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李珍珍,李紅哲,孫大雨,胡 玲
(1.鄭州市衛生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5;2.河南義煤集團總醫院,河南 義馬 472300;3.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14)
基于工作任務的緊急救護實訓方案設計
李艷紅1,李珍珍2,李紅哲3,孫大雨1,胡 玲1
(1.鄭州市衛生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5;2.河南義煤集團總醫院,河南 義馬 472300;3.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14)
目的 開發適合中德合作緊急救護專業緊急救護課程實訓項目。方法 學習德國職業教育和急救體系,查閱急救實訓教學相關文獻,咨詢臨床急救護理專家急診護理工作任務和要求。結果 初步形成緊急救護課程實訓項目模塊,包括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組成、急危重癥病人病情評估、常用急救護理技術、常用急救儀器設備使用、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常見急癥救護)5個模塊,共33個實訓項目。結論 緊急救護課程實訓項目開發要以工作任務為導向、臨床案例為載體,實現專業與崗位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重視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和協作。
緊急救護;中德合作;實訓方案;工作任務
德國職業教育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其“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理念,學以致用的“雙元制”辦學模式,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等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提供了寶貴經驗。為推動我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給中職生提供更大的就業空間和更廣闊的發展前景,2013年,河南省教育廳成立了“河南省中國—德國合作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緊急救護專業項目”,我校是該項目的實施學校之一。本研究以開發緊急救護實訓項目為突破口,基于工作任務制訂實訓方案,初步形成系統有效的緊急救護實訓項目,現報告如下。
1.1 了解德國職業教育內涵和急救體系
我校中德班教學團隊赴德國學習,包括學習緊急救護專業理論知識、訓練急救技能、走訪緊急救護院前組織機構、了解德國院前急救醫療服務體系、學習體驗德國職業教育“面向職業工作任務的教學方法”、了解德國職業教育發展史等。
1.2 了解急救護理實訓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1,2]
查閱急救護理實訓教學相關著作、期刊等文獻資料,了解急救護理實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與評價機制及教學注意事項。如采用院校合作模式進行急救護理校內實訓課程教學,以提高學生急救護理能力等。
1.3 研究德方教學大綱和我國學情
研讀德方提供的緊急救護專業教學大綱,對其緊急救護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等進行深入研究,明確學生在常見急癥救護中需要掌握的急救技能、具備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并充分考慮我國學情,對中職生年齡、心理特點、認知特點、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態度進行調研。
1.4 咨詢專家,臨床調研
教學團隊到鄭州市多家醫院急診科調研、學習,咨詢臨床專家,熟悉急診科工作流程、常用儀器的應用、常見急癥的搶救處理、急診護理工作任務和要求。基于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任務,制訂實訓方案,以心臟驟停急救為例(男性,50歲,游泳時不慎溺水,被從水中救起后不省人事,檢查無呼吸、頸動脈搏動消失)進行實訓方案設計(見表1)。基于工作任務的緊急救護實訓項目開發過程見圖1。
2.1 緊急救護實訓教學目標
(1)職業素養目標:具有急救護理人員必備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強烈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責任心,自覺尊重服務對象的人格,能給予服務對象以人文關懷;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醫療安全意識,自覺遵守有關醫療衛生法律法規,依法實施急救護理;具有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和團隊合作的職業意識。(2)專業知識和技能目標:能及時、正確對急危重癥病人進行病情評估;嚴密監測病情變化;掌握常用急救護理技術,能獨立、正確、規范地完成急救護理技術操作;能熟練使用常用急救儀器和設備;熟悉常見急癥的急救原則、搶救流程和方案;能應急處理和配合醫師搶救急危重癥病人;能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能進行醫護團隊內的專業交流。
2.2 緊急救護課程實訓內容(見表2)
可采用示教、情景教學、案例討論、實踐訓練、見習等教學方法,寒暑假安排學生到急診科見習兩周。
3.1 實訓項目開發要以工作任務為導向
依據“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教學目標”的思路開發設計實訓項目[3,4],與臨床一線專家進行深入訪談,明確典型工作情景下學生必備的職業能力,并進行具體工作任務分析和歸納,最終得出典型工作任務。同時,在充分研讀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需求,形成實訓項目模塊,制訂有序的實訓操作方案和流程。

表1 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實訓方案設計(以心臟驟停急救為例)

圖1 基于工作任務的緊急救護實訓項目開發過程

表2 緊急救護課程實訓內容
緊急救護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實訓教學中應緊密結合臨床實踐,使學生認識到所練習的技能和專業崗位密切相關,不是在單純地完成一項學習任務,而是在完成工作任務,是未來崗位工作中會遇到的情景和任務,激發其學習興趣。實訓項目設計要與工作任務相結合,增強實踐性。學生可以從急救護士的角度進行疾病病情評估、分析、判斷及急救操作,實現專業與崗位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學習情景與工作情景對接,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職業教育特點。
3.2 實訓項目設計要以臨床案例為載體[5]
實訓項目開發要以工作任務為導向,而工作任務的實施離不開具體的病人和案例。因此,實訓項目開發要以案例為載體,讓學生感受到實訓課不是在單純、機械地學習某一項操作,而是在學習如何對某一位病人進行急救,將實訓技能操作和病人有機聯系起來。
案例要源于臨床急救實踐,教師在編制案例時,要充分利用臨床資源,收集、整理臨床病例資料,并與臨床急救護理專家溝通和交流,聽取其意見和建議,保證案例內容的準確、嚴密、完整和客觀。
3.3 實訓項目開發要重視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和協作
緊急救護實訓項目的模塊化設計打破了學科界限,尤其是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常見急癥救護)涵蓋了護理學基礎操作、內外科緊急救護實訓操作等。這就要求任課教師之間經常溝通、密切配合和協作。為此,我校中德班成立了項目組,項目組成員每周進行一次教研活動,并建立微信群,以實現信息暢通,使教師間能及時溝通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法。
[1]鄧輝,鄧菲菲,黃小娥.校院合作模式下急救護理校內實訓教學改革的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0):903-905.
[2]劉紅秀.案例教學法在急危重癥整體護理查房中的應用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6):123-124.
[3]劉樹淼.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在護理程序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7):72-73.
[4]張虹.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高職商務英語案例庫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5):22-25.
[5]洪少華,王菲玲,李陽.護理案例教學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8):634-638.
G424.4
B
1671-1246(2017)03-0092-02
2014年度河南省醫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中德合作緊急救護專業急救實訓項目的開發與應用”(WJLX2014171);2014年度鄭州市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中德合作緊急救護專業教學案例的開發與應用”(K201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