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良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其為人處事的好壞,管理能力的強弱,教學質量的高低等,都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發展。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校長,心里要有“三張圖”。
一、人生圖
人生貴在自重。作為校長更應該把握好自己的“方向”,掌握好自己的人生。我認為要做到三點:一是要增強責任意識。作為一校之長,承擔著管理一個學校的重要責任,是學校的“第一責任人”,因為無論是學校安全管理的是與非,還是課程改革的成與敗等都與校長息息相關、榮辱與共。二是要真誠。這乃做人的核心標準。俗話說:心誠則靈。沒有真心與誠意,就不能獲得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我對同事朋友,家長學生總能真心相向,以誠相待。做到用心欣賞,真心感激、全心奉獻。三是做一個廉潔自律的正直人。廉潔自律是校長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也是樹立群眾威信的前提。因此,校長要在工作中體現“無私”,不存私心,不貪私利,不謀私欲,不圖虛名;時時、事事做到公正、公開、公平;嚴格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地遵紀守法,做到“成績歸大家、利益給大家、榮譽讓大家”。
二、謀事圖
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因此我認為校長謀事也要做到三點:
一是做一個善抓細節的有心人。“細節決定成敗”。學校管理是由一個一個的細節組成的。細節雖小,卻能透射出管理者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管理離不開精彩的細節。
二是求真。要求自己時刻保持一份理智,要尊重辦學規律,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不急功近利,不嘩眾取寵,使管理更科學、更民主、更高效,使學校實現最具實力、特具活力、獨具魅力的辦學追求。
三是把大事做細,把好事做實。沒有哪一本書不是靠一頁一頁的文字形成的,沒有哪一座高樓不是靠一磚一磚砌成的。學校發展是大事,老師成功也是大事,學生的成長更是大事。然而,在學校卻又見不到轟轟烈烈的驚天動地的大事。學校的大事哪兒去了?何以鑄就?學校的大事都被一個個小事落實了,都被無數個細節促成了。譬如,學生的成長是大事,我們會指導學生從如何讀書,怎樣寫字,怎樣與同學討論、交流,怎樣合作做好每個實驗,校園里如何游戲,怎樣走路,怎樣進餐等一些細節做起。為了學生的健康,為了學生能有一個優良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環境,我們成立了家長學校,開辦了校訊通業務,架起了家校溝通的橋梁。積沙成丘,做好每件小事,方成大業。
三、發展圖
發展是學校生命的延續。無發展就是落后。我認為學校要發展應做到四點:一是培養一批優秀教師,能讓師資力量強大起來。學校特別是農村小學要從本鄉鎮教育發展的高度出發,逐年有計劃分學科地培訓一部分中青年教師,使其在三五年內成為本鄉鎮的教學骨干和能手。同時,學校狠抓校本研究工作。尤其對有上進心的教師,學校要關注他們的成長,給他們創造各種學習機會,讓本鎮的教育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二是完善教學硬件設備,能讓農村課堂活躍起來。學校除了爭取上級部門的投入外,要自力更生,節省額外開支,逐年更新一些教學設備,縮短與城里學校在教學資源上的差距。在充實教學設備的同時,不要忽視教師的新技術培訓,才能讓教學設備真正做到物有所用。三是提高教師待遇,能讓農村教師自豪起來。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是國家政策的問題,學校無力左右,但我校與村委會協調,在經濟狀況允許的條件下,多為教師謀些福利,這既有物質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讓教師感覺到在這個學校是幸福和自豪的。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每天滿懷激情上課,學校到處洋溢著春光,散發著希望。四是辦特色學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把形成辦學特色和學校特色,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戰略。不同的辦學歷史和學校傳統,是形成辦學特色和學校文化的重要資源,不同的教育理解和教育哲學,是形成辦學目標、培養目標和學校精神文化的基礎,不同的社區、環境和背景,會提供不同的教育教學生態環境和豐富多樣的課程與教學資源,不同的學風、教風、校風會造就不同的師生行為和人格。我校針對已有的特色項目、特色活動、特色環境等局部特色,再經過文化選擇、設計、整合,逐步形成了“課程與教學特色”“教學質量特色”“個性化的教育特色”。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