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關于提高自我語文學習能力相關探討
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 王明旭
語文是高中學習階段需要重點掌握的學科,語文學科最顯著的特性就是人文性和思考性強。不同于其他理工類的學科,有固定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要有效提高語文水平和語文能力需要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本篇文章主要對高中生提高語文自我學習能力的方法和作用展開研究和討論。
高中生 提高 語文 自我學習 能力 提高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采用一對多的僵硬式教學導致大多學生在語文學習上被動性較強,缺乏一定的求知欲望。高中學好語文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因此,要有效提高自己的語文基本素養和語文知識積累、運用能力,就需要從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著手,強化語文學習的技能。
(一)教師教學生硬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講學的基本模式基本上都是圍繞課題要求,主要根據自己自己的理理解思路進行知識點灌輸。由于高中語文是學科考核的重點部分,因此語文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課題講解也是花費了極大的心力,課下老師有積極安排許多的訓練內容,強化鞏固課堂所學。但是由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進行針對性講解,導致學習效率低下。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學習重視基本文學素養的培養和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倡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習。每個人在學習語文時,都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老師在教學中一味強調課堂節奏導致一些同學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失去學習興趣。同時“填鴨式”講學效果較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機會減少,不能與老師的教課產生互動,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效果不明顯。
(二)學生學習被動
高中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成績,從而順利通過高考步入大學,這也是我和每一位高中同學的真實想法。這是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階段語文學習額主要目標。但是學無止境,要綜合提高自己的語文知識水平,全面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就需要提升學科的自我學習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學習中發現,由于不老師固化性的教學思維,在完成課堂講課后,又通過布置大量的習題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可理解,但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發現這種學習方式雖然可以鞏固課本知識,但是自己也失去了許多自我學習的時間和精力。許多學生跟隨老師的步伐學習是不會,但是會進一步導致思維固化,弱化自主學習的意愿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不利于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的提高。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同,但是被動性統一學習只會降低學習效率,導致學生學習語文興趣不高、態度懶散。
(一)拓寬教學渠道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大多是拿著課本進行枯燥、單調的講解,學生難以融入其中,學習效率不高。因此我建議老師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創新教學手法,在課堂語文講解中增加新的內容。尤其是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將語文教學和互聯網技術融為一體,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必要條件。例如高中語文中都會有文言文的選材,由于高中生接觸文言文的機會有限,古文字詞的用法與現代詞語含義出入又較大,學生讀起來晦澀難懂,學習難度較大。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在課前鼓勵學生進行課文預習,預習內容可以是作者生平和文章創作背景調查,也可以是古漢語詞義搜集、整理。以諸葛亮《出師表》一文來說,主要寫作背景是諸葛亮北伐中原前上書后主劉嬋,通篇言辭懇切,既對劉后主表明自己的赤誠之心,有對后主提出治國良策。這篇文章篇幅較大,需要重點掌握、理解的詞義較多,艱深晦澀的詞句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等都需要在學習中重點研習。文言古義把握較難,但是幾何一定的歷史背景和任務背景能夠更加豐富學習內容,完善知識體系。通過自己查找資料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能夠有效拓寬學習渠道,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轉變教學觀念
雖然應試教育是大背景,高考是語文水平檢測必由之路,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語文老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發揮好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傳統教學中認為,老師課堂把握的主題,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甚至教學節奏都應該由老師來掌控,但是老師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學生,教學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因此,我認為;老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有所側重的將課堂交給學生。落后的教學觀念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傳統守舊的教學手法也已經不再適應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教學要求。語文老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完善教學手法,豐富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對于一些名著賞析類的文本選材,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走上講堂,帶領學生統一學習。高中語文課本中有關于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的節選你,這篇文章講解知識難點不多,主要要求學生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強化基本的語文文學鑒賞能力。老師在講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以自愿的形式,擔任老師的身份,在課堂進行分段講解。期間學生可以采用視頻播放、圖片展示的形式,將當時“榮寧興盛” “寶黛初遇”的場景生動展現出來。學生通過這種形式能夠更好的學習文本內容,同時又能夠在資料搜集、課件準備和課堂展示環節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語文學習的動手、動腦能力。
(三)交流經驗技巧
高中語文的學習要有一個突破性的進展,就需要學生相互之間總結經驗,加強交流,實現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從我自己舉例來說,我學習語文的主要方法就是變通,對于不同課程要求和不同體裁的選材內容有不同的學習策略。對于一些古詩詞類的課文,重點放在經典詞句的背誦上,因為這一類篇幅較小,語言精練,并且主要考察方向就是詩句背誦填空;對于一些古文理解類,如上文提到的《出師表》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需要主要加強詞語的古義、今義的理解,對于寫作精彩部分要能夠熟練背誦;其他的對于文學賞析一類的文章一般不作為重點考察內容,因此主要了解一下基本的寫作背景就可以。針對這些,老師可以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鼓勵學生相互之間促進交流。有的同學語文古文學習的好,可以向其他同學傳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語文作文寫得好,也可以討論關于寫作方面的經驗。語文的學習是一門靈活的學習,涉及的內容和范圍較廣,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都不懂,老師鼓勵大家在相互的交流討論中可以有效增進彼此的信任和合作,促進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
(四)培養學習思維
語文的學習不僅是要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更多的是提高自己的語文基本素養,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有敏銳的文字感悟能力。形成教育改革的目標也是旨在鞏固學生知識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老師在教學中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題地位,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強調語文思維習慣的養成。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大,老師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一般都是采用在課上精講、課后苦練的模式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成績。但這種方式無形之中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對語文的學習也是生硬的課本知識搬運、套用,沒有直接消化成自己的東西。我認為,語文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采用的這些方法根本的出發點是對的,但是由于高中生學習漸趨成熟,需要在語文學習中形成自己的語文認知。我建議,在高中語文教學階段,老師可以通過文本內容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啟發學生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豐富自己人生經歷的同時,能夠有效的展示自我和表達自我。高中語文學習,老師可以重點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明確自己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方向,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培養能力和語文邏輯思維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主要是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自主研讀、分析文本通融,并有效結合自己經歷、經驗,提高文字感悟和情感體驗的敏銳度。以下是關于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內容:
自主學習能力主要要素和內涵
(一)完善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被動式的學習會讓學生感覺壓抑和枯燥,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但是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會更加有效率的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方法和經驗去解決問題,要能夠更加得心應手的獲得學習成果,使語文學習變得高效。例如在高中語文教材有一篇徐志摩的散文《再別康橋》,這篇文章詞句優美、感情真摯,許多學生讀后忍不住默默記誦。文章受學生的喜愛程度較高,教習這種文章,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并且通過自己的背誦、模仿,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情經驗模仿寫作。學生通過資料查閱了解到這篇散文是作者留學英國劍橋大學,在臨別之際寫下的,表達了對母校的難忘、不舍之情。學生從中聯想到自己的經歷,模仿文體寫作,能夠更加深入課本,了解寫作意圖,剖析寫作感情。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豐富了學習內容,完善了學習過程,從而更好的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優化語文學習效果。
(二)促進交流合作,培養動手能力
學生通過自己查找資料、自己研究寫作背景,整個過程都是自己獨立完成,培養了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高中學習任務重,在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為了“節省”時間,學生一般自己思考的不夠深入,就去問老師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被動、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最終的答案,而是為了通過解答一道題,獲取有效的額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從而更好的解決其他相類似題目。學生一味依靠別人的解答經驗和解答邏輯來為自己講解,最終學習的也只是表面。但是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需要通過運用自己身邊的資源和渠道展開對信息的搜索,并通過自己的方法將這些信息整合、歸納,再通過和同伴的交流、互動中獲取有效經驗,從而總結出學習方法。在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從動手到思考都是獨立完成,自主學習能力體現。學習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問題答案,而是獲取答案的方法。在高中語文學習階段,積極鼓勵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生交流和做能力的促進,更是學生總結高校學習方法和獲取有效學習路徑的重要舉措。
(三)活躍課堂氣氛,優化師生關系
老師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給學生自己充分的權利和自由,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之間針對一個選題或一個方面展開討論和研究,更加有助于學生和老師之間良好是省內關系的構建。由于在傳統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一味追求學習任務的完成,對學生采取強硬的教學要求嗎,使學生不能、不愿向老師說出自己的理解觀念,學生對于老師教學的不認可,直接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下降。但是通過自主學習,老師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學習意愿、學習方法,學生也更加愿意向老師說出自己的問題,讓老師幫助參考解決。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活躍了課堂氣氛,增添了課堂學習生氣,在融洽的教學氣氛中,更好的實現師生間的交流討論,優化教學效果。
在高中語文學習階段,我認為老師應該發揮好自己的課堂引導者身份,將課堂主動權交由學生,鼓勵學生在課本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運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在不斷的糾正和總結中獲取更加有效的學習途徑,提高學習途徑。提高高中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和提高的關鍵。
【1】金書芹.高中語文課堂創新教學探析【J】.學周刊,2016(03)
【2】張一山.語文教學要落實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從兩節課看高中古代詩歌教學的真正取向【J】.語文知識,2016(03)
【3】魏秀超,張英鋒.高中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學習歸因方式與語文成績關系研究——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生為例【J】.教學研究,2014(04)
【4】朱衛.讓高中語文教學走出“高投入低產出”的沼澤【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8)
【5】徐國芳.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四個轉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2)
【6】楊淑瑜.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01)
【7】陳若軍.初、高中語文教與學的銜接探討【J】.龍巖學院學報,2012(S1)
【8】孫麗君.高中生語文學習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