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賓
[摘 要] 在《全國和全軍宣傳工作會議》上,習主席強調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成為大國博弈的戰略制高點”。而在全媒體時代,網絡上各種信息魚龍混雜、難辨真假,謠言已呈泛濫之勢,加之“80末”、“90后”官兵涉世不深、辨別能力差,這就需要部隊各方的共同努力、綜合治理,同時不能僅限于扮演“滅火隊”的角色,更不能放任不管、置身事外,要主動作為,有效遏制軍營網絡謠言的肆意傳播。
[關鍵詞] 全媒體;網絡謠言;對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13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204- 03
0 前 言
當前,隨著全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推進,軍營網絡與互聯網呈現出越來越多的相似之處。謠言,這種在互聯網空間存在已久的“糟粕”現象,借助全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逐漸呈現出新的傳播特點,同時對軍營里“80末”、“90后”青年官兵的影響也愈發深刻。因此,研究全媒體時代里,網絡謠言在軍營中的傳播特點及應對策略,對于維護官兵的思想純潔和軍隊改革期間的安全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軍營謠言的傳播特點
一是未曾證實性。在全媒體時代里,謠言從口口相傳演變為超時空虛擬傳播,然而“沒有被權威組織、機構或個人所證實,缺乏科學評判的標準”這一特點卻從未改變。軍營不是真空,官兵在上網娛樂的同時,魚龍混雜的信息往往使官兵真假難辨,很容易被誤導。
二是快速彌散性。全媒體時代,電子文檔處理的無成本、高效率,使得越來越多的官兵傾向與通過網絡平臺傳遞信息、交友互動。然而,準入的低門檻、操作的簡易性、發布的零成本,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輕點鼠標就可以將未經證實的“消息”在網上大肆傳播,影響軍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效果。
三是廣泛傳播性。當前,謠言在軍營里的傳播途徑也更加廣泛,不僅可以通過網絡社區、博客、貼吧、聊天室等方式“口口相傳”,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QQ群、微信、手機短信等途徑實現謠言的快速傳播。因此,在全媒體時代里網絡謠言在軍營里傳播的速度更加快捷,影響也將更加廣泛。
四是不易鑒別性。虛假的信息總是披裹著真實的外衣,分析謠言的傳播過程不難發現,雖然虛假信息經過人為的“加工處理”,但仍然有諸多看似有力的“證據”做支撐。特別是在事實真相未公布之前,這種有“真憑實據”的信息對青年官兵具有極強的迷惑性和煽動性。
五是深度危害性。全媒體背景下的軍營,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互聯互通、電子平臺與紙質媒體交叉影響,使得謠言的危害性與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煽動官兵的不滿情緒、擾亂軍營秩序,而且還踐踏社會底線、挑戰公允的道德良知。
2 當前信息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謠言處罰量刑過輕。2012年,來自山西的五名造謠者編造惡意短信群發,使得包括“太原、晉中、長治等六地幾十縣數百萬群眾走上街頭躲避地震”,然而事后,這五名造謠者僅被“處以5到10日不等的行政拘留和一定數額的罰款”;某新聞網站編輯在其個人微博上編造“殲-20B墜毀,飛行員犧牲”的虛假消息,然而該網絡負責人僅被“提出嚴肅批評”。從這些事例中不難看出,對謠言傳播者處罰量刑過低,是當前信息監管中存在的問題之一。處罰量刑過低,使得謠言傳播者有恃無恐,再加上謠言傳播者往往以匿名或演變為多個身份出現,這就使得相關部門偵查難度加大,謠言傳播者更是有了僥幸心理。從近期查獲的“秦火火”、周祿寶等案件中不難看出,他們甚至是抱著一種娛樂的心態,利用網絡隱蔽性強和受約束性小的特點,穿梭游走在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之間,大肆造謠。
二是法律監督不成體系。網絡空間不應是法外之地,造謠者也不應當游離在法律之外。當前,在我國“對編造傳播謠言的處理”大致有:《刑法》、《治安處罰法》、《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幾部法律可以遵循,它們大多對“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等惡劣行為”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規定,然而就“何為虛假信息”以及“如何判定虛假信息”等具體內容并未做出明確規定。此外,造謠生事者的違法成本較低,造謠、傳謠等違法行為未被列入司法程序、震懾作用不明顯,也是當前法律監督中存在的一大弊病。可以說,法律體系不完善、針對性不強、可操作性和區分度不高等問題,給網絡時代的信息監管帶來較大的難度,亟待改變。
三是媒體監管時效性差。2012年,一條“橘子里發現小蛆狀病蟲”的短信,在短短的幾個小時時間里,通過手機與網絡迅速向各地輻射式的傳播開來,在加劇了人們恐慌心理的同時,給全國各地的柑橘銷售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類似的案件還有2014年發生的“搶鹽風波”,許多地區的食鹽在一天內被“搶光”,市場秩序一度混亂。事后,相關省份的媒體監管部門高度重視進行了辟謠。然而,值得警醒的是,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然而媒體監管部門的思路卻相對滯后,仍然停留在傳統媒體的時代里,“短短幾個小時”對于以報紙、雜志為代表的傳統媒體,不足引起什么較大的影響,然而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模式已經高度簡化,這就要求媒體監管要提高監督的時效性,及時發現、及時懲治。
四是信息發布門檻過低。網絡時代的到來,降低了信息發布的門檻,越來越多的“社會草根群體”加入到了信息的發布和傳播過程中,成為擁有主動權的“潛在”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以微博(Microblog)為例,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客戶端,輕而易舉的發布信息、實現即時共享;140字的微博長度,恰好是兩條手機短信的字長,既體現了信息傳播的草根性和平民化,同時也迎合了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人們不求甚解“快餐式”的閱讀方式。因此,眾多網絡平臺注冊的低門檻、內容的隨意編寫、轉發和評論功能,為謠言在網絡中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便利,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3 破解軍營網絡謠言傳播的策略
全媒體時代,網絡上各種信息魚龍混雜、難辨真假,謠言呈泛濫之勢,加之“80末”、“90后”官兵涉世不深、辨別能力較弱,這就需要部隊各方的共同努力、綜合治理。
一是建立多級輿情預警機制。全媒體時代,謠言的大肆傳播既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社會矛盾激化、民眾好奇心理的使然,然而,軍營是一個戰斗的集體,應當有主流的輿論作導向。因此,應對網絡謠言肆虐,軍營建立多級輿情預警監控機制將十分必要。首先,針對網絡匿名性、隱蔽性強的特點,要實行官兵上網實名制,同時要求官兵上網與手機使用實行“一人一名”,避免信息發布中的“多條渠道,多種身份”,進而把好信息發布的“入口關”。其次,要盡早根據媒體上出現的“熱點問題”,進行實時輿情分析和預判,一旦發現軍營中輿情走向異常,就要迅速反應、及時應對。最后,為應對已經在軍營中形成謠言問題,可通過建立軍營新聞發言人制度,對官兵關心的敏感問題主動引導。
二是完善防控監督制度體系。針對全媒體時代里網絡立法不成體系、發表言論無約束等問題,部隊要盡快完善網絡防控監督制度,避免虛擬空間秩序的無序引起現實世界官兵思想的混亂。首先要細化官兵上網管理的執行規范和實施細則,使官兵在網絡上發表言論有成系列、銜接緊密的制度可以約束。同時,要完善問責追究制度,實現網絡監管的“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對違反規定惡意傳播假消息的個人要嚴格依照相關制度追求責任,最大限度的避免官兵有恃無恐“游戲人生”,避免軍營謠言傳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三是構建快速信息發布平臺。謠言止于真相,全媒體時代網絡謠言得以大肆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權威信息的缺失或遲緩。因此,各級干部和思想骨干在官兵關注較多的熱點事件的發生初期,就應當及時跟進,掌握輿情動向;同時,及時發布權威信息,不給造謠者以可趁之機。此外,由于最新的事態往往是信息發布的盲區,也是謠言傳播的“重災區”,對此建議團以上單位要建立公眾信息“一鍵查詢”和“快速反饋”系統,對社會熱議的“不確定”信息,廣大官兵能夠通過系統迅速便捷的查到真實情況;同時,官兵還可以通過系統對發現的虛假信息及時向政治部門“第一時間”反饋,將謠言扼殺在萌芽狀態。值得強調的是,解放軍報、央視新聞等大眾傳媒“是專業的媒介組織,具有公開可靠的信源”,因此,部隊要充分利用大眾媒體的資源優勢,發揮其在廣大官兵中的權威性,對軍營輿論進行有力引導,將謠言扼殺在搖籃里。
四是提高廣大官兵的媒介素養。客觀的講,當前媒體技術高速發展,但廣大官兵的媒介素養并沒有隨著媒體的發展而同步提高。相對滯后的媒介素養,使得廣大官兵在面對魚龍混雜的信息時,缺乏理性的辨別能力和獨立的思考習慣,往往憑“一腔熱血”在“傳播正能力”、“揭秘事實真相”中人云亦云,最后成為謠言擴散的中間一環。美國學者奧特伯特等人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謠言傳播公式:R=Ι×α/c,其中R(Rumor)指謠言的泛濫程度,Ι(Ιmportance)指信息的重要性,α(ambiguity)指信息的模糊程度,c(critical ability)指公眾對信息的識別能力,通過這個公式我們不難看出,謠言的傳播與“公眾的識別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在全媒體時代里,廣大官兵在面對海量信息時,必須要做到頭腦清醒、主動思維、積極求證,在理性辨別虛假信息的同時,時刻不忘軍人的社會責任,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維護軍營網絡空間的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