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在模具人才培養模式上過度的依賴實訓中心老師傅的從業經驗以及更新時效性較差的課本知識,導致在模具人才培養模式上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本文提出在高職模具人才培養中需要建立一體化實訓平臺,并分析了該實訓平臺建設的意義和目標,明確一體化實訓平臺建設在模具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模具;一體化;實訓平臺;高職教育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5.255
0 引言
機械裝備、國防工業、電子設備等國計民生生產部門大量的引入模具用以提高自動化和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復雜零件的生產范圍。有相關資料顯示:60%-80%的汽車、儀表儀器、各類家電產品、電器、電子通訊產品零部件都要采用模具成型的方式生產。我國模具行業的生產規模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在制造核心水平上卻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1]。中國作為WTO成員國之一,生產的產品不論是在質量、款式還是價格方面都面臨著日趨殘酷的競爭,而模具的設計和制造水平將成為這場競爭是否占有優勢的主導因素。然而,我國目前在模具設計和制造人才輸出上依然有較大短板,據統計,廣東模具行業尤其是模具設計、制造、維護復合型人才的缺口已經達到了40萬[2]。另一方面,隨著現代高新技術企業的大量新生,CAD、CAM、CAE和數控新技術給傳統模具行業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陳舊技術崗位逐漸消退,新技術崗位不斷產生。模具復合型技術人才成為制造業技能型緊缺人才之一,在未來,模具從業人員需求量將不斷擴大,每年企業模具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替換和擴充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3]。
1 高職教育與模具人才培養
職業院校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擔負著培養復合技能型模具設計、制造及維護人才的重任。但是縱觀全國的情況,高職模具專業的總體辦學水平仍然低下,模具實訓基地的建設也并沒有成規?;?、系統化,多是散點培訓。造成大部分地區高職模具專業所培養的人才素質和數量與社會需求不匹配。高職院校對模具人才的培養應重點著眼于集設計、制造和檢修為一體的系統性教育,這樣的教育目標來自于準確定位專業設置、服務面向對象和就業崗位引導。模具方向就業崗位一般分為四大部分:研發設計、工藝編制、數控加工、裝配及檢修。一般而言,大中型機械相關企業招聘高職院校的模具專業人才主要安排在裝配和調試等一線崗位上;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專業模具企業,由于工具軟件的集成化程度較高,高職生反而可以從事與模具設計、工藝、模具制造等相關工作;在小型民營模具企業,高職生甚至會被安排參與到從設計到零件整體成形的整個過程,并進行簡單的模具研發設計[4]。
2 一體化模具實訓平臺構想
一體化模具實訓平臺應該包括:模具加工工藝平臺、模具加工制造平臺和模具規范化拆裝、檢測、測繪平臺。加工工藝平臺主要由工藝規范卡片制定模塊、CAPP編制模塊組成,學生在此分平臺上主要完成模具加工工藝的學習和編制;完成工藝編制后可安排到制造分平臺實踐,制造過程應包括數控模擬加工仿真和數控編程兩大模塊,滿足學生對CAM的探索性學習和對數控機床的實戰演練;由學生或教師加工出的模具教學品應在模具拆裝、檢測和測繪平臺上完成對實訓生的模具檢修綜合訓練,該平臺的搭建要考慮到檢測、拆裝工具使用的規范化教學課程,可以現場錄制多媒體集成包供學生觀看。模具拆裝平臺的升降裝置及定位夾緊裝置設計需在滿足典型模具拆裝工具要求的前提下,實現自動化、輕型化、安全性的設計要求,解決模具拆裝過程中由于搬動和翻轉造成的安全隱患。
3 一體化模具實訓平臺建設意義
通過建立真實性的模具設計制造一體化實訓平臺,創建聯動式實訓環境,實現模具專業重視設計、制造、檢測技能和系統性訓練的培養目標。學生在一體化模具實訓平臺上可系統性的學習模具從坯料到最終成形的整個生產過程,把握該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擺脫單純的枯燥理論知識點講解、觀摩演示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模具實訓平臺可自主編制工藝規程,根據工藝規程進行模擬分析后操作數控機床進行加工。學生在實訓平臺上完成的整個模具設計、加工和裝配過程可為今后的工作積累相關經驗,并且利用這個開放式平臺還可以培養解決模具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對模具開發技術作出改進或者開發,真正達到實踐出真知的教育目的。利用模具設計制造一體化實訓平臺,還能將課程教學與模具設計制造類技能競賽緊密結合,學生還可以通過實訓平臺,進行創新實踐,制作出參賽作品,將模具設計、分析、制造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創建職業院校培養復合技能型人才的教學特色。另外,教師也可以將技能競賽與高職課程教學進行合理結合,引領教學、達到一體化教學目標,培養大批“雙師型”教師隊伍。
4 一體化模具實訓平臺建設目標
(1)鍛煉學院模具專業教師隊伍,培養一批模具專業骨干教師;
(2)開發并集成的模具實訓平臺教學資源可培養制造專業學生,可在本實訓平臺內完成模具拆裝實訓、模具設計及數值模擬分析實訓、模具數控加工等實訓,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
(3)加強校企合作關系,實現專業與產業的結合,使學生更快更好適應企業需求;
(4)通過提供具有普適性的專業教學資源建設理念,推動專業教學改革,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職業院校專業教育的社會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賈湘琳.高職模具專業課程開發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6.
[2]廣東模具人才缺口40萬[J].云南農業,2006(02):42.
[3]趙悅.模具教學虛擬實驗室的研究與開發[D].浙江大學,2011.
[4]李學鋒.高職模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準確定位的典型案例研究——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5-7.
基金項目: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資助(2016-10)
作者簡介:尹存宏,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