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環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PBL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付玉環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 探討PBL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效果。方法 以2015級臨床醫學專業1~2班學生為實驗組,3~4班學生為對照組。實驗組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在傳統授課的基礎上適當應用PBL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并對兩組進行對照分析。結果 實驗組學生的基礎理論考核成績,形成性評價中的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及總評成績,綜合評價均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結論 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課程教學中適當應用PBL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并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關鍵詞:PBL教學法;高職院校;基礎醫學;實踐應用
高職教育是培養高級實踐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具有很強的職業性特點。PBL教學法是指以問題為學習起點,將學習置于真實的、有意義的、多樣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直接面對反映現實世界真實情境的問題。PBL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1],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貼近真實的職業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因此,我們通過認真調查和論證,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將PBL教學法應用于我院高職基礎醫學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級臨床醫學專業1~2班84名學生為實驗組,3~4班86名學生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均通過統一高考后錄取,入學年齡和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授課教師、授課內容、使用教材、總學時數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內容
結合基礎醫學各學科教學大綱和高職醫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我們初步將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基礎醫學導論,主要包括形態學和機能學基礎;另一部分為系統常見病模塊,將呼吸系統(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肺心病和肺癌)、心血管系統(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胃炎、消化性潰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胃癌)、泌尿系統(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膀胱癌)、生殖系統(前列腺癌、宮頸癌)、內分泌系統(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和神經系統(腦血栓和腦出血)的解剖學、人體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等基礎醫學課程進行了有機整合。
1.3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在傳統講授的基礎上適當應用 PBL教學法,比如:(1)在校園網上開通PBL網上課堂,提供PBL教學日歷、教學大綱和教學案例及相關問題,便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查閱資料,并讓學生建立PBL教學小組微信群,便于學生隨時交流討論。(2)開放數字圖書館,并讓教師講授文獻檢索方法。
1.4 教學效果評價
評價分為終結性考試和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考試包括基礎理論考核(55%)和臨床案例分析(45%),兩組的終結性考試題型相同,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選擇、簡述及病案分析等,考試試題從試題庫中隨機抽選。形成性評價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包括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及學生自評,評價項目表滿分為100分,不同評價項目所占分數比例不同,評價等級分為好(10分)、較好(9分)、中等(8分)、較差(7分)、差(6分)。兩組學生最后的綜合評價由形成性評價(占40%)與終結性考試(占60%)構成。
1.5 統計學方法
調查資料采用Excel軟件先對數據進行雙重錄入并邏輯糾錯,建立數據庫;然后導入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施前的準備
(1)教學小組的確立及教師的培訓。組織各學科骨干教師組成課題組,并進行集體備課,研究教學技巧,同時聘請臨床專家選取經典病例,創設臨床情境。(2)學生培訓。將實驗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6~8人,并選出小組長。首先向學生介紹PBL教學的基本情況及在高職院校開展PBL教學的現實意義,并舉辦關于制作幻燈片、綜述論文寫作技巧的講座。然后對小組長進行培訓,詳細闡述小組長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3)教學時間的安排。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基礎醫學整合課程總學時為280學時,在整合課程每個系統講授結束后設有1個PBL案例教學,每個PBL案例教學3次課6學時,在授課之前給出情境案例和問題,學生分組查閱整理,圍繞案例采用PBL教學法進行橫向教學。
2.2 PBL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PBL教學法的實施主要包括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收集資料—討論匯總—成果展示—交流評價—教師總結。以高血壓為例探討PBL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課程中的實施過程,見圖1。

圖1 PBL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首先創設情境:情境1:王某,男,年齡59歲,是一位一直從事高三數學教學工作的教師,近九年來時常出現頭昏、頭痛,尤其在情緒激動和工作緊張時加重。在一次體檢中發現血壓達149/110 mmHg,被診斷為高血壓。通過案例呈現臨床情境,提出問題:血壓升高到多少可診斷為高血壓?哪些人群容易發生高血壓?高血壓為什么會對機體造成危害?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探討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及結局,既學到了知識,又解決了問題。情境2:醫生建議王某用藥物控制血壓,王某遵照醫囑服用硝苯地平緩釋片、吲達帕胺片等藥物治療,但未做到規律用藥。由于服用降壓藥不規律,王某兩次在夜間起床后突然暈倒,導致血壓控制不理想。通過小組分析討論并查閱相關資料,用所學的藥理學和人文醫學知識解決問題。情境3:近一年來,王某經常自覺勞累、心悸,記憶力明顯減退,尿量增多,尤其是夜間尿量增多明顯。測量血壓達185/120 mmHg,尿蛋白(+),血中肌酐、尿素氮升高,胸部X線片顯示心臟靴形增大。1天前,王某在工作中突然昏倒,肢體癱瘓,經搶救無效死亡。尸體解剖發現:心肌纖維增粗,心腔擴大,腎臟萎縮,并出現了腦出血。提出問題:王某生前血壓一直控制不好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王某在工作中突然暈倒,引起肢體癱瘓的原因是什么?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小組討論、查閱資料分析高血壓病的發展。以上是3次6學時的PBL教學,每次查閱和討論的結果均以小組為單位匯總,并通過PPT進行展示,最后交流評價。教師針對高血壓,結合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和藥理等相關學科的知識進行總結,并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通過6個學時的PBL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質。
3.1 實驗組與對照組終結性考試成績比較
實驗組基礎理論考核成績為(90.61±3.24)分,對照組基礎理論考核成績為(82.56±2.99)分,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臨床案例分析成績為(92.47±2.89)分,對照組臨床案例分析成績為(79.64±3.81)分,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2 實驗組與對照組形成性評價結果
實驗組形成性評價中的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及總評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的形成性評價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形成性評價比較(s,分)
項目(權重)教師評價(0.4)學生互評(0.4)學生自評(0.2)總評實驗組(n=84) 對照組(n=86)t P 92.83±6.81 95.67±4.74 96.31±5.29 94.93±5.61 83.39±5.66 89.09±3.23 88.71±5.07 86.73±4.65 10.337 7.023 8.210 9.022 0.000 0.002 0.001 0.000
3.3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綜合評價結果
按照終結性考試占60%和形成性評價占40%的權重統計綜合評價結果:實驗組成績為(92.91±4.03)分,對照組成績為(83.1±3.21)分,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同時發現,形成性評價成績高的學生終結性考試成績也較高(P<0.05)。
我國高職教育的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其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從事一種或一類職業的能力。我們通過PBL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課程中的實踐應用發現,PBL教學法更有利于培養醫學生的職業素質。
4.1 PBL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對基礎醫學課程進行了適當整合,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引入PBL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熱烈討論的氛圍中,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表示非常喜歡PBL教學法。
4.2 PBL教學法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職業素質
運用PBL教學法,學生一方面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查閱資料的能力并進行分析討論,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使學生學會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中,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2-3]。
4.3 存在的問題
(1)與傳統的教學法比較,PBL教學法更適應高職院校基礎醫學教學,但是PBL教學的課程容量小,花費時間長,而且學生可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上而忽略了學習目標本身,以至于忽略一些經驗性知識的獲得,因此部分章節應在保留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適當引入PBL教學法;(2)在PBL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資料的查閱及討論、成果的展示和教師的引導總結耗費了師生大量的精力,因此有部分師生的主動性較差,導致教學效果不好;(3)教學配套資源不足,包括充足的圖書館館藏、大量的文獻數據庫、適當的教材以及專門的教室等硬件設施;(4)案例選取和問題設計缺乏經驗,由于臨床案例情境和問題的設計是PBL教學的關鍵,因此高職院校基礎醫學教學不僅要傳授基礎知識,還要體現職業特點,讓學生早接觸臨床,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但在案例和問題設計中往往缺乏整體性和鮮明的職業性。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課程中適當應用PBL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但是PBL教學法并不適宜在所有的章節實施。因此,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教學中合理應用PBL教學法,對轉變現行的教育模式、提高高職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都具有重要意義。
[1]楊凱,楊雁琪.對香港大學牙醫學本科教育的觀察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6):26-27.
[2]段亞平,卓瑪,扎桑,等.PBL教學模式在基礎醫學中的使用策略[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145-146.
[3]龍敏.從中外教育比較淺談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8):20-21.
G424.1
B
1671-1246(2017)04-0039-03
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PBL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基礎醫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150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