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
摘要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舉措。本文通過對近年來石泉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針對面臨的問題提出今后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現狀;問題;發展對策;陜西石泉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265-01
1 基本情況
石泉縣轄11個鄉鎮,140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5.13萬人,總耕地面積1.94萬hm2,其中農耕地1.31萬hm2。2015年農業(種植業)產值55 401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5 214萬元的48%。全縣共建有10個農產品市場,其中縣城2個、鎮級農貿市場8個,基本滿足石泉縣農產品供銷,還有3家小型茶葉加工企業和200余家糧油小型加工企業。
2 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2.1 種植業整體發展滯后
種植業產業總體上處于傳統農業自然狀況,種植業結構調整、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任重道遠。標準化桑園、煙草、茶葉、大棚設施栽培產業經過多年的示范建設,目前僅在少數鄉鎮、少數重點村有一定基礎,規模、產業及區域布局雛形初現;大部分鄉鎮、村差距很大,在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和區域布局及產業化。
2.2 農耕地逐年大幅度下降
由于退耕還林工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建設、扶貧遷移、新農村建設占地擴大[1-2],石泉縣農耕地由1996年的1.84萬hm2下降到2007年的1.26萬hm2,減少0.58萬hm2,年均減少527.27 hm2。隨著農耕地減少,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由1996年的3.15萬hm2下降到2007年的2.35萬hm2,減少0.8萬hm2,年均減少734.55 hm2。農耕地和糧食播種面積的持續減少使糧食生產的基礎地位受到嚴重威脅,特別是種植業產業的發展規模和區域布局也受到制約。
2.3 農業基礎設施落后
石泉縣是山區縣,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差,農業基礎設施成本高、農民經濟基礎差,農田水利設施投入少,全縣僅3 533.33 hm2旱澇保收田,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旱減產、澇也減產,種植業受自然條件、氣候災害的影響太大,缺乏保障。
2.4 農業規模化程度很低
大部分農戶種植規模小(<0.2 hm2),種植種類雜亂、產量低,家庭經濟收入主要是種植業收入和勞務收入,家庭種植主要自食,少量的農產品出售也對家庭收入影響較小,處于可種、可不種的狀態,不追求產品質量、產量、效益,新品種、新技術接受程度低,種植技術落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3-4]。
2.5 農業產業化缺乏政策扶持保障
現有的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未真正落實到縣級,地方財政更沒有能力進行扶持。農業產業化缺乏資金投入扶持引導,發展緩慢。信貸資金扶持乏力,特別是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困難,企業缺乏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能力,設備簡陋,加工工藝落后,產品質量不高。
2.6 農業產業化缺乏龍頭企業帶動
種植業農產品除茶葉基本形成產、加、銷產業化雛形外,優質糧油和瓜果菜均無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農戶除自產自食外,銷售原糧、油菜籽、瓜果菜鮮產品缺乏粗加工及深加工能力,農產品不能升值產生經濟效益,農民收入增產緩慢,農業產業化發展缺乏推動力。
3 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對策
3.1 鞏固農業(特別是種植業)的基礎地位
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現代農業。要認真宣傳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做好“三農”工作,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開發,努力增加農民收入。要穩定糧油作物面積,主攻單產,保證石泉縣糧油自給。要鞏固和適度擴大經濟作物產業區域布局面積,提高產品品質、單產及單位產值。
3.2 增加農業產業的資金投入
利用國家增加農業投入和農業產業化扶持的政策,組織石泉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建設項目立項申報,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投入,加強石泉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科技扶持力度,對已有發展基礎的區域特色農業產業的鄉鎮、村進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和產業發展科技扶持,促進區域布局的適度擴大和種養水平的提高,盡快形成“一村一品”區域特色產業布局,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3.3 抓農業產業區域建設重點,實現率先突破
根據各鄉鎮、村農業產業區域布局,制定種植業產業發展規劃,分別進行農業產業區域建設開發。原則上以村為單元整村推進,選擇一項有基礎、有發展條件的主導產業進行開發建設,區域布局形成之日就是“一村一品”建成之時。
3.4 依靠農業科技提高種植業生產力水平
引進糧油作物、經濟作物名優特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大力推廣良種良法配套無公害養植關鍵技術,分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業種植實用技術大培訓,提高農民的技術素質,提高農民種植技術水平,提高農民種植效益。要以強村大戶為重點進行科技示范,帶動產業區域布局內重點產業的專業化、標準化技術水平的提高,依靠農業科學提高農業產業的生產力水平和效益。涉農部門及有關事業單位做好良種及新技術示范、技術培訓、植物病蟲、種植技術指導、物資配套等技術服務工作,為農業產業化建設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下轉第270頁)
(上接第265頁)
3.5 利用市場功能引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農業產業化的三大要素是市場、技術、效益,三者缺一不可,要重視和利用市場引導功能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要培育和經營農業產業化就要高度重視產品銷售這個關鍵環節。政府和有關涉農部門要做好產業和產品的宣傳推介及營銷工作,農業產業的產品“既要生產得出來,又要賣得出去”,更要有經濟效益,“三個輪子”一起轉,產業化建設目標才能實現。特別要重視農產品經紀人的培育,依托經銷大戶把生產的農產品銷向外地、銷向大城市甚至出口。農產品產地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和農產品無公害產品認證是取得市場準入的門檻,拿到準入證才能進入大中城市和大超市銷售,在農業產業化建設開發時必須通過“兩個認證”,做好產品進入市場的前期營銷工作。
3.6 培育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
依靠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牽引農業產業化建設和區域布局。當農業產業建設種植規模和產品達到一定的生產能力后,仍然出售原始初級產品時,產業發展就會受阻甚至夭折。在建設開發初期就要注重培育小型加工企業,將原料產品轉化為初加工產品,實現第一次升值。通過小型加工企業的滾動發展和優勝劣汰,培育深加工龍頭企業,打造農產品品牌,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壯大。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應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環境及服務,扶持其發展。達到“培育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項產業”的目的。
3.7 加強農產品貿易市場建設
目前,縣城2個農貿市場已經不能適應石泉縣農產品貿易需求,場地狹小、交通擁擠,購銷雙方均為不便。建議新建農貿市場,以適應農產品交易的需求,努力為內銷和外銷農產品提供便捷服務的貿易平臺。
4 參考文獻
[1] 牛若峰.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觀察和評論[J].農業經濟問題,2006(3):8-15.
[2] 鄭會軍.湖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5):92-96.
[3] 韓艷旗,張銀嶺,王紅玲.湖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4(3):713-717.
[4] 段少遠.拜城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問題探討[J].新疆農墾科技,2012(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