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云
【摘要】語文是傳承中國文化的基礎,同時也是人們日常交際必備的工具,更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教學必須確保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引導小學生能夠正確地掌握和使用語文工具,培養他們良好的人文素養,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文章主要探討了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質量 興趣 方法 實踐
每一所學校最為注重的就是教學質量;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最為關注的就是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為了能夠實現預期的目標,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不斷努力。個人認為,想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努力的確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方法不對,還是不能成功。下面筆者從自己的經驗角度展示自己常用的小學語文教學技巧。
一、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前提是做好各項課前準備工作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之前,需要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等進行深入的研究,對語文教材所涉及的各種知識進行分類匯總,明確每部分的知識結構,并且確定在語文學科體系中每一本教材對應的位置;了解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并且對整個單元進行處理加工,對整個教材的知識分布和內容有一個詳細的了解,真正做到讓教材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此外,還需要對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和能力水平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對學生的非智力狀況進行研究分析,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等,做到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語文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做好各種準備,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對學生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設計好教學目標,選擇好教學方法,認真編寫教案,才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輕松應對各種狀況,從而很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當課堂教學質量較好時,學生的收獲就更多,教師就不用在課外花費大量時間來為學生補課了,就會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備課,那么自然又可以再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此循環往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會越來越高。如果教師只是每天希望能夠花費更多的課堂時間來給學生上課,卻不注重課下備好教案,那么將很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二、打牢學生的語文基礎,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世界,以學生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除了要學會尊重學生,還要通過多種渠道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于所學習的內容非常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調動全身的各種感官來學習新知識,通過各種方法來了解未知的領域,進而達到創造性學習的目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重點對字、詞、句進行講解,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與他人交流,從而保證學生將來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想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未知領域的探究,就必須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夠不斷獲得新的知識,進而獲得新的領悟。所以,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小學語文學習方法分為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多個種類。學生要學會進行課前預習。預習起著連接課內和課外的作用。學生在預習階段可以初步發現很多問題,并且可嘗試自主解決問題。教師要強調預習的重要性,并且要幫助學生養成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培養預習習慣,學生的思維可以更加活躍,進而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得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自然也能得到提高。學生想要讀懂課文,就需要從識字、解詞、釋句等多個方面對文章進行掌握,要能自主理解文章的題目,自主解決課后問題,自主歸納總結文章的主題思想,品析作者的遣詞造句。
四、加強實踐教學
每一個人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都需要通過實踐來強化。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較低,而且小學生的思維形式傾向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創造一種具體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中來,并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創新實踐活動。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鼓勵學生參加實踐,可以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五、總結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習慣,讓語文課堂更加具有開放性,更加具有活力,從而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