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華煒

摘 要:語文對于中國的所有學生來說,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之一,學生必須從小加強,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小學階段的語文,是最簡單也是最不能忽視的對象,為了加強小學語文的學習,新課標提出了學科綜合性學習的新方法,文章對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措施;反思
每個學生的學習都是從小學語文開始的,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了基本的識字寫字、閱讀、寫作、交流等技能,為其他課程的學習提供幫助,甚至為人生的發展打下基礎。而傳統的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在新的小學語文學科綜合性學習方式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一、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
1.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現代社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新的潮流,因此,加強綜合性學習,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新課標所明確要求的內容。綜合性學習在教學中的體現,主要集中在鼓勵學生加強互相交流學習、自主鉆研,并且努力提高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創新思考方面的技能上。為了加強小學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教師首先應明確該學科具備綜合度高、實踐性強、自主色彩濃厚、全體參與程度高的特點。然而新課標的實施已經有較長的時間了,依然有不少教師受限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他們單純依靠自己以往的教書經驗來講課,忽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性,這無疑是與時代發展相背離的。只有加強綜合性學習,才能鼓勵學生把目光從窄小的書本世界擴散到豐富的社會生活和大自然中,利用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反過來鞏固所學知識。
就現在人教版的語文課本來看,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會涉及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年級也對應有各自的形式和方法。如一、二年級的學生,其學習內容往往不是具體而明晰的;三、四年級的則多半集中在作業的表現形式上;而五、六年級的學習,對應著單元主題的模式。這種梯度性的設計,是與當前的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吻合的,可是,教師在最初接觸這種方法的時候往往會無所適從。比如,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內容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懷疑復雜的漢字能否在幾堂課的時間內完全講清楚,不知講授時應該從何處著手。而經過多次實踐,最終培養了學生的興趣,使其主動鉆研,參與到多元化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去,積極收集資料、摹寫漢字、組建漢字興趣小組,等等。正是這樣的實例,可以體現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它可以使理論和實踐連接成一個有機整體。
2.回歸“以生為本”的教育本質
在一直以來的教育事業發展進程中,教材都具有神圣的色彩,一度被當做是無可指摘的權威,成為眾多教師和家長信奉的法寶。而且,固定的教學模式中,都是課上講課文,課后做習題,單元完成后做試題,一學期后有大考。反反復復的學習流程,最后在做的事情也不外乎是死記硬背、寫爛筆頭,趨近機械化的模式,無疑會抹殺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式的提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對陳舊的語文教授學習方式的挑戰和革新。它要求利用新的方式、開闊的視角,喚醒學生自身的學習激情,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實現教育本質上的回歸。
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措施
1.整體規劃,分年級進行
語文綜合性學習,這種新模式在實踐中證明了其本身的先進性和科學性,然而推廣起來并不容易。之前很少有大量的綜合性學習的經驗,所以這種方式的運用還離不開教育者的摸索,很可能要經歷幾次失敗,才能找到一條適合自身條件的路子。鑒于小學生群體是一個內部階段性特征明顯的群體,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方式的使用可以采取分年段施行的方法。各個年級的學習內容和任務要緊緊貼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相關教學要求。
在此,以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為例,這些學生的年紀較小,讀寫能力都不強,為了實現綜合性學習,教師可以在安排教學計劃的時候,設計一個生活化的“我們身邊的垃圾”的主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發現垃圾的來處,以口語交際、圖文呈現的方式,使學生認識到垃圾的危害,得到啟迪。
2.做好資源整合
在促進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階段中,需要認識到加強該領域中教學資源的開發和配置的重要性,在各個知識領域間建立必要的聯系,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狀態中去。不同學科之間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共通之處,更何況語文是基礎性的學科,它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可謂起著基礎性作用。加強不同學科間的溝通,可以強化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開闊其視野。
比如,在語文學習中,會常常在課文中見到自然界中的花鳥等意象,會涉及各個地理區域上的景觀,這些都是自然課上會學到的內容。教師在教授的時候,把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知識結合起來,為學生打通二者之間的大門,就可以使學習的效果更為深化。
3.促進合作交流
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個新興的事物,憑著其獨特的優勢,為學生帶來了別開生面的課堂,使其接觸到更加生動的學習過程,無疑會得到學生的歡迎。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綜合性學習模式提倡各個地區的學校就教學方法進行溝通合作、相互幫助、攜手進步。其他地區的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擺脫了單調的課本、死板的課堂和永無止境的練習題,也就可以更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中去。
當然,農村地區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模式的運用無疑是不夠深入的,加上經濟等條件的限制,資源開發也更困難,課堂略顯單板死寂,評價機制有失偏頗,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反思
1.定位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大重點中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和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不相上下,是加強學生語文素質培養必須做好的一點。綜合性學習的方式,雖在學生群體中廣受好評,但將其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時,卻難以達到既定效果。因此有的教師只是把綜合性學習當作一種興趣的延伸和輔助性手段,不如閱讀識記那般加以重視,這無疑是不科學的。
2.評價
從前文的敘述中,就可以看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某些特征,教師在運用過程中,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在多個領域的理論和實踐技能中實現自由切換。語文綜合性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如果在課堂上,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自己愉悅地接受并消化掉課程內容,并且在后期檢測中運用到理論和技巧,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
3.融合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方式的運用,要求突破各個不同學科的限制,而這個突破與融合的度則需要教師和家長自己去揣摩與把握。與之相關的,是一系列細節處理的問題,比如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配合、教學平臺的搭建與使用、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習方法與學生實際的結合,等等。只有處理了這些融合工作上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強化教學效果。
總之,相關的教育工作人員應認識到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幫助語文課堂回歸“以生為本”的教育本質。
參考文獻:
[1]李麗君.關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8).
[2]曹光泉.基于農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對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7).
[3]孫桂榮.綜合性學習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33).
[4]吳雪萍.開發課程資源 享受快樂語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的選擇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