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軍
我校組織開展了以“傳承經典,培育新人”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學校千方百計創設經典育人環境,引導學生參加“熟讀經典、會唱經典、善寫經典”等系列活動,以達到“啟迪學生智慧、完善學生品格、成就孩子人生”的目標為辦學宗旨。通過開展活動,對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及文化素養的提升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創設濃郁的經典育人氛圍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曾經說過:“環境決定著人的語言、宗教、修養、習慣、意識形態和行為性質。”這句話道出了環境育人的重要性。我校為開展“傳承經典”活動,創設了很多經典育人的環境:
1. 利用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和讀書俱樂部,每周三下午的紅領巾小廣播時間,經常激勵全體學生“讀經典,學名人”,為全體同學進行經典美文朗誦,講述名人勵志故事等,倡導全體師生參與“讀經典,學名人”的活動。
2. 在校園內的走廊、教室、宣傳櫥窗等陣地張貼宣傳標語、名人名言、詩詞歌賦等,營造出一種濃郁的經典育人氛圍,讓學生明白讀經典的益處。
3. 學校有專門的圖書室,現有藏書43230冊,學校藏書人均約20本,藏書有古典的也有現代的,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青少版)優秀作品集,時代性強,囊括社會和自然科學等。學校圖書館、閱覽室有專職老師和圖書管理員負責,裝有圖書電子管理系統,對學生借閱情況進行規范管理。
二、提供形式多樣的學習經典平臺
1. 利用語文課堂誦讀經典
為了讓孩子們更方便誦讀經典,為孩子們的誦讀創設有利條件,我校專門編寫了一到六年級校本培訓教材《經典誦讀與語文學法指導》,學校印制了一到六年級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學生人手一份,每節語文課前的2分鐘,組織學生進行經典誦讀,一年級背《三字經》,二年級背《弟子規》,三、四年級背名人名言和古詩,五、六年級背古詩詞。學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內化語言,引導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學生欣賞古典詩詞的審美能力,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2. 利用音樂課堂學唱經典
經典詩詞配上優美的旋律,讓學生用音樂的方式來學習古詩詞——這就是我校音樂課開展的古詩詞傳唱活動。學校要求音樂組老師編寫古詩詞傳唱校本教材,制作教學光盤。每節音樂課上由音樂老師利用校本教材指導學生學唱古詩詞歌曲,寓教于樂,讓學習經典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經典的興趣。
3. 利用書法課堂寫好經典
我校把書法教育作為“傳承經典,培育新人”的一項重要內容常抓不懈。每個學期,學校都開展了一系列的書法教育和培訓活動。學校從一到六年級43個班級每周都開設書法課,由語文老師或外聘老師擔任書法教師,并通過校本教研活動來保證書法課教學的實施。書法課上著重培訓學生書寫的基本知識,抓好學生書寫的基本功。在全員培訓的基礎上,還開設了書法培優班,利用每周一下午第三節課,從四、五年級挑選較有興趣、有書法基礎的學生參加培訓,聘請了書法培訓機構的專職老師擔任培訓老師,對學生進行較專業、較系統的軟筆和硬筆的培訓,重點書寫詩詞歌賦、名言佳句等。
4. 利用第二課堂學習地方經典
為了弘揚客家文化,傳承客家經典,更好地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2014年9月開始,客家山歌走進了我校課堂。學校要求音樂老師每個學期教會學生一至兩首客家山歌,而學校的第二課堂活動也加設了山歌培訓,由梅縣區文化館從各班挑選出山歌苗子進行培訓。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展演活動
為了檢驗同學們學習經典的成果,學校每學期都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給孩子們表現自我的機會,達到通過學習經典、完善學生人格的教育目的。
1. 加強經典積累檢查
每學期期末由語文教研組組織老師進行經典誦讀積累檢查,檢查組老師到各班隨機選取校本課程中的古詩詞,由全班齊背再到隨機指名背誦,檢查結果在教研會上通報,表揚先進,指出不足,促使老師們抓好各班的經典誦讀積累,讓經典積累落到實處。
2. 開展豐富多彩活動
為了激發同學們學習經典的興趣,達到內化語言的目的。學校語文組利用每學期的技能競賽時間開展了競背古詩詞、美文朗誦、古詩詞接龍等競賽活動,期末各班還評選出“閱讀標兵”“積累能手”等。藝術組利用每年的“六一”和“元旦”文藝會演,將古詩詞傳唱、《弟子規》《三字經》中的故事表演、客家經典山歌融入節目中,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受到情感教育。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