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毅
[摘 要] 地方標準立項申報是地方標準制定工作的第一步,文章對地方標準申報項目的選擇、查新以及申報書和標準草案的起草等工作中的相關問題進行闡述,為申報單位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地方標準;立項申報;思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12
[中圖分類號] T-65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202- 03
0 前 言
地方標準屬于我國的四級標準之一,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重要補充,對于特定區域內的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地方標準立項申報是標準制修訂工作的第一步,從這一階段就開始立項申報材料接受嚴格的審查和篩選,相關申報單位應在項目的選擇、查新,以及申報書、標準草案的起草等方面做好較充分的準備。
1 地方標準項目的選擇
1.1 項目應符合我國和本地區法律法規的要求
在地方標準項目的選擇首先應符合我國標準化相關法律法規。我國《標準化法》第二章第六條規定對地方標準的制定對象和范圍作出了規定,《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第十六條也有與之一致的規定。其次應符合本地區標準化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的要求。以福建省為例,該省與地方標準制定相關的標準化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主要有《福建省標準化管理辦法》和《福建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福建省標準化管理辦法》第二章第六條規定了制定省地方標準的對象和范圍。《福建省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第十條給出可以制定地方標準的原則,第十一條給出了可以制定強制性地方標準的范圍,第十四條給出了不得制定地方標準的范圍,第二十條規定了不予立項的情況。申報單位在選擇地方標準項目時應先認真研究相關法律法規的條款,使擬申報的項目滿足法律法規規定的申報條件。
1.2 項目應符合當前我國標準化改革工作的要求
2015年以來,中央頻頻出臺標準化重大政策措施,對全國標準化工作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申報單位在地方標準項目選擇上應符合標準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1.2.1 強制性地方標準的相關要求
以福建省為例,2016年該省根據國務院和國標委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部署和本省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工作的要求制定了《福建省強制性地方標準整合精簡工作實施細則》,開展內強制性地方標準整合精簡工作,該細則中對強制性地方標準的評估提出了8條原則:“有法可依”、“嚴格劃界”、“歸并整合”、“實用有效”、“審慎過渡”、“普遍適用”、“淘汰落后”、“可驗證性”。8條原則給出了強制性地方標準精簡工作的要求,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強制性地方標準的制定對象和范圍,對于強制性地方標準項目的選擇和申報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2.2 推薦性地方標準的相關要求
2016年國家標準委發布了《推薦性標準集中復審工作方案》進一步優化完善推我國薦性標準體系。根據該文件的要求,推薦性地方標準制定范圍的界定可以歸納為三個領域:一是政府職責范圍內的公益類標準。比如,基礎通用、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地方標準。二是滿足地方自然條件的特殊技術和管理要求。比如,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資源,制定特色效益農業等方面的地方標準。三是滿足民族風俗習慣的特殊技術和管理要求。該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推薦性標準包括推薦性地方的制定對象和范圍,對于推薦性地方標準項目的選擇和申報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3 項目的選擇宜緊跟政策導向
在申報項目之前應認真研究國家和本省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科技發展計劃、標準化發展計劃,以及相關產業政策、經濟政策和管理政策等[1],選擇政策支持的項目。例如:擬申報地方標準項目《生態文明鄉村村容村貌管理維護技術規范》,這個項目符合我國和福建省當前圍繞“生態優美、百姓富裕、社會和諧、文明進步”為重點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的相關政策,較適合申報。又如:擬申報項目《桉樹人工栽培技術規范》,由于福建省于2011年出臺文件限制桉樹人工種植,制定桉樹相關的地方標準不符合該省相關政策導向,應用前景不佳,因此不適合申報。
2 項目查新
查新即查詢是否已有與擬申報項目類似或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本省地方標準。查新應從3個方面進行查證。
2.1 項目的名稱是否與已有國標、行標和本省地標相近
如果擬申報的地方標準項目的名稱與已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本省地方標準相近,應考察本項目與已有標準相比在技術內容方面有哪些重大區別,具有哪些創新和優勢,應有較充分的理由來說明制定該項地方標準的必要性,否則該項目不宜申報。
2.2 項目針對的對象是否有多種名稱或與已有標準針對的對象有下屬關系
在查新的過程中應注意考察擬申報的項目針對的對象是否有多個名稱,如學名、別名、俗稱等,例如:“海鮮菇”又名“真姬菇”,“場內裝載/搬運機器人”又名“場內自動導引車(AGV)”等等。應嘗試采用多種名稱地進行檢索,如果檢出可能相關的標準應進一步從內容上進行對比。此外,在查新過程中還應注意擬申報的項目針對的對象是否屬于已有標準針對對象的下屬種類,如果檢出相關標準,同樣應比較二者的內容。例如:水仙花屬于鱗球莖花卉,在申報項目《水仙花檢疫規程》時應考察該項目是否與GB/T 28061-2011《鱗球莖花卉檢疫規程》和SN/T 2119-2008《進境觀賞鱗球莖檢疫操作指南》類似。
2.3 擬申報的項目是否與正在制定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本省地方標準制定計劃名稱較相似
由于正在制定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本省地方標準尚未發布,在查新過程中往往容易疏漏,因此在項目申報前建議查詢國家標準標委網站、本省標準化主管部門的網站、《標準信息導報》等網站和期刊,核查是否有與擬申報名稱類似的標準制定計劃,由于該類標準尚未發布,內容與擬申報的地方標準項目是否相似還無法判斷,因此為了避免項目重復,擬申報的項目宜暫緩申報。
3 申報書中建議提及的幾點內容
3.1 國家或本省政策對本項目支持情況
擬申報的地方標準項目是否涉及國家或本省政策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是立項審查中考察的重要內容。建議在項目申報時,如果條件允許,可在申報書中提及相關政策文件的名稱、文號,摘錄該文件中明確鼓勵支持該類項目的語句作為政策支持的佐證。
3.2 項目涉及產業的發展現狀
地方標準是在全省范圍內進行統一規范的技術要求,在標準立項審查時會考察該項目涉及產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規模、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等內容,以此來評估制定標準的必要性。因此在項目申報時應對該項目涉及的相關產業發展現狀做必要的說明。比如,農業類項目可以包括該物種何時引入本省種植或養殖,在省內哪些地區進行種植或養殖,種植面積或養殖數量有多少,涉及多少企業和農戶等;工業產品類項目可以包括產品的年產量、涉及省內哪些行業、生產企業有多少,是否為當地主導的特色產業,市場銷量、出口量等。建議在項目申報之前做必要的調研工作,收集能夠反映相關產業當前發展情況的最新數據,可以同時收集全國或其他省份同類數據作為比較,數據應詳實,來源應可靠。
3.3 項目的預期應用情況
一項地方標準制定發布之后,如果束之高閣無人應用或者應用范圍狹窄,制定的意義就很有限,因此標準的預期應用情況也是立項審查時考慮是否立項的重要因素。建議在進行地方標準項目申報時,在申報書中體現該項目的應用領域、產品生產單位、使用單位數量和規模等數據。比如:在申報項目《安全閥檢驗規范》時可以寫明省內安全閥的年需求量、生產企業和使用企業的數量和規模、有資質檢驗該類安全閥的機構的數量、每年預計需要檢驗的數量和檢驗次數等數據來體現該標準的預期應用情況。
3.4 項目采用技術的先進性與成熟性
標準是以科學研究的成就、技術進步的成果作為基礎,同時又必須經過實踐的考驗,取得可信的結論,形成可以作為依據的經驗。因此在申報書中可以提及擬申報的項目采用了哪些先進的研究成果或先進技術,與現有的標準相比有哪些優勢,有何必要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在省內哪些領域和地區進行過實際應用,應用時間多長,效果如何等內容。
3.5 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制定和實施標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取得社會和經濟的綜合最佳效益,申報項目預期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標準立項審查中考察的重要內容。在項目申報書中有必要根據擬申報項目的特點對其將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簡要的估算、分析和預測。在經濟效益方面可以體現提高產量、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簡化重復的產品品種、開發新品種、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獲得直接經濟收益情況等內容。社會效益方面可以體現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維護人類健康、保障安全、保護消費者利益、提升個人素質、提高科技發展水平等內容。預測估算應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運用較可信的評估方法,采用真實可靠的數據作為支撐。
4 標準草案中應注意的問題
4.1 草案的內容宜盡量詳細
標準草案宜按照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定的格式編寫,編寫時宜盡量詳細地寫出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如果僅有大綱,缺乏具體內容,往往被認為前期準備不夠充分,技術內容不夠成熟,難以通過立項審查。
4.2 項目名稱與草案內容應協調一致
項目名稱與草案內容不一致的問題主要有3類:一是項目名稱與草案內容針對的目標不一致,比如將項目名稱定為《XX產品技術條件》,而草案的內容為XX產品檢驗方法。二是草案應有的內容缺失,比如將項目名稱定為《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檢測規范——XX產品》,但草案內容主要為XX產品鑒定檢測技術,缺乏“電子商務”的相關內容。三是項目名稱與草案內容的范圍不相適應,出現“題目大,內容小”的問題[2],比如將項目名稱定為《XX行業信息安全保護技術要求》,草案內容主要描述“XX單位信息安全保護技術”。因此在草案的起草過程中應把握好項目名稱與草案內容的關系,使二者協調一致,防止出現偏差。
4.3 應明確項目針對的對象和要解決的問題
在草案的起草過程中應明確標準針對的對象,不可模糊不清,也不可過于寬泛。標準草案中應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以一項標準解決一個共性問題作為立項申報原則,在草案中明確規定相關技術內容的針對性和適用性,體現相關特征指標,使該標準的作用定位明確。
在地方標準制修訂過程中,立項申報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只有通過了立項審查,獲得立項,才能開展后續的制修訂工作。因此申報單位應在項目選擇、查新以及申報書、標準草案的起草等方面認真對待,充分準備,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項目通過立項審查的可能性,也為立項后的標準制修訂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打下良好的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久嵐穎,王意,周強. 關于標準立項申報工作的思考[J]. 標準科學,2015(4):29-31.
[2]朱明新.標準立項、制定和實施工作的幾點思考[J]. 航天標準化,2008(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