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劉曉雨,張 俐
(1.四川宜賓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四川 宜賓 644000;2.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重慶 400038;3.第三軍醫大學,重慶 400038)
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的必要性與實踐研究
張 霞1,劉曉雨2,張 俐3*
(1.四川宜賓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四川 宜賓 644000;2.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重慶 400038;3.第三軍醫大學,重慶 400038)
目的 探究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的必要性和實踐效果,為軍隊開展納入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的任職教育提供參考。方法 對來自不同基層部隊的31名軍人進行一個月的心理教育訓練,然后問卷調查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的必要性和效果。結果 100.00%的軍人認為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必要和非常必要,參訓后能獨立對他人實施心理教育訓練的軍人從29.03%上升至100.00%。結論 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是必要且有效的,能為部隊培養從事這項工作的骨干,為提升軍人心理健康水平和戰斗力保駕護航。
軍人;心理教育訓練;任職教育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深化軍隊院校改革,健全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1,2]。《決定》為軍隊院校任職教育指明了方向。任職教育是以大學后教育為基礎、以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育,是軍隊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軍隊任職教育是為了讓軍人獲得適應某工作崗位的專業知識及技能而進行的專門教育,其教學周期短、節奏快、針對性強、實踐性強,強調提高參訓軍人專項能力及技能,突出培養解決任職崗位實際問題能力。軍人心理教育訓練是利用心理學原理,結合部隊實際情況,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軍人優良心理素質的一系列活動。心理教育訓練能培養軍人勇敢、大膽、堅定、頑強、沉著、果斷、機敏和堅韌等良好心理品質,提高軍人面對各種困難、險情和戰斗環境的心理適應及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抵抗心理攻擊能力,提高心理素質和活動能力,提升部隊戰斗力。因此,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尤為重要。
1.1 對象
整群抽取某軍校任職教育班31名軍人進行心理教育訓練,并對其心理教育訓練的必要性和成效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1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軍人年齡為24~47歲,平均年齡(31.74±6.51)歲。其中男性19人,年齡為24~47歲,平均年齡(30.95±6.70)歲;女性12人,年齡為24~44歲,平均年齡(33.00±6.25)歲。
1.2 方法
對來自全軍31個單位的31名軍人進行為期一個月(4周)的以心理教育訓練實操技能為主的任職教育,其課程安排、目的、內容和學時見表1。每周學習5天,每天8學時,每學時40分鐘,共計160學時(包括每周五下午的黨團活動共16學時和課程后與學員交流溝通的“散伙”總結會共4學時)。在學員學習兩周后,讓其設計兩個模塊(每個模塊包括5個專題訓練活動)的心理教育訓練方案,教員與學員一起修訂方案。每位學員按照修訂好的方案,借助前面所學知識和技術對新兵實施這兩個模塊的心理教育訓練。這兩個模塊的心理教育訓練被安排在第三周和第四周,目的是將前面所學內容進行實踐及應用。在培訓一個月后,自擬半封閉式問卷,對31名參訓軍人一般情況及任職教育的效果和必要性進行調查,見表2。

表1 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的課程安排、目的、內容和學時

表2 問卷調查結果[n(%)]
2.1 參訓前軍人一般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沒有心理咨詢師執照的軍人占61.29%,有二級、三級心理咨詢師執照的各占19.35%;參訓前沒有參加過心理培訓的占61.29%,參加過培訓的僅占38.71%。提示軍隊心理培訓工作較為薄弱,亟待加強。
參訓前,沒有參加過心理教育訓練的占64.52%,沒有對他人實施過心理教育訓練的占87.10%,完全能對他人實施心理教育訓練的僅1人。可見,軍人心理教育訓練是當前急需推進的工作。
2.2 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的成效
參訓前,只有1人(3.23%)完全能對他人實施心理教育訓練,8人(25.81%)可以對他人實施心理教育訓練,22人(70.97%)不能對他人實施心理教育訓練;參訓后,100.00%的學員完全能和可以對他人實施心理教育訓練(見圖1)。可見,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有成效,達到了預期目的。

圖1 參訓前后軍人心理教育訓練能力比較
2.3 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的重要性
從調查結果看,100.00%的參訓軍人認為這個任職教育繼續辦下去是非常有必要和必要的。從問卷的開放式問題(通過一個月的學習,你的收獲是?)的回答可知,參訓軍人在這次任職教育中既掌握了心理教育訓練理論和方法,又提升了實際操作能力,還拓展了他們回部隊后心理服務工作思路和方法,并促使他們立志在各自單位將心理教育訓練開展起來,完成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零星到常態化、從粗到細的穩步增長和逐步完善,以期為軍人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此外,參訓軍人還在這次培訓中完善了個性,培養了能力,增強了自信,提升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軍人的職業特殊性使他們承受著比常人更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這就需要軍人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抵御高壓力對心身的損傷。心理教育訓練能提升軍人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優良人格、品質的形成與自我和諧,緩解負性情感和焦慮,改善應對挫折的方式[3~6]。心理素質良好的軍人能承受嚴酷、激烈的訓練和作戰等軍事活動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排除不利的心理干擾,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6,7]。心理教育訓練作為促進心理健康、預防各種心理問題發生、保障各項軍事任務順利完成、提升部隊戰斗力的重要途徑,在我軍較為薄弱,究其原因是從事心理教育訓練的人員不足且大多未接受過正規的培訓學習,導致其在心理教育訓練中不能游刃有余[8,9]。因此,將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納入任職教育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經過系統的心理教育訓練,參訓軍人均能較好地掌握這門專業技能,并能在實踐中很好地應用,有些學員甚至能駕輕就熟地將學到的不同模塊的心理教育訓練內容重新組合運用。當然這項任職教育仍有有待提升的空間,一方面,在問卷調查中,學員希望延長培訓時間,并增加對他人實施心理教育訓練(實踐)的次數;另一方面,外軍的任職教育分為初、中、高級3個層次,歷時6、9~12、12~36個月,且強調實踐性[10],鑒于此,在今后納入軍人心理教育訓練的任職教育課程中可以適當增加培訓時間和實踐次數。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
[2]章春野.對任職教育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4,15(1):104-107.
[3]楊國愉,王江瀾,馮正直,等.心理素質訓練對軍人心理健康和個性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10):929-931.
[4]甘景梨,張萬恒,趙亞男,等.心理訓練對軍人自我和諧等因素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8(5):311-313.
[5]Susannah E,Murphy M,Clare O’Donoghue,et al.Imagining a brighter future:The effect of positive imagery training on mood,prospective mental imagery and emotional bias in older adults[J].Psychiatry Research,2015,230(1):36-43.
[6]張俐,包士雷,孫定宇,等.青年軍人心理教育訓練對應對策略的影響[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5,29(2):124-126.
[7]馮正直,楊國愉,張大均.軍人心理素質訓練的現狀與思考[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5,23(5):313-315.
[8]張俐,張霞,馮正直,等.軍人心理素質訓練納入軍事訓練的探討[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24):2680-2685.
[9]張俐,張霞,陳斌,等.軍人團體心理教育訓練方案及應用[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5,33(2):221.
[10]張戎,張建林,黃偉峰,等.外軍軍事醫學院校任職教育特點對衛生士官升級培訓的啟示[J].實用醫藥雜志,2010,27(11):1052-1053.
(*通訊作者:張俐)
G448
B
1671-1246(2017)03-0021-03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3GJ0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