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孚
摘 要:土地是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而現階段的我國在土地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而可持續土地管理是發展趨勢,因為其不僅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土地的基本要求,還能夠實現土地的可持續發展,與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相一致。基于此,文章首先闡述了可持續土地管理的基本要求,而后介紹了實施可持續土地管理戰略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我國可持續土地管理的現狀,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能夠促進我國土地的可持續發展管理。
關鍵詞:可持續戰略;土地管理;戰略
引言
眾所周知,我國的國土面積達到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可謂幅員遼闊,但這其中可以供人類利用的土地資源卻不多。人民群眾日食住行離不開土地,如果沒有土地,真不知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為了更為科學地利用土地資源,并達到良好的管理,我國實施了可持續土地管理的戰略政策。文章將對可持續土地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1 可持續土地管理的基本要求
自有人類誕生之日起,人類的所有活動就要以土地作為基礎,但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土地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大的體現。但人們大肆開采和利用自然資源的行為使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土地也是其中較為嚴重的一項。土地如果遭到破壞,想要恢復就是很難的一件事,更不用說再次利用了。可持續土地管理顧名思義就是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根本出發點,科學地規劃和使用土地,讓土地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達到一個平衡點,所以必須要在土地的管理中始終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不僅要看到局部利用,也要看到整體利用;不僅要看短期利益,也要看到長期利益,這樣才能實現和諧發展。
2 實施可持續土地管理戰略的必要性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顯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資源環境也比較穩定,可持續發展也漸入佳境。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生存環境中還存在人口增長過快、資源枯竭及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問題。在可持續發展中,土地所占有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土地的可持續利用一方面會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還能夠保障資源環境都方面的安全。土地是陸地上自然資源的主要承載著,如果土地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那么破壞的不僅是土地資源的自身,還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其他的資源在利用上大打折扣,有的地方甚至會面臨著生存的威脅。大量事實表明,土地的退化與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土地資源有著莫大的關系,環境也會因此受到極大的破壞,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土地是國家的重要資產,除了自身具有極大的價值外,如果科學合理地利用,所能夠帶來的經濟附加值也是不可小覷的。所以應做好可持續土地管理工作。要節約每一寸土地,并達到合理利用,挖掘其潛在的功效,進一步加大可持續土地管理的力度,使可持續利用得到良好的貫徹。
3 我國可持續土地管理現狀
3.1 土地短缺的問題還在繼續
自農耕時代起,我國的土地資源就比較短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土地的承載壓力過大,人類的衣食住行都需通過土地來實現。我國實際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是十分有限的,再加上我國的人口基數大,所以人均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就更為有限了。
3.2 土地資源的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從總體上來講,我國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和規劃都是比較缺乏的,所以直接導致了我國的土地出現了嚴重的退化問題。一旦遭受到了退化,土地就很難被再次利用。我國也在積極的進行植樹造林活動,但還是趕不上退化的速度。
3.3 土地集約化水平不高
耕地沒有形成規模化經營,很多時候還是以分散的形式存在,綠化種植面積低。農作物的產量低,經濟效益不高。園地布局差;草地的合理利用率低。而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土地資產被閑置,建設用地在向外延伸,占地數量大,這些都導致了我國土地集約化水平比較低。
3.4 人口、土地和環境的矛盾更加激烈
現如今我國的人口處于世界的第一位,而環境問題也在不斷加劇。土地問題也是環境問題的一種,如果人類生活環境受到的破壞力不斷加劇,土地資源受到影響也是必然的。由于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加,居住、生產、種植都需要土地,如果沒有科學的規劃,土地的使用情況不容樂觀。
4 改進可持續土地管理的措施
4.1 加強對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的能力
土地是基礎但極為重要的資源,如果只是簡單的由環保部門來負責是不恰當的。還必須有相關部門積極參與,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來最大化的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現階段我國在可持續土地管理上還是以優化配置現有的土地資源為主,加緊治理退化及正在退化土地。利用科學的技術來預測土地的優化配置,并進行動態管理,使監測土地利用的效果更加顯著。適當的運用土地用途管理和土地市場調節,使農業用地的節約化和管理規范化提高得更為顯著,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并擁有良好的效果。
4.2 加大可持續土地管理的能力建設
可持續土地管理的工作中要經過大量的數據收集、監測、統計、分析,使管理方案能夠符合實際要求。這就需要在制定方案之前要掌握土地的基礎數據,特別是土地覆蓋和土地變更的數據收集。并以此為基礎,推動對土地評價工作,使土地規劃與土地服務進行良好的結合,為提升土地集約化提供重要的基礎條件。在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信息化技術可以將土地數據的收集、監測、統計工作進行處理。
4.3 重視可持續土地管理的科技創新
僅就現階段的發展來看,我國在可持續土地管理上沿用的還是傳統的方式,沒有運用科學技術來管理,創新能力不夠。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提升土地資源管理上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也能夠在土地管理的基礎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繼續解決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可持續土地利用指標體系和土地調查評價等問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于科學技術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我國現有的科學技術資源,為可持續土地管理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科學技術的投入能夠有效提升管理人員的創新管理能力。在管理中加大科技的投入,進而為可持續管理提供新的方式。管理人員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的土地管理方案中,而是要創新新的方法。
5 結束語
通過文章的分析使我們深刻感受到土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對于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共識,應引起相關部分的足夠重視。我國的國土面積在世界上處于第三,而人口數量卻是第一,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口和土地資源的矛盾性。我國的土地質量不高,土地集約化程度低,城市中的很多土地都處于閑置的狀態,造成了土地的浪費。所以應實施可持續土地管理,將可利用的資源利用到位,不斷加大科學技術的投入力度,這樣才能不斷創新出新的土地管理方式,保障我國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廣達.關于可持續土地管理戰略問題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08:162.
[2]魏鑫堯.加強可持續土地管理的策略[J].統計與管理,2015,09:98-99.
[3]張正峰.土地整治可持續性的標準與評估[J].農業工程學報,
2012,07:1-7.
[4]嚴金明,劉杰.關于土地利用規劃本質、功能和戰略導向的思考[J].中國土地科學,2012,02:4-9.
[5]陳建林.土地管理的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研究[A].北京恒盛博雅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會議論文集[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