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改芳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古文知識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是歷年中考的必考內容。對于農村學校而言,無論是教學設備還是辦學條件都不如城市。所以,農村學生想要學好古文就更難了。作為農村語文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這一現實,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升課堂實效。
關鍵詞:提高;農村 ;古文 ;有效性;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22
古文知識之所以難學,是因為不管是在語音、語義上,還是在語法知識的教學上,都與現代漢語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古文教學一直是困擾很多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對于相對偏遠、落后的農村學校來說,學生沒有那么多的課外書和輔導書,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陳舊,學校的教學設備和辦學條件遠不如城市,所以要想學好古文更難。
那么,農村的學生就學不了古文了嗎?
我以為,要想讓農村的學生學好古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改變,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學習。
一、教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干什么事情都離不開興趣。農村的很多語文教師現在仍然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語文古文的教學。教師在講臺上“傳道解惑”,學生在講臺下昏昏欲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因為學生都是農村的,他們從小就沒有閱讀過多少課外書,基礎差,再加上古文知識枯燥難懂,根本調動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個方面是教師教授古文的方法比較單一,學習一篇古文不外乎就是“讀、譯、背”三部曲,不僅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有些學生還產生了厭倦的心理。總之,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校本資源,結合學生特點,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努力給學生創造各種教學情境,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在愉悅、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中,不斷激發學生對古文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農村語文古文教學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一)巧妙安排,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是如此,教師精心安排設計的導入環節一定要有趣味,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學生的興趣來了,這節課便成功了一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要精心設計,認真備課,發散思維,創造意境,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設備授課,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方法只是根據課本來教授,書上有什么就講什么,嚴格要求學生必須背過,教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后,很多新的教學設備、儀器等進入校園,尤其多媒體授課已經逐漸出現在農村初中課堂中。這些新的教學設備的出現為枯燥的古文教學帶來了生機,增添了新鮮血液。比如,在講授《醉翁亭記》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古文興趣,我事先在網絡上下載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片,給學生出示醉翁亭的外觀以及周圍美麗景色的圖片,后又給學生出示早、晚、春、夏、秋、冬等不同時節的醉翁亭畫面,有效豐富了教學內容,課堂效果顯著。
(三)設置教學情境,給古文課堂增添情趣
古文中所涉及到的歷史事件距離現在太過遙遠,語言習慣、生活環境、人文背景等都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學生本就很難理解。加之農村初中生閱歷短淺,課外讀物稀缺,接觸歷史資料的機會有限,古文知識基本都是靠教師講述,學習興趣淡薄,沒有積極性。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必須認真備課,開動腦筋,給學生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歷史氛圍當中,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生活環境。這樣,學生就能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想法,學起文章來就容易多了。當學生普遍理解文章內容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編成課本劇,甚至讓學生上臺表演,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改變教學觀念,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獲取
當代古文教學存在很大的弊病,要么以知識為教學重點,要么以教師為中心強迫灌輸,要么就是以記憶為最終目標,讓學生拼命背誦。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學生都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轉變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呢?
(一)放手讓學生去講
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苦不堪言。為什么我們不能嘗試著放手讓學生去講呢?放手讓學生去講并不是說教師什么也不管,而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當“導演”的角色,讓學生自己講。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講解作適當的點撥、指導等工作。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古文教學中,教師不用每篇文章都去講解,而只要告訴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就可以了,盡量讓學生自己學習,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二)多讀少講
很多教師在古文課上并不注重學生的閱讀,課上只管講,根本不給學生留出朗讀的時間,或者簡單讀一下,走個形式。殊不知,誦讀在古文學習中至關重要。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誦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品味文字的優美,體會文言文的感情,培養學生文言文的語感,從而提高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對于同一篇文言文,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所謂“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多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這樣不但可以激活學生求真求異的思想之花,而且還呵護了學生“樂于獨立思考,敢于挑戰權威”的勇氣和尊嚴。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被充分激發了,學得更主動,效果更佳。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農村初中古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應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材內容和農村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校本資源,精心設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趣,大膽創新,靈活運用教法,化被動為主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袁文娟.提高初中古詩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1(5):3-5.
[2] 黃雪花.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3(22):45.
[責任編輯 馮紅偉]