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玉
摘 要:結合實際,針對水污染防治與綜合利用措施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水污染;防治;綜合利用
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又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必要的生活資料,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資源僅占其總水量的2.5%,其中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6%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隨著各地工農業和城鄉建設的迅猛發展的需要,各地區對水源的需求量迅猛增長,水源緊缺問題也將日益嚴重。現有的水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應用和保護。
中國是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109位。并且呈現日益增加的趨勢。在人口和耕地壓力下,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由于我國水資源分布,在地區和時間上的不均一性;致使我國年年水、旱兩災不斷;水資源分配不合理,重復利用率不高,浪費和污染嚴重。中國是世界13個缺水國家之一,全國600多個城市中目前大約一半的城市缺水,我國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國75%的湖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對我國118個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調查顯示,有115個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約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加劇了水資源短缺,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帶來了負面影響。我國水體污染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工業發展超標排放工業廢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處理設施嚴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水體造成環境污染。工業廢水近年來經過治理雖有所減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無減,占水質污染的51%以上。據環境部門監測,1999年全國近80%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達400億立方米,造成全國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目前我國水資源管理還沒有完全按照水資源的形成規律加以管理,缺乏統一的行政管理部門,使已經緊缺的水資源形勢更加嚴峻。我國水資源利用比例農業占70%-80%,農業用水渠系利用系數低,許多地區大水漫灌,渠系又不完善,導致沼澤化,鹽漬化面積擴大。
我國水污染已相當嚴重,加劇了供水不足的矛盾,其中80%未經處理就排入水域,造成河流及地下水污染。污水資源化已成為許多國家解決水資源緊缺的一項重要措施。
目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低,減少萬元產值耗水指標,同樣是緩解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業用水浪費,工業用水重復率低,地表水和城市地下水污染加劇,是目前,也可能是一個相當長時期內的突出矛盾。為加強水資源保護,防止對水資源的破壞、浪費和嚴重污染,應加強水資源的保護工作。
1 水資源開發缺乏科學的規劃與管理
一方面水資源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管理不善。工農業之間、地區之間的爭水矛盾尖銳,現有的水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應用和保護。工農業及城市發展與水資源條件不協調,一些地區水資源的開發超過了水資源的承受能力,加劇了水資源的緊缺局面。這說明,隨著人類開發利用水資源,水資源系統除了受自然因素影響外,還受人為因素的影響。通過對水流系統的研究,對可控輸入部分或對可控輸出變量的操縱,可使水流系統達到整體的最優化。而目前這方面研究還是局部性的或是單純性的,缺乏把水資源與宏觀經濟調控聯系起來研究。這里既有管理體制的局限,也有對水資源系統或地下水流系統的認識程度的差異,沒有自覺地借助于科學管理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程度。
2 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對策建議
我國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資源量相當低,人均占有水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并不富裕的國家,研究水資源開發利用必須立足我國實際水情,這樣方能有效管理。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需要從多方面做好工作。
3 遵循經濟規律管理水資源
水資源作為國土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有價值的,按照經濟規律管理水資源,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開發利用水資源應遵循經濟規律,供水是有成本的,要改變目前基本上還是無償供水或低償供水的局面。開發利用水資源,如不按經濟規律辦事,就難于籌集水資源工程建設的資金,污水得不到妥善處理,人工補給地下水也難于開展,可見把水資源作為商品,實是緩解水資源緊缺問題的重要措施之一。遵循自然規律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
4 涵養水資源,避免片面強調地表水利用,而破壞地下水資源
要從社會和經濟發展角度,把山區和山前地表水資源與地下水資源科學的聯合利用,實現地下水與地表水的科學利用。
節約用水,逐步實現污水資源化,減少水污染,提倡節水農業,實行節水灌溉和計劃供水,使有限的水量用于保證農業糧食總產量逐步增長。由于農業用水在全國是用水大戶,即便有效利用率提高5%,工業和城市用水應限制用水定額,提高重復利用率,減少萬元產值的耗水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亟待提高,如能將目前全國平均的城市污水資源化是開辟水資源的另一途徑。
將目前污水處理率不到10%提高到20%,就可以為城市提供約40億m的水資源量。城市污水經過兩級處理,既可減少水污染,又可解決水資源短缺。充分合理利用當地水資源,綜合開發是緩解區域水資源緊缺的有效措施,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應立足于當地水資源的承受能力,對跨流域引水必須有充分的論證,特別是引水后對環境產生影響的論證,包括對調出區和調入區環境變化趨勢的預測評價。水資源的開發,不僅要考慮水資源有多少,而更重要的是考慮水資源開發后可能引起的環境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立足于當地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綜合開發為宜。
5 水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相結合
長期以來,我國許多地區由于不注意或缺乏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地質環境、生態環境變化作通盤考慮和統籌規劃,不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造成資源與環境雙向惡性循環的狀況,給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帶來無法估計的損失。為了克服在開發水資源中忽視保護環境的傾向,應在政策上加以約束,實行開發水資源和保護環境相結合的原則,加強這方面的立法,應進行水源地建設對環境影響的綜合性預測評價。
6 城市發展規模和生產力布局適應于水資源條件
在水資源不豐富的地區,制訂與水資源相適應的國土規劃,對水資源、城市規模和產業結構的保證程度作充分的論證。開展水資源調查這些地區進行新一輪的水資源調查,為下個世紀水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依據。進一步提高水利用與管理水平,提高地下水資源利用與管理的科技水平,搞清人為不科學開發利用地下水對水資源的破壞程度,預測未來20-30年地下水資源變化趨勢。同時切實提高水資源管理人員的素質,使之與地下水資源管理的客觀性和規律性相適應,減少因管理不當產生不應該發生的生態環境問題。水作為地質環境中最重要和最活躍的要素之一,正確認識其自然規律和其作用下的變化規律;對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生態系統和地質環境,減少由開發利用水資源而引發的地質災害損失,協調人類與自然界的平衡,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