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萍
摘要:當今社會,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教育,成了當今教育的熱門話題。本文從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出發,以他們在習作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探求農村留守兒童的習作教學。
關鍵詞:留守兒童 作文 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主張字詞的記憶,到了中高年級,作文逐步成為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是否過關的重要標志,作文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現在的孩子雖然見多識廣,卻沒有幾個愿意寫作文的。作文難寫,作文難教,學生“怕”作文,教師“憂”作文,是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那么,如何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作文教學?孩子們該如何寫呢?
一、農村留守兒童有自身的習作“特性”
作文歸根到底,無外乎“寫什么”和“如何寫”。而寫什么對他們看來不成問題。
(一)他們有堅強的意志
農村孩子,從懂事開始,就跟著大人做這做那,洗衣做飯干農活無所不能。近年來,留守兒童的生活備受關注,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撐起來一片天。比如我班朱燕瓊同學,家中爺爺生病,叔叔殘疾,住在離學校最遠的“重慶寨”上,父母都外出打工。她得清晨四點鐘起床,胡亂吃點東西,就著手電筒的光線幾人結伴而行,走到山下天亮 ,到學校剛趕上上課;下午放學回家,經常是月上枝頭,伴著燈光做完作業已是深夜。盡管如此,她依然幾年如一日堅持上學,從未遲到。這樣的孩子,農村有很多,生活強迫著他們及早長大,做生活的強者。
(二)他們是素材的直接擁有者
城里的學生分不清蔥子和蒜苗,農村的學生肯定不會像城里孩子那樣不認識蔬菜的名,他們身在農村,常在地里干活,好多蔬菜都是自己親手種的。城里的孩子只見過寵物,雞、鴨等動物怎么長大的他們根本不知道,農村的孩子從它們出生,到慢慢長大,吃什么,他們都了如指掌。看山玩水,他們接受大自然的饋贈,他們有生活的體驗。寫作時,充分挖掘他們身邊的素材,比老師的一切講解都管用。
近年來,留守兒童也接觸了外面的世界,現在的父母打工經歷越多,意識也越強,經常利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外面去玩,培養感情,孩子也能很快融入外面的世界。每每談及這些,他們都津津樂道。曾經有個孩子就寫了他第一次看海的經歷。同時,網絡也讓他們的眼界開闊不少。
(三)他們渴望親情
前段時間,一個女生悄悄告訴我:她的父母要離婚了。因為這件事,她和同學發生了矛盾,時不時躲在座位上偷偷哭泣。留守的無奈,親情的缺失本已讓孩子的心靈變得脆弱,加上父母的離異,他們就更孤獨了。他們想在父母的懷里撒嬌卻也是一種奢望。有一次作文“寫父母之愛”,很多同學都睜著迷茫的眼睛,在他們眼里,我看到了“愛的渴望”。
二、農村孩子的習作“缺陷”
農村孩子雖然擁有很多資源,但他們在寫作方面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一)寫作技能差
寫作技能就是把書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包括審題技能、立意技能、選材技能、文章的結構、語言知識的運用等。
“愛”與“感動”是生活的永恒主題,一遇到這樣的文章,學生都不會寫,不是他們缺乏經驗,而是缺乏感受和發現,寫出來的作文根本找不到“點”,或者就是一味抄襲。
(二)寫作的次數較少
學生不愿寫作文,老師不愿改作文,寫作文也都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書面作文就不動筆,布置回家觀察,第二天到校一統計,完成任務的寥寥無幾。
三、農村留守兒童習作訓練
(一)做好作文早期練習
進行日記、周記的練習。指導學生要把握寫日記、周記的格式,然后讓學生寫。開始在檢查時,降低要求,只要動筆了就行,哪怕是只寫了一句話。時間久了,學生就會養成愛動筆的習慣。有了動筆的習慣,學生就會用眼去觀察四周事物,專心去思考自己的見聞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豐富寫作的素材。
(二)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
為了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我注重指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讓他們在生活的海洋中去積累寫作的素材。春天,我讓學生觀察大自然萬物復蘇的情景;秋天,我讓學生觀察豐收的田野。平日里,我讓學生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通過觀察,讓學生們指導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風云不變化,山巒小溪,包括秋收冬種等等,這些都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只要去聽,去感受,去思考,這些司空見慣的東西都能成為最好的寫作素材。用觀察的眼光為自己積累素材,用觀察的眼光去體味生活。從而讓學生知道作文并不難寫,作文的內容就在自己的身邊。盡管觀察到的東西不一定每次作文都用上,但看的東西多了,想象力就會豐富起來,腦筋就會靈活起來,在學生的頭腦里就會建立起“素材倉庫”,到作文時,學生就會感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讓學生真正做到“厚積而薄發”。
(三)回歸課堂,親身感受
柚子成熟的季節,為了讓孩子感受一次比賽的經歷,我有意識地進行了“吃柚子比賽”。比賽那天,學生人人都帶來了柚子,還沒上課,就迫不及待要求比賽,興趣很高,為寫作文奠定了一個感情基調。比賽前,我對習作進行說明。比賽分組進行,各組派個代表,一聲令下,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吃,生怕自己那組落下,那激烈的場面可想而知。一次不過癮,孩子還要求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游戲完后,對孩子進行簡單采訪,引起孩子的回憶和思考,為后面的寫作打下基礎。有了這樣一次經歷,老師可以事先在作文中為孩子分好段,并寫好每段的第一句話,這樣,孩子就能順利地寫下去。堅持訓練一段時日慢慢放手,孩子們便在這樣的經歷感受中不知不覺學會了寫作。
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行。在學生作文之前,對作文進行講解,讓學生知道如何寫。寫完之后,及時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了解了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之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明了自己作文的優劣。單元作文時,再進行有的放矢地修改,大部分學生應該能寫出較規范的作文了。
因此,我們要扎實對學生做好早期作文訓練,為作文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相信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會上臺階。
參考文獻:
[1]白玉紅.寫作技能訓練的基本方法[J].現代情報,2002,(09).
[2]謝嘉平,趙玉琦,王俊英.小學語文教學新路[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3]吳立崗.小學作文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
[4]錢堯鐘.“讓學生喜歡寫作文”不再是空談[J].文教資料,2005,(31).
(作者單位:重慶市英利育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