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勝
隨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不斷實施,許多的提法和理念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革。但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合適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卻是永不過時的。
一、讓情境聯通生活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這既是對教學的要求,更是情境創設的指南。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動的、富有生命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激發學生思考與創造的源泉,并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發現數學概念、形成思想和方法,促進使學生自覺地運用相關數學經驗去發現問題、思考思考、解決問題。在舊教材和教師的教學中,有“重復習輔墊,輕創設情境”的傾向。我們不否定復習輔墊的作用,但復習輔墊過多,降低學習的“門檻”,特別是那種把新內容拆分成若干個已學過內容的“拆分式”復習輔墊,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沒有太大價值的,反而會降低學習坡度,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特別是個性化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學應少一些輔墊,多一些情境創設。
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給學生的智慧插上情感的翅膀,激活思維。如教學“最小公倍數”一課,教材單刀直入地提出:“寫出50以內4和6的幾個倍數,找找它們的公倍數有幾個,其中最小的是什么?”這干巴巴的幾句話,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創設教學情境。例如,通過運用視頻動畫,創設以下情景:“小牛和小馬是好朋友,天天在一起玩耍,它們慢慢長大了,要干活了,小牛干活4天休息1天,小馬干活6天休息1天,如果它們從元月1號開始干活,什么時候它們才能同時不干活可以一起玩?請同學們從老師提供的日歷上圈出小牛的休息時間,并記錄在下方,再圈出小馬的休息時間,同樣記錄在下方,并標出它們同時休息的時間?!边@樣的導入從生活中來,讓學生感到親切,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一出,學生躍躍欲試。創設情景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思考,牢固地掌握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讓情境充盈探究
創設良好的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數學知識和課堂教學的距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個具有挑戰性又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從已有的數學知識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來體驗數學事實,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去領悟。
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情境:“學校為了改善環境,打算將一個長方形花圃和一個平行四邊形花圃鋪上草皮,你能幫學校算算需要買多少平方米的草皮嗎?”話音剛落,學生就已經議論開了,有的說:“只要算出兩塊花圃的面積,再相加,就算出了草皮的面積?!庇械恼f:“計算長方形面積,只要量出長和寬,再把它們相乘就可以了??善叫兴倪呅蚊娣e該怎么辦呢?”這時,教師可以問:“是啊,該怎么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從而使問題相互連接,使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一次被燃起。有學生說:“要是能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就好了?!边@么一說,學生的思維“閘門”被打開了。此時,教師要抓住這個機會追問:“同學們想想看,怎樣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具剪一剪、拼一拼?!睂W生可迫不及待地打開學習袋,剪、拼、畫、算。接著讓各小組匯報,從而得出結論。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自己探索,暢所欲言,面對新問題主動尋找知識,并找出探索新知的方法,引發了更強烈的求知欲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讓情境融匯思想
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可以說是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階段,教師要從數學發展的全局著眼,從具體的教學過程著手,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豐富學生的體驗,使學生逐步形成數形結合思想,并使之成為學習數學、解決數學問題的工具,這乃是數學教學著力追求的目標。
責任編輯羅峰
實習編輯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