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孫良文
[摘 要]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都明確提出,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是現在和未來一定時期內國家審計工作的戰略和重點任務,也是國家審計理論研究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文章主要針對大數據時代下醫院審計全覆蓋實現的路徑展開討論,包含以下主要內容:醫院電子數據審計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探索構建審計數據云中心,開展高效的信息化審計,實現整合審計資源、拓寬審計內容等方面實現醫院審計全覆蓋。
[關鍵詞] 大數據;醫院;審計全覆蓋;信息系統審計;績效審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19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035- 03
0 前 言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都明確提出,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是現在和未來一定時期內國家審計工作的戰略和重點任務,也是國家審計理論研究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審計監督全覆蓋必須是有深度、有重點、有步驟、有成效的全覆蓋,不是對所有領域、所有項目平均用力,要全面把握相關領域的總體情況,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又要把控全局,科學有效地創新審計方法與手段推進全覆蓋審計的實現。作為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大數據給人類帶來了海量的信息,引起人類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巨大變革,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也引發審計領域的大變革。大數據背景下更應加大對審計信息化層面的投入,優化審計技術,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是實現審計全覆蓋的有效途徑之一。
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數據分析技術、數據涵蓋范圍、數據存儲模式等變革也為審計的廣度、深度、寬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是突破了傳統的抽樣審計,達到審計內容的全覆蓋。二是運用大數據思維和技術,搭建集存儲、加工、運算三位一體的審計云平臺。利用Hadoop等主流大數據分析工具對大規模分布式多樣化數據展開關聯分析,提高審計效率。三是加大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單位數據與行業數據以及跨行業、跨領域數據的綜合比對和關聯分析力度,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為實現審計全覆蓋提供了有效路徑。
目前基層被審計單位中醫院的信息化程度整體較高,利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實現從傳統的單純現場手工審計拓寬到醫院財務、業務相結合的全面審計,大大的提高了審計效率。本文立足于大數據這一時代背景,選取醫院電子數據審計為切入點,結合多家醫院審計的經驗,研究大數據時代下醫院審計全覆蓋的實現路徑。主要包括:醫院電子數據審計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探索構建醫院審計數據云中心,開展高效的信息化審計,實現整合審計資源、拓寬審計內容等方面實現醫院審計全覆蓋。
1 醫院信息化建設情況介紹
1.1 現有醫院信息系統簡介
審計實踐中了解到醫院信息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子系統:管理信息系統HIS、實驗室信息系統LIS、影像信息管理系統PACS、放射信息管理系統RIS、臨床應用管理系統CIS、遠程醫療系統、協同辦公系統OA等。信息系統應用已經覆蓋到醫院的臨床、醫技、管理的各個方面,是醫院各項醫療業務及管理的支撐平臺。另外,醫院還通過VPN技術實現了與各類醫保的網絡實時結算。部分醫院的網絡采用OSPF架構,核心交換機選用CISCO系統產品,主要使用IBM、HP系統的高端PC服務器,系統軟件為Windows 2008、Linux或Unix,數據庫主要選擇SQL SERVER 2005、Oracle等。
1.2 大數據時代下醫院信息化的新特點
1.2.1 醫院分散獨立系統向私有云的轉變
如前一節內容所示,全國各大醫院幾乎都建成了多個相互獨立的系統,醫院信息系統(HIS)、影像歸檔與通信系統(PACS)、檢驗信息系統(US)、電子病歷系統(EMR)等幾十套系統。每上一套系統都要配置相應的軟硬件。不同的系統需求不同,不同廠商的同一系統需求也不同。因此,醫院需要維護、管理多套軟、硬件系統;這些系統的數據源彼此獨立、相互封閉,使得數據難以在系統之間交流、共享和融合,從而形成了“信息孤島”的問題。
醫院可以建設自己的云計算平臺,將HIS、PACS、US等關鍵業務都部署在私有云。私有云既具有云計算技術的靈活性、高效性和按需資源分配,也繼承了傳統數據中心安全可控、可靠可信賴的特點。醫院私有云的典型形態是,采用虛擬化技術建成虛擬化數據中心,將服務器、網絡和存儲資源形成統一的資源池;由兩個數據中心組成雙活數據中心,利用分布式計算和分布式存儲實現高可靠性。
1.2.2 信息管理向數據集成平臺的轉變
醫院的信息管理存在四大問題:一是數據量急劇膨脹;二是數據就緒時間不斷延長;三是數據結構不統一;四是數據存儲分散。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數據維護成本高,系統擴展性差、升級難,管理難度大,信息資源利用率低。數據集成這一概念應運而生,它把不同來源、格式、特點性質的數據在邏輯或物理上有機地集中,從而為醫院提供全面的數據共享,克服了“信息孤島”的問題。數據集成通過應用間的數據交換實現,主要解決數據的分布性和異構性的問題。被集成應用必須公開數據結構,即必須公開表結構、表間關系、編碼含義等。
2 大數據時代下醫院審計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時代下,醫院分散獨立系統向私有云的轉變目前正在發生,信息管理向數據集成平臺的轉變最為關鍵也將逐漸實現,為審計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醫院電子數據高度集成,使得傳統的以審計小組為單位分散審查的審計模式難以有效發揮作用;醫院數據集成造成數據量巨大,提升了審計人員找準審計重點并進行專業判斷的難度;醫院信息數據結構復雜,審計人員在短時間內難以全面掌握和了解數據內涵及數據表之間的勾稽關系;醫院數據類型多樣,包括音頻、視頻、圖片等數據,迫切需要提高審計人員對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處理的能力。然而,醫院信息管理向數據集成平臺的轉變可以解決目前醫院信息系統中“信息孤島”的問題、同時提升了醫院整體信息化程度,也有助于醫院信息化審計的開展。
審計實踐中發現存在材料的出入庫管理系統與HIS系統分離的“信息孤島”問題,導致計算機審計無法順利開展。例如,材料出入庫系統中有A(ID為‘50909,名稱為‘支架A),B(ID為‘50908,名稱為‘支架B)兩種不同的支架。利用計算機方法通過相同的ID和名稱將出入庫系統中材料出庫表和HIS系統中門診、住院病人費用清單進行關聯,發現出入庫系統中統計當年出庫696,但是門診和住院病人使用合計數為1074,結果似乎是虛增使用數量了。但是通過核查,在HIS系統中的門診、住院病人費用清單將A、B兩種材料均記為A。因為只統計了材料A的出庫,B的出庫就漏掉了。由于由于護士站輸入管理的漏洞導致類似的問題大量存在,使得電子數據審計結果失真,無法高效開展。
3 大數據時代下醫院審計全覆蓋實現路徑
依照審計署提出的審計全覆蓋的理念,同時解決上述醫院審計中面臨的問題,探索通過構建審計數據云中心,創新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率,整合審計資源、拓寬審計內容等實現醫院審計全覆蓋,真正從根源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3.1 構建審計數據云中心,創新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率
為加強審計信息資源體系建設,實現審計數據獲取、建設、運用等工作的規范化,審計署陸續出臺了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地方財政、社保、中央企業、國家稅收、外資、住房公積金、醫保及醫院等等行業或領域的審計數據規劃,旨在通過制定標準,逐步實現全國各級審計機關審計管理和審計業務數字化。為了逐步實現審計業務數字化,目前已將采集的審計數據部署到云計算中心。依托審計署數據規劃構思,運用市云計算中心先進技術,構建全市醫院數據審計云中心。為構建數據審計中心,要求有關醫院、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醫保中心、新農合等單位根據審計工作需要,定期依法向審計機關提供財務、業務等相關電子數據和必要的技術文檔,審計局要對獲取的數據資料嚴格保密。推動重點數據庫之間的數據互通,積極運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加大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單位數據與行業數據的綜合比對和關聯分析力度,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比如醫保與醫院的數據互通、醫院之間數據互通,突破傳統的醫院獨立審計方式。醫院醫保數據互通,可以通過外部函證審查醫院是否存在違反醫保政策的問題,如有無開大處方、過度檢查和用藥,以及門診病人重復掛號、虛增床位、分解住院和其他方式騙取醫保補助的問題;比如醫院與醫院之間數據互通,通過數據表結構的比較,再進行抽象概括,針對醫院違規收費等通用性問題,開發醫院自動審計工具,提高審計效率,以促進醫院審計全覆蓋。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審計實時監督系統,實施聯網審計。
3.2 整合審計資源,審計全面覆蓋海量數據,重點鎖定關鍵信息
打破傳統的以審計小組為單位分散審查的審計模式,整合審計人力資源,將有一定計算機水平和相關行業審計工作經驗的審計人員組成數據集中分析團隊,共享審計云平臺上的服務器運算能力,采用數據挖掘、遠程訪問等技術利用大數據時代下醫院集成的海量數據開展審計分析,挖掘潛在的審計有用信息、疑點,拓寬審計思路突破傳統的審計方法。通過繪制相關行業業務流程圖、信息系統流程圖等方式,找出行業重點業務及對應的重點信息系統,借助采集的數據庫設計文檔和數據字典,掌握后臺數據結構,明確重點領域數據庫的范圍;通過采用穿行測試、代碼審查、文檔查閱等技術方法確定與審計緊密相關的核心信息資源,如重點表、重點字段、表間關聯及字段含義等,為深入開展數據分析做好準備。
3.3 對醫院審計內容分階段分步驟地全面監督、不留盲區
創新性地結合經濟責任審計深入開展績效審計;將單純電子數據審計拓展到信息系統審計。
3.3.1 利用大數據開展績效審計
醫院績效審計是在對醫院資產負債和損益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計的基礎上通過對醫院生產經營業務和管理職能的審計監督對其經濟活動的合理性、經濟性、效益性進行評估并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以促進醫院加強管理充分發揮經營管理效能提高醫院經濟效益。醫院績效審計評價標準是衡量醫院績效高低的尺度。一般分為通用指標和專用指標兩類。評價醫院績效常用的的專業指標有:病床利用率、病床周轉率、診斷符合率、搶救成功率、門診人次平均收費水平、每住院日平均收費水平、職工平均業務收入、設備利用率、醫療設備收益率、固定資產收益率、資金周轉比率、藥品收入占醫療業務總收入比例、大型醫療設備檢查陽性率、違規金額比率、財務處理差錯等指標。上述定量指標可以采用計算機方法從醫院HIS或財務系統中得到。對同一醫院不同年度的相關指標進行縱向比對,以審查醫院的績效是否逐年提升。大數據時代,醫院數據信息的高度集成,這樣就有機會通過分析海量非結構化數據和結構化數據,更加科學地評價醫院的經營發展狀況。通過醫院審計云平臺,將多家醫院之間上述評價指標進行橫向比較,相應指標體現的績效使得被審計醫院在全市所處的位置一目了然。
3.3.2 深入開展信息系統審計
大數據時代下,對醫院信息系統帶來了革新和沖擊,醫院對信息系統的依賴越來越大,投入越來越多,同時信息系統作為電子數據的載體,對醫院信息系統的審計也將成為審計的重點。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表、實地查看、查閱相關文檔等方式全面了解醫院信息系統建設運行維護等情況。掌握醫院的外部規章制度、醫院的基本情況和主營業務、信息系統的基本情況、IT治理架構體系、IT戰略規劃、信息化建設投資政策、運維管理、人力資源政策以及內部風險控制等,對醫院信息系統開展總體控制審計。在此基礎上明確一般控制審計和應用控制審計重點。一般控制審計主要針對安全管理、訪問控制、配置管理、責任分離和應急計劃等關鍵領域,以判斷保護數據和應用程序的安全。應用控制是指通過應用系統來實現的業務控制。審計主要包括業務流程控制審計和數據控制審計。審計評價信息系統的完整性、準確性、有效性、機密性和可用性,進而發現重要財政財務收支以及相關經濟活動的問題提,揭示系統重大風險。此外,可以通過審閱、觀察、問卷、訪談、抽樣調查、定量定性分析等方式開展醫院信息系統的績效審計,以判斷醫院信息系統是否能完成信息系統的投資目標,幫助發現信息系統投資決策、績效形成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審計建議。
大數據時代會對審計的方式帶來巨大的沖擊。當前大數據下審計全覆蓋還在探索階段,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供套用。審計人員面臨的難度較大,但反過來,這又為審計人員創新提供了可能,作為審計人員要勤于學習,勇于探索。重視方法的創新,在日常審計中積累經驗,努力將已有的計算機方法開發為自動審計軟件,以推廣使用。同時,了解掌握大數據存儲、分析的方法及工具,掌握非結構化數據分析運用的能力,構建大數據審計工作模式,提高審計能力、質量和效率,擴大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重視內容的創新,結合傳統的經濟責任審計,創新性的開展信息系統審計、績效審計等,拓寬審計內容及監督范圍,逐步實現審計全覆蓋。
主要參考文獻
[1]肖敏.大數據 巧審計——大數據時代開展計算機審計的幾點思考[EB/OL].www.audit.gov.cn/n6.n41.c20964/content.html,2013-05-02.
[2]李萍.云計算與大數據時代醫院信息化的三個轉變[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12).
[3]陳偉.大數據環境下的電子數據審計機遇挑戰與方法[J].計算機科學,2016,43(1).
[4]吳運情.AO 技術在醫院績效審計中推廣應用的實踐與探索[J].審計月刊,2008(1).
[5]曹玉筠.基層中心醫院績效審計初探[J].審計月刊,2010(4).
[6]戚振東,尹平.國家治理視角下的審計全覆蓋:一個理論框架[J].學海:2015(6).
[7]馬志娟,梁思源.大數據背景下政府環境責任審計監督全覆蓋的路徑研究[J].審計研究,2015(5).
[8]裴俊紅,張青,范義敏.審計全覆蓋實現路徑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