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從多年教學實踐中自己深深體會到:要達到《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備好課是前提和關鍵。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把備課工作做好了,才能出色完成所承擔的教學任務。
一、了解大綱,以“綱”為“領”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指路燈,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的核心問題。在備課過程中,明確大綱中規定的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要求,教學內容及其編排體系,清楚地認識所教年級的數學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地位,以及進一步學習的意義和作用,才能心中有譜,從而有目的地制訂教學計劃展開教學活動。如六年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一)數與計算;(二)比和比例;(三)幾何初步認識;(四)統計初步認識;(五)應用題;(六)實踐活動;(七)整理和復習。我總是認真研究教學大綱的要求,力求正確把握教學內容的總趨勢。
二、鉆研教材,精心備課
備課是教師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預先設計,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時,不僅要備課本,還要備學生。
1. 明確教材的承前啟后和重難點、關鍵
要分析新知識是以哪些舊知識作基礎的,它怎樣為教學后面的知識打下基礎作出鋪墊,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哪幾個要點,其中重點是什么。要弄清楚教材是怎樣通過典型例子來揭示關鍵性問題,還要找出學生難于理解掌握或與已學知識相混淆的難點,教學時怎樣才能突破難點。例如,《圓的面積》的教學,重點是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難點是公式的推導過程。教科書直接提出如何得到一個圓的面積的問題,我考慮到“化曲為直”則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在備課中,我首先設計了問題情境:我們學過哪些圖形?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想一想,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的?讓學生激起從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接下來再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如何計算一個圓的面積呢?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圓面積的推導方法,體驗“化曲為直”。
2. 弄清教材中練習題的安排意圖和作用
練習題對數學有著特殊的作用,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在備課中對練習題的研究,是鉆研數學教材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要研究練習題與教學內容的配合情況和練習的目的要求,弄清哪些是鞏固本課時的基本題,哪些是加深理解的發展題,哪些是運用知識的綜合題。對于練習題難易程度,前后聯系份量,要做到心中有數。在備課中,要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生動有趣、有層次、有坡度的各種練習,才能收到應有效果。如《比的應用》,在備課中,我先設計了練習一中的第1、2題,因為這兩題才是例題的對應練習;再完成試一試習題,讓學生自主地運用到“雙基”去;最后完成練一練的其它習題,形成技能及對知識和方法的遷移應用能力。這樣安排練習有利于學生鞏固和強化新知識。
三、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備課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了解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了解本班不同程度學生已有的數學基礎、理解水平,以及對數學的愛好程度等。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中層,顧及兩端。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有目的地組織教材,選擇教法。每備一節課,都要首先考慮到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基礎和學生已有的基礎,新授前需要復習哪些舊知識或做哪些準備,采用什么教法,以便于學生已有知識技能的遷移,再從新授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看,相應地選用哪些教法。怎樣啟發學生進行觀察比較,當備課到某一具體內容時,還要考慮并分析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或可能提出的問題。對于班里不同水平的學生應該如何找切入點進行復習和導入新課,我在備課時都進行了全盤的考慮。例如《分數混合運算》設計了三個活動:一,學生獨立感知問題情境;二,引導參與,探究怎樣列出算式;三,探索具體的運算過程。備課時,考慮到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設計了生動有趣的活動情景課件。活動一和活動二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索”。又考慮到我班里三類生面積大,活動三則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為主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探求數學新知識。這樣,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學起來勤動腦、動手,在討論交流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便于中下生的理解,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每次新授課時我特別關注成績中等生和差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而反思自己的備課方法和調整自己的備課思路。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