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紅
數學是一門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具有思維性強,邏輯推理嚴密,內容比較抽象等特點。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往往會感到學習數學不僅單調、枯燥,而且抽象、難學。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快樂教學實驗,給學生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對于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到底如何創設快樂教學情境,怎樣才能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呢?
一、借助趣味性故事創設問題情景
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景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識。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中,組織活動形式多樣與激發學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應該借助趣味性故事創設問題情景,積極認真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這樣,就可以使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充滿趣味與活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霸谟螒蚧顒又校p松自如地學習數學,教學工作者需要認識到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強、邏輯性強的綜合學科,光依靠傳統教學意義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方法是很難在小學生心底引起共鳴,是難以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只有將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通過游戲活動的方式呈現在小學生面前,讓小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才能實現小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和諧發展。
二、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老師提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三、由舊知到新知的聯系來創設問題情景
知識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連續性,新知的產生往往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已有知識的前提下,適當地增加或減弱條件,讓學生展開思維想象,引導學生思考、判斷,從中得出新的結論或發現新的規律。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概念課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四、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教育起源于生活,很多數學知識和理論都來自于生活,能從生活中建立起來的數學模型。一個來自于生活的話題,經過組織展開數學學習,課堂氣氛就會十分熱烈,學生的參與率會大大提高。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并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所以說,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后進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學生都會從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問題情境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運用計算機對多媒體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色彩呈現生動逼真的影像來加強教學效果,其靈活、便捷、生動形象的表現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活動,首先是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其次,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盡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并通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在課堂外,應該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因為小學數學學科本身以理解為主,只要在課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們可以適當地減少家庭作業。畢竟在如此小的年紀搞題海戰術實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為了保持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和興趣,盡量不要給學生的課外生活布下陰影。課外作業以質量取勝,適量的人性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一重要學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視。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