景因素,而且人為地進行本色情感的表達,并較為自然地展現出社會現象的基本特點,使觀眾在這種背景下可以真實地發現新聞的真相。在民生新聞表現形式分析中可以發現,其藝術內容會大量地運用原生態的畫面及語言,而且,在采訪的過程中消息過于冗長,為原始鏡頭的素材堆積造成了制約。與此同時,在民生新聞采訪中,其內容弱化以及后期制作隨意的現象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民生新聞中的本土化以及原生態現象的出現,其主觀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面對的是低端群眾,所以一些編輯人員認為,其內容的設計可以不用精煉簡潔。第二,由于民生新聞欄目的時長較長,而且,在大部分地方臺,民生新聞欄目通常會在半個小時以上,導致具有價值的新聞不能得到充分性的表達。
三、融媒體語境下民生新聞的發展之路
1.民生新聞需要展現其政策性的特點
在融媒體時代下,民生新聞的設計需要著眼于國家政策以及基本方針。對于普通群眾而言,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充分了解國家的政策及基本方針,并將黨政政策作為核心,在民生新聞設計的背景下,編輯人員需要充分理解小鏡像、小話語的特點,并真實感受民眾的基本特點,實現黨政執行方針的深入貫徹,提升民眾對黨政內容的認識,促進社會的穩定運行。同時,在民生新聞構建的過程中,其新聞資源的獲取也應該彰顯其民生化的特點。對于現階段的民生新聞而言,一些新聞的設計存在著較為狹隘的現象,使新聞失去原有的報道價值。因此,在融環境下,民生新聞的設計應該將民生作為新聞工作中的重點,例如,在某電視臺民生節目設計的過程中,會將連續幾年的人民群眾生活現狀作為重點,對國家的政策及制度進行真實的反饋,從而使民生觀念得到真實性的反饋,將物價上漲作為重點,通過對國家新政策內容的引入,使人們可以在第一時間認識到國家發展的基本動向,實現政策內容的穩定推行,強化了民生新聞構建的核心意義。
2.實現民生新聞節目的有效創新
伴隨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作為新興的媒體形式,在現代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使人們在網絡數字頻道中,鎖定民生欄目,就需要民生新聞在編輯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創新。首先,在新聞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在人民的角度進行新聞的發現及探究,有效發揮新聞報道的最大優勢,所報道的內容需要思路清晰,并貼近人們的需求,充分展現社會輿論化的價值特點。其次,在節目創新的背景下,需要構建獨特性的節目形式,例如,在《今日最新聞》節目設計的過程中,該欄目采用了兩種新聞模式,一種是手機短信,另一種是網絡平臺,通過這兩大平臺的建立,為民眾提供了股票、評論互動以及節目預告等功能,通過相關活動的構建,激發了群眾的參與興趣,同時也是民生新聞的設計滿足了民主化的基本需求,為節目特色化的構建提供穩定支持。
3.提升民生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
在融媒體時代發展的環境下,正確地引導輿論、積極有效地進行監督是當代媒體運行中的基本責任。在一些民生媒體構建的過程中,民生新聞欄目會將維權作為重點,但是,由于從業人員素質的差異性,導致部分記者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出現采訪越權、監督越位等現象,造成了新聞失值以及職業失權的現象。對于民生新聞而言,其節目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引導社會輿論的基本功能,因此,新聞從業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逐漸提高自身的優勢性,認識到自身的權利及義務,不能在強調收視率的基礎上,一味地迎合觀眾,所以,在新聞節目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反映民情、民意。通過對新聞內容的有效選擇,深入事件調查現場,通過實際操作進行新聞的采編,保證新聞資源采集的真實性。同時,對于市民生活中的水、電、煤氣等生活問題而言,記者需要切實分析人們的基本現狀,從而發現問題的解決辦法,不能將問題作為平面化的內容進行張揚,而是應該深入采訪,實現輿論內容的合理引導,將民生新聞內容進行簡單化、精煉化的設計,從而充分滿足融媒體時代下民生新聞的基本利益需求。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融媒體環境下,民生新聞節目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將民生新聞節目作為基礎,關注民生、表達民生,并通過法律法規的嚴格性執行,明確民生新聞工作者的自身責任,有效減少節目混淆現象的出現。同時,伴隨信息時代的發展,民生新聞的設計為了在融媒體環境下滿足時代的基本需求,也可以結合微信、微博平臺,進行新媒體資源的運用,實現民生新聞節目形式的創新及優化,優化原有的新聞傳播方式,促進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錦州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 許盛循. 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創新與發展探究 [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 周雪芬. 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創新之我見 [J]. 今傳媒,2012,(03):97-98.
[3] 楊韶艷. 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如何突圍提升 [J]. 電子制作,2013,(12):82.
[4] 邱春鳳. 融媒體時代紙媒民生新聞報道亟待轉型[J]. 新媒體研究,2016,(19):95-96.
[5] 高紅梅. 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與創新路徑研究 [J]. 新聞研究導刊,2015,(19):47.
[6] 王琛. 電視民生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的創新提升 [J]. 科技傳播,2015,(15):17-18.
[7] 柳溪.“新”媒體,“新”民生----電視民生新聞的媒介融合策略[J].電影評介,2013.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